共生与再生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和江门人才岛规划展示中心设计

2022-05-27 10:0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杨子孚钱玉斋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3期
关键词:展示中心江门空间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杨子孚 余 恺 钱玉斋

1 建筑的共生与再生

建筑既是城市历史与文脉的重要载体,又是不同时期建筑文化的叠加,同时也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不断积淀的过程。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速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避免一味地拆除重建,从增量建设逐渐转向存量提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下的建筑领域,对既有建筑环境的植入和改造已成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从城市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植入新建和改造更新分别对应“共生”与“再生”概念,前者是新建筑介入后与既有建筑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后者是对老旧建筑环境的积极改造与延续。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妥善处理新旧关系、积极发挥潜在价值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新建校园图书馆)、江门人才岛规划展示中心(改建老旧厂房)为例,探讨“共生”与“再生”概念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思考与应用。

2 共生——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2016年4月26日为世界读书日,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正式开放。在银杏树丛衬托下,这座位于校园中心的弧形建筑极具历史厚重感(见图1)。新图书馆从兴建到落成,一直备受全校关注。体量巨大的建筑单体从无到有并非易事,在图书馆前期方案阶段,设计切入点是使其与周围校园环境融合,从城市图底与校园场地到与相邻教学楼的形体关系,再到贯穿室内外的空间引导和功能链接,共生概念从宏观到细节层层深入。

图1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主入口

2.1 场所延续

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灵魂,为强调其标志属性,项目场地设在校园中轴南侧,与校园正门、主楼综合楼、逸夫楼一线相连,此条南北主轴与南京中山陵在同一轴线上,整体组成历史文脉序列(见图2)。

图2 校园中轴线与南京中山陵贯通

为避免喧宾夺主,将建筑面积4.7万m2的图书馆建筑高度控制在50m以内,地上9层、地下1层,未超过学校正门处的综合楼主楼高度,在主轴上不显突兀。图书馆如同在历史序列上补充的一颗重要棋子,强化了对场地文脉的延续(见图3)。

图3 从校园南广场远眺中山陵

2.2 完形重组

场地南侧的逸夫楼及其广场既是与图书馆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环境,又是其重要的限制条件。逸夫楼是半圆形2层建筑,开口处由大阶梯与正南门广场连接。圆形本身是最集中、向心且完形的形态,其自成一体、鲜明独立,具有很强的完整性。将新图书馆与圆形逸夫楼和谐组织在一起是方案设计阶段最关键的一步。

将图书馆整体平面“撕开”,呈5个叠加层次,层次之间的交通空间作为阅览区的采光中庭,其中最南端入口区首层顺应逸夫楼轮廓,形如“伸出双臂”将其环抱,结合半围合且充分开放的校园主入口广场,以聚拢、欢迎的姿态面对走进校园的人。在此基础上,引入连通新旧两楼的2层室外平台,使功能联系更紧密,2个独立建筑单体重新组合为完整的新形象(见图4)。

图4 图书馆与逸夫楼的“完形重组”

从南侧弧形空间到北侧矩形集散广场,形成由弧面到平面的渐变过程,在场地层面形成自然过渡,建筑侧立面看似“翻书”的动态意向,首次进入校园的人从远处看会产生对图书馆的联想(见图5)。

图5 图书馆侧立面“翻书”的意向

2.3 融合进化

新图书馆形体设计充分考虑校园内原有建筑风格,利用大体量的收分渐变强调现代建筑的纯粹性与时代感。图书馆立面以竖向线条为主,采用遮阳隔栅、侧窗等建筑构件,为图书馆阅读空间提供优质的光环境,其中立面遮阳板的肌理变化灵感源于竹简,呈带状划分,形似书卷展开,与建筑功能呼应(见图6)。

图6 入口收分渐变

为实现“通向知识窗口的桥梁”意向,使嵌入图书馆正立面的主入口门头和室外平台咬合,立体鲜明的形象加强了对平台的引导,使进入图书馆的过程颇具仪式感。平台增设通向地面和逸夫楼屋面花园的室外楼梯,大幅提升各活动场所的可达性,中轴空间序列的层次变化也更丰富(见图7)。考虑到新旧建筑之间的过渡,门头细部处理兼顾图书馆侧立面的竖向线条和逸夫楼体量的虚实关系。

图7 衔接两馆的室外平台

图书馆作为介入校园的新生体,通过对现有环境资源的提取、转化和整合,最终融入其中,延续南京理工大学严谨、秩序及庄重的气质特点。新建图书馆与原有逸夫楼之间、新建图书馆与校园之间,贯彻“尊重、匹配”的共生原则。2栋建筑实体与南北广场空间连续、和谐互补,强化地标性质,凝聚学校中轴的活力,引导师生的校园生活秩序,实现了“1+1>2”的进化。

3 再生——江门人才岛规划展示中心

相较于新建建筑,改建目的是使老旧建筑及其环境“再生”,其关键在于对原有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对可用空间的重塑,实现功能与形式的蜕变,传承本土记忆与文化。在占地不足2000m2的改建项目中,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展陈功能与当地文化结合,赋予空间新生命,再现当地历史文化特色。

江门人才岛,即江门市蓬江区潮连岛全域,位于大珠三角的核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江门人才岛规划展览中心作为全岛开发启动的首个正式公共建筑项目,承担展示人才岛未来规划成果、打造工程标杆及服务交流接待的重要使命(见图8)。业主希望新规划展示中心能够“低投入、快建造”,故选中岛上原有的单层旧造纸厂房进行改造。

