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永远跟党走,奋斗正青春

2022-05-30 10:48赵俊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亚平二十大青春

赵俊辉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民族之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之崛起而殚精竭虑、奋发图强,为国家之富强而默默耕耘、砥砺前行。我们青年一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对青春最好的致敬,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任重而道远的新时代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有为:当代青年见证党的二十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中,有一批优秀的“80后”“90后”,他们用奋斗的青春助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也必将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的先锋力量。

王亚平:期待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现在第四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已经开始,欢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我们。再过不久,中国空间站也将全面建成,我们也期待和国外同行一起进驻中国空间站,共同探索浩瀚宇宙。”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級航天员王亚平10月16日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说。

王亚平表示,10月16日,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去年的这一天她和战友出征太空,此时正在对接通道,准备开启空间站核心舱的大门。现在她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站在“党代表通道”上,感到无比光荣。

作为中国第一个在太空授课的“太空教师”,第一个进驻中国空间站、第一个漫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也是目前为止中国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航天员,王亚平亲身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王亚平说,每次在太空听闻党和国家的大事、喜事,对航天员来说,都是最强的精神激励,“我们幸运地步入了新时代”。

从2013年首次飞天,到2021年再次飞天,王亚平表示,这些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勇攀高峰,航天员有了更广阔的飞行平台、更长的飞行时间,有了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王亚平坦言,航天事业带给自己最深刻的感受,一个是时代的力量,一个是传承的力量。她说:“今天,站在‘党代表通道上,我同样感受到这种力量。”

王亚平也对未来的中国航天充满期待,她说:“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我的诗和远方一直在星辰大海的路上。我们时刻准备,为党冲锋,为国出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武大靖:继续在赛场上为国争光

党的二十大代表、冬奥会冠军、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武大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中国有3亿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而10年前全国的冰场还不到100块,就连我们专业运动员训练可能还得排到后半夜甚至凌晨才能进行冰上训练。今天的运动员,完全不会有这样的顾虑。据我们了解,现在全国室内的冰场已经达到了1400多块。”

在武大靖的印象里,原来在训练场上只能听到东北话,但现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口音都会在训练场上回荡。

作为一名运动员,武大靖对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我们会把自己做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冰雪运动。他说,现在南方气候炎热城市的小朋友们也会在冰场上起舞、在雪场上驰骋,自己曾在四川绵阳看到小朋友们在滑冰,感觉他们的动作很标准,小朋友们说是看了冬奥会的比赛喜欢上了短道速滑,喜欢上了滑冰。武大靖感慨:“看到他们在冰场上享受超越、冲刺,我觉得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那么我们祖国未来一定会涌现出一批更优秀的冰雪人才。”

为国争光,是每一个运动员心中最神圣的使命。武大靖说,今后他会在赛场上继续为国争光,同时也会做好冰雪运动推广工作,继续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迎难而上,追求卓越,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梦:青年的诗与远方

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奋楫争先,在党的事业和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了无上的青春荣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远方,呼唤青年;远方,致敬梦想。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寻青春的落点,看一看那些熟悉的名字背后的诗与远方。

雷 锋

什么是时代的美?

战士那褪了色的、

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

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

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

劳动人民那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是最美的,

粗犷雄壮的劳动号子是最美的,

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

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

如果谁认为这并不美,

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

这段小诗选自《雷锋日记》,标题《美》为编者所加。《雷锋日记》是雷锋自1957年开始写的日记合集,曾经风靡全国、激励了无数人。“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仍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些热情洋溢的文字,表达出雷锋这个参与到共和国火热建设中的年轻人饱满的干劲与激情。除了写日记,雷锋还创作了一些诗歌和小说,希望通过文字阐述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从《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雷锋身上的真诚、质朴和奉献精神。

袁隆平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

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

一只暖心的酥手;

