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2022-05-29 08:0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玉米螟田间管理幼苗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玉米作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和产量会直接影响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因此,需积极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并且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促使玉米种植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作为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地处中国东北部,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50~200 m,全省年平均温度在-5~5℃,年平均降水量400~650 mm。农用地面积3 950.2万hm2,土壤肥沃便于种植。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现状

1.1农户缺乏专业的农业知识

由于中国农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同时对新型农业技术缺少了解,难以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进行有效应用,导致玉米产量持续下降。这样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还会使农民丧失玉米高产的信心,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1]。

1.2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水平较差

随着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玉米种植产业正朝着集约化方向不断发展,且传统的田间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玉米种植的需要。但是,部分农民在田间管理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技术方法,这些方法影响了玉米产量和质量。特别是在灌溉过程中,部分农民习惯采用漫灌方式进行种植,这不仅会影响玉米产量,还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

1.3农户种植技术滞后

随着中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技术取得了一定进步,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技术,新型玉米高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同时还可以保证玉米质量。但是由于农民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并没有认识到传统种植模式的弊端。

2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措施

2.1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

为了使农民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有关部门需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设立示范田的方式,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科学种植,因地制宜使用新型玉米杂交品种,利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田间管理,同时运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让农户感受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有效提高农民运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农民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充分了解。

2.2对农民开展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工作

在传统的农业种植过程中,农民并不能直接接触到专业的技术人员,导致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习惯依靠自身经验进行种植,难以提高玉米产量与种植效益。当地农业部门需加强对农民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派遣技术人员到农村为农民解答各种种植问题,以便帮助农民充分了解新型种植技术,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成效[2]。

2.3运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需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田间管理水平,技术人员需对农民开展统一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玉米产量,对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等一系列环节加强管理,并在合适的时节开展除虫和除草工作,减少除草剂和农药使用量,避免对玉米植株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3.1播种

在播种前,首先需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同时根据地区特点选择适合播种的玉米种子,由于种植环境和土壤成分等存在差异,玉米品种的选择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提高播种效果,需保证玉米品种具备良好的抗病虫害性和适应性,挑选成活率较高且抗病害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除此之外,需在最佳的玉米播种时间进行播种,保证农民可以熟练运用科学的播种方法,实现玉米高产。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尽量在4~5月完成播种工作。由于黑龙江省天气比较寒冷,一年只能播种玉米1次[3]。

3.2育苗

育苗作为玉米种植工作的重要环节,种植人员需对玉米苗进行合理培育,促使其具备充足的养分,实现玉米高产。同时在培育玉米幼苗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幼苗间距,保证玉米幼苗具备合适的种植密度,进而获取充足的营养成分,顺利完成光合作用。在幼苗出齐后,通过间苗维持适宜的种植密度。针对不同品种的玉米,需综合实际状况,明确生长间距差异性。除此之外,需适当浇水,并对其进行合理施肥,促使玉米幼苗在生长时吸收到足够的营养。在育苗过程中需注意气温变化,防止温差过大影响幼苗生长。

3.3施肥管理

从玉米播种到收获阶段,需经历出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开花期、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等多个时期,在玉米幼苗生长过程中水肥管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和水分灌溉量,确保玉米幼苗健康成长。出苗期玉米幼苗较小,需严格控制灌水量,避免水涝对玉米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若土壤中含有一定水分,无需额外进行灌溉。当玉米植株处于开花期,需逐渐增大灌水量,确保玉米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水分。在玉米拔节期需增加灌水量,提高玉米穗粒数,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大喇叭口期为最佳施肥期,此时为玉米植株生长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营养成分,通常施用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复合肥及尿素,若土壤营养成分充足,则只需在整个生长阶段施加1次肥料,就能保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4]。

3.4耕作

耕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通过实施科学的耕作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协调土壤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水肥利用率,降低土壤有机碳损失等。由于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不同,只有实施合适的耕作方式才能优化土壤环境,保证玉米正常生长。例如黑龙江省通常使用旋耕垄作模式,通過这种方式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储水性能,增加土壤孔隙间距,确保玉米植株根系迅速生长,同时提高土壤光截获面积,提高土壤温度。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可以为玉米植株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推动玉米根系、玉米茎秆等部位的生长,进而提高玉米产量。不同类型土壤耕作方式不同,在相对结实的土壤中需尽量疏松土壤。

4高产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4.1生物防治技术

玉米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玉米产量下降。通过采用新型的生物防控技术,不仅可以对病虫害进行全面防控,还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对于玉米虫害,通过在田间投放天敌生物,可以实现基础防治,且能避免化学药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生态环保的工作原则。例如可以在玉米地里投放赤眼蜂幼虫防治玉米螟。除此之外,可以利用以菌治虫的方法进行防治,采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由于苏云金杆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在玉米螟繁殖高峰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可以有效清除玉米螟,在喷洒过程中尽量选择大容量的喷雾器,加大药物喷洒量,同时关注天气变化,尽量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喷洒,避免喷洒后下雨需重新喷洒,增加工作量且浪费资源。玉米螟对玉米植株造成不良影响,阻碍玉米植株正常生长,难以提高玉米产量。玉米螟形似飞蛾,雌雄蛾之间十分相似,腹部凸起。玉米植株被玉米螟蛀食后,光合效率逐渐降低,致使雄穗易被折断,难以提高花粉授粉成功率,叶子非常容易被蛀食,使玉米棒出现缺粒等状况,当玉米茎秆被蛀食后会破坏植物的运输流程,使植物茎秆出现折断等现象。

综上所述,玉米产量关系到粮食产业的发展,通过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实现高效生产目标,同时采用多元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阳,李涛.高产栽培技术在绿色玉米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6):202

[2]郑和松.关于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的运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12.

[3]蒋香英.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运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7):99-100,103.

[4]陈天宇,杨克军,李佐同,等.松嫩平原西部膜下滴灌种植方式下氮肥追施对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9(5):105-111.

(黑龙江肇东市太平乡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暴海坤)

猜你喜欢
玉米螟田间管理幼苗
无花果田间管理
假日与婆母村郊栽苗
希望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抢种暮春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