图8 江门人才岛规划展示中心主入口

3.1 资源挖掘

既有建筑是单层门式刚架厂房,以型钢外包混凝土柱支承。外墙被红黄两色装饰面砖彻底包裹,造成室内外较强的割裂感,但厂房的基础结构框架本身已为展示中心勾勒出最初轮廓,完整保留原有结构,强调工业建筑纯粹的高大空间与简洁清晰的构筑关系(见图9)。

图9 既有厂房

江门人才岛处于西江水系,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满布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的丰饶植被。“绿植”“水系”是项目所在自然环境最鲜明的特色,也可作为重要元素融入方案。

江门老街古巷充满浓郁的岭南风情和历史厚重感,碉楼、骑楼等城市人文景观独具魅力,每块青砖均记载着城市历史的底蕴与变迁。本着尊重、回应原本记忆的出发点,将老江门乡愁记忆搬入展馆是项目设计初期提出的课题。

3.2 空间重塑

旧厂房面积紧张,物理空间单一,而新规划展示中心需满足展陈、办公、会议、休息等多样化功能需求,故选择从内到外的设计路径,分层次对空间重新塑造,同时将上述建筑、自然以及人文资源融入一体化设计表达中(见图10)。

图10 展示中心空间组合关系轴测分析

对于规划展示中心而言,沙盘模型和LED展示是最重要的核心功能,将该区域直接放置于屋盖最高跨处,正对主入口(见图11);原有封闭孤立的砖砌立面由玻璃和石材幕墙代替;入口玻璃幕墙向展厅后退形成室外灰空间,同时可外露原厂房保留下来的结构构架(见图12);入口上方的木色格栅吊顶一直由室外贯入展厅,形 成中央 展区的视觉过渡与引导。

图11 展示中心核心空间

图12 保留并外露原结构框架,立面处理强调室内功能

其他小型展厅、接待室、会议室等以“房中房”体块形式分散嵌入四周。此种形式既保证原有高大厂房空间的完整通透,又使增建部分脱离既有结构,自成体系,避免对原结构的加固,加快施工进度。体块顶部平台距屋顶净高充足的地方邻近西侧绿植带,可作为偏静态的洽谈休息区,既增加使用空间,又为参观者提供更舒适的观景体验(见图13)。

图13 室内洽谈休息区

设计为强化亚热带建筑开放、通透的特质,并未将展馆外立面作为表达重点,整体风格简洁内敛。外露的老厂房钢柱、内外连续的砖石墙体、门头伸入展厅的格栅、渗入展馆的景观绿植、“老街”展廊上方的带形天光,在结构、帷幕、精装以及景观等方面模糊室内外空间界限。

3.3 记忆传承

展示中心活动廊的“房中房”单元采用古朴的灰色劈开砖饰面,体块间距、错落关系、洞口大小延承当地传统建筑和街巷的尺度,而单体之间形成的空间,以“巷”“阶”“桥”多种趣味路径实现,共同组成江门旧城的记忆片段(见图14)。

图14 展示中心活动廊

环绕建筑的景观水池凸显展示中心“岛”的意向;展示中心洽谈、休闲区一侧的玻璃幕墙可大面积开启,水景和绿植在此处蓝绿交织,室内外景观互相渗透融合,弱化隔离观感,给空间带来勃勃生机,体现岭南地区独有的绿色生态特点(见图15)。室内灰砖街巷在玻璃幕墙之后若隐若现,景观绿植穿插其间,小小展厅蕴含江门传统文化的诗情画意。

图15 水景与绿植渗入室内空间,室内外景观渗透融合

建成后的规划展示中心代表着老旧厂房的再生和蜕变,这座集展览、接待、会议、洽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在呈现江门人才岛未来发展愿景的同时,也唤起人们对往昔的追忆(见图16,17)。“十四五”规划针对城市更新的具体措施明确包含对老旧厂房等存量片区功能的改造提升,而江门人才岛规划展示中心作为典型项目,也起到一定的先行效应和示范意义。

图16 展示中心西南侧

图17 展示中心正立面

4 结语

“共生”与“再生”的设计实践过程,其内在逻辑是相同的:首先,探寻现状环境的空间特质,深入分析新旧对象的功能、形式关系,提出发展的可能;其次,通过提炼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对新旧元素进行重组与弥合;最终表现形式无论是统一还是对比,都是相互渗透、形成对话的有机整体,在传承场所记忆的同时,创造新的功能与秩序。

基于既有建筑环境的新建和改建已成为当今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策略,既有利于提升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又是实现绿色环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建筑师需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宏观视角出发,坚持资源利用和有机更新的设计理念,创造出更富内涵的作品,延续历史,展望未来。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今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召开会议,明确了从2019年1月1日起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而其中“清欠清缴”的工作部署也备受社会关注。实际上,在此之前,广东、辽宁、江苏、湖北等不少地方已经有社保征收单位对企业进行“清欠”工作。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用地面积:22500m2

建筑面积:47175m2

设计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竣工时间:2016年3月

建筑设计:杨金鹏、钱玉斋、王霖硕、谢思茹

江门人才岛全岛开发建设项目——综合展览馆

项目地点:广东省江门市

用地面积:8785m2

建筑面积:2180m2

设计时间: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

竣工时间:2020年7月

建筑设计:杨金鹏、刘 德、余 恺、杨子孚

猜你喜欢
展示中心江门空间
2014年第22届APEC会议展示中心:国际会都 辉煌印记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抓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金机遇
新江门 新机遇 新合作
江门的野心
高清视频监控在烟草行业散烟收购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实现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