穿越凄风苦雨,

觅尽南北东西,

蓦然回首,

斯人却在咫尺中。

这段文字,选自青年时期的袁隆平写给妻子邓则的信,标题《信》为编者所加。“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我们耳熟能详,“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青春如诗,情感亦如诗。品读这段话,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陪伴袁隆平爷爷探索水稻王国的,不仅有他心中的那位“斯人”——他的妻子邓则,还有水稻,以及他的水稻梦。青春路上,有梦相伴,他才能坚定无畏地一路前行。

有型:青年的榜样

奋进的中国,青年的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请看当代青年的榜样。

姜丽娟:心怀感恩,逐梦“大下姜”

党的二十大开幕前的首场“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85后”的姜丽娟身着白衬衫、扎着高马尾,意气风发。

“我叫姜丽娟,是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的党总支书记。”她面对记者,以简短的自我介绍开启了自己的“通道时间”,讲到“下姜村”三个字时,她的音调格外高。

“2003年4月24日是总书记第一次到下姜,看见我们的山林光秃秃的,就告诉我们‘要给青山留个帽。”姜丽娟回忆,了解到下姜村污水处理存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又悉心指导村里的老百姓修建沼气池。那一年,14岁的姜丽娟还在镇里求学,从父老乡亲口中听到总书记对下姜村发展的关怀,很是感动。2016年她返乡创业,看着家乡的改变,她把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2020年下半年,她高票当选下姜村党总支书记。

来北京参会之前,姜丽娟正在忙着总结和推广一项工作——“大下姜”模式。走上“党代表通道”,她也不忘为这项共同富裕的探索“吆喝”。2019年,下姜等25个行政村抱团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互相帮扶,共同发展。这个拥有1477名党员、2.5万人口、350平方公里土地的联合体,成为25个行政村共同致富的重要平台。以红高粱产业为例,“大下姜”成立了“共享酒厂”,把周围7个村分散的高粱种植、酿造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种植规范、酿酒工艺、销售渠道,把原本廉价的高粱酒卖出了大价钱,带动各村集体年增收近百万元。有村干部说:“过去村民种高粱赚不到什么钱,现在年纪大的种高粱,年轻的进酒厂,大家都能有活干、有钱赚。”

姜丽娟信心满满地告诉国内外媒体:“我们已经培育了旅游培训、红高粱、中药材、农特产品4条特色产业带,推出‘大下姜区域公用品牌,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许丹阳:一锹一铲叩问缄默大地

“95后”考古队员许丹阳硕士毕业就参与了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发掘工作,每天的大部分工作就是拿着各种小刷子、小铲子刨土挖土。“考古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也不知道拆出来的会是什么。”在他看来,考古很好玩儿,他会因为发掘到一件独特的文物而欢呼雀跃,也会漫步在远古的废墟并沉浸于其中,还会因为解开了一个小小的历史谜题而兴奋不已。能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坚持为发掘历史作贡献,这就是新时代的有型青年!

白蕊:要解就解世界级难题

“90后”女孩白蕊,用四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业,曾攻克过世界级的科研难题,28岁就拿到“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她敢于对抗世俗偏见,也有勇气面对失败。在白蕊看来,即便99%的时候拿到的生物实验结果都是失败的,也要为了那1%的希望坚定向前。破解世界级难题就是她的理想与担当,每一次的实验都是她在向正确的结果迈进一步。

有感:青年的我们

红船光芒万丈,青春勇往直前。青春的我们,青春的中国!让我们以志为先,以勤为径,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担当向未来。

曹武(互联网外卖平台骑手):

这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追梦、过上幸福日子的好时代。我们生逢其时,更应该珍惜当下,用辛勤的劳动去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作为一名外卖骑手,我也将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余诗品(乡镇基层青年干部):

愿大家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自己,做闪闪发光的自己,以梦想为岸、以奋斗划桨,以青春之小我的涓涓细流汇成“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洪流,朝着美好的明天砥砺前行。

卢晓钰(新媒体从业者):

作为心怀祖国的青年,在青春这广阔的战场上,我愿在战斗中做一名闯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力前行,以青春之名与祖国并肩战斗,把握青春风采,谱写人生篇章。让我们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杨波(青年编辑):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命的绽放是由内而外的过程,只有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才会获得“花开时的惊艳”。青春的我们,如果总念着“躺平才是王道”,如何才能站直成“人字的模样”?如果总恋着“被窝里的温度”,如何才能追寻“诗与远方”?跋涉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须磨炼“化苦为甘饴”的心志,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保持“只顾风雨兼程”的磐石定力,以青春书写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祖国的精彩篇章。

聂宝红(在校大学生):

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个个冲锋陷阵的身影,为了光明的未来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一个个逆行而上的身影,为了战胜病毒、守护家园披甲上阵、奋勇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抗战一线”到“抗疫一线”,每一个背负时代使命的青年,都在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青春誓言。所以,去奔跑吧,去奋斗吧,去追梦吧!我们的青春,无悔!

有思:青年的宣言

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学校 裘博雅

青春如歌似火,年少的我们,在这悠悠岁月里,有的是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有的是指点江山的激情澎湃,有的是浪遏飞舟的雄心壮志。如此,我们怎能不以奋斗来诠释青春之意义,来张扬青春之活力,来书写青春之宣言?

青春之奋斗,在于无涯的学海中撷取知识的硕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在无际的知识的天地中不懈求索,跨上一级又一级通向成功的台阶。桂华秋洁,月考将至。捧一本书,执一支笔,望晨曦而出,踏月色而归。书写不辍,墨色流淌,氤氲一纸淡香。在各科的“角斗场”上搏杀,无论胜负,过程自是磨砺。奋斗就会有收获,因为奋斗是知识那神秘宝库的黄金钥匙,奋斗是知识那汩汩清流的源头活水,奋斗是知识那参天大树的虬根劲枝。我们正值青春,理应以奋斗获取知识,以知识充盈身心。

青春之奋斗,在于心中那份笃定的精神与信念。近代中国,战火纷飞,万马齐喑,而彼时的闻一多先生,以红烛自比,他奔波,他奋斗,他拍案而起,他振聋发聩,他要烧破世人的梦,他要烧沸世人的血!因为他心中有一种执着的信念:牺牲自己,创造光明!风华正茂的年纪里,我们也必定有自己不懈的追求,有自己百折不挠誓要坚持的信念。或许我们也曾暂时在迷雾中失去方向,但只要努力,只要奮斗,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怀揣信念,奋勇前行,就一定能看到青春最亮丽的色彩。

青春之奋斗,在于我们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奋斗绝不只是为个人之小我,而更应担当起为国为民之使命。钟扬登上青藏高原收集植物种子,别人问他这样做是否值得,他毅然回答:“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担当!还有家喻户晓的袁隆平,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为的是他的“禾下乘凉梦”,为的是让中国人民不再挨饿,为的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心系家国,开拓进取,袁隆平的肩上扛起的是让亿万中国人吃饱饭的使命。榜样在前,激励着青春的我们奋斗不息;使命在肩,鞭策着青春的我们拼搏不止。

我们于青春之时奋发图强,为知识,为信念,为使命,炼就最好的自我。在这个呼唤担当的时代,我们誓要以奋斗书写最美好的青春宣言!

[名师点评]

百年前,鲁迅认为“不苟活、不奢侈、不放纵”是困顿于生存与温饱中的一代青年坚守的信条。到了今天,青年的坚守、青春的意义依然没有改变:发光发热,无私奉献;努力攀登,挑战极限;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红心向党,热爱人民……奋斗,是青春最美好的宣言。

[编辑的话]

青春心向党,奋斗正当时。党的二十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让我们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中新网”“央视新闻”“齐鲁网”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亚平二十大青春
二十大颂
王亚平讲述出舱:“伸手摘星”的梦想实现了!(上)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Effect of blade shape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and vortex structure of vortex pumps *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孔亚平和她的三个梦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