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人物形象分析

2022-05-30 10:48冬日问影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玉林小说农民

冬日问影

阅读导引

一部成功的作品,离不开作品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暴风骤雨》立足于东北土地改革的宏大历史画卷,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本篇就与同学们一起走进这场暴风骤雨般的土地革命,去探究不同的人在革命风暴中的不同个性、不同表现。

萧祥:土改工作队队长

作品中,萧祥作为土改工作队队长,既是一位出色的群众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一个感情丰富的革命战士;既具有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多谋善断,又有着关心他人的细腻的内心世界。例如,小说在写劝说李发一节,萧祥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叫李发“李毛驴”,而是郑重地叫了他的名字,表现出对李发人格的尊重。也正是这样的尊重,让李发“愣住了”。这“愣住了”,既是吃惊,又是感动。让李发吃惊的是多少年来屯子里没有人叫过他的本名,萧队长竟然知道他的名字;感动的是八路军的领导把他当个普通人看待,表现出了对他的尊重。人都是有尊严的,李发也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萧祥从尊重农民开始,走近农民,进而走进农民的心里,倾听农民的心声,当然能够赢得农民的拥护和爱戴。也正因为如此,多年来自轻自贱、破罐子破摔的李发,最终在萧祥的劝说下脱胎换骨,获得了新生。

在小说中萧祥作为共产党员的代表,他忠于革命、爱护群众,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带领群众最终完成土地改革的艰巨任务。这样的刻画,不但让人物可亲可敬,而且让人物具有了浓浓的人情味,既表现出革命者坚定的革命性,又凸显了革命者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

赵玉林:先进的农民形象

趙玉林三十多岁,绰号“赵光腚”,因家里太穷,一年到头顾上了吃、顾不上穿,一家三口都没衣服穿,故此人们给他起了这个外号。赵玉林从山东老家闯关东来到这儿,受尽了地主韩老六的剥削和迫害。但他是条硬汉子,从来没掉过一滴眼泪,他觉得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正是凭着这种“穷要穷得有骨气”的信念和精神,赵玉林最终成长为与地主阶级斗争的中坚力量。

赵玉林是在小说中的关键时刻出场的,当萧祥带领的工作队进入解放了的元茂屯,准备开展土地改革时,濒临灭亡的地主阶级、封建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企图负隅顽抗。尚未觉醒的农民群众虽然对地主老财恨之入骨,可仍然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害怕被地主反攻倒算,因而对韩老六的罪恶揭露并不积极。群众的不配合,让土改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赤贫农民赵玉林挺身而出,打响了向地主老财清算的第一枪。

从农民贫穷认命到走向主动革命,这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赵玉林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他也有顾虑。小说里,赵玉林带领群众去追捕韩老六时,众人在半道上就遇到了韩老六,此时赵玉林是占有优势的,因为他背后有人民群众和工作队的支持,但他却突然有些不知所措,竟把带来捆绑韩老六的绳索藏到了背后。这符合普通人的心理,毕竟赵玉林曾长期被韩老六压迫。随着情节的推进,面对韩老六的嚣张挑衅,熊熊的怒火激发了他的革命斗志,他又将绳索拿了出来。至此,一个敢于反抗、觉醒了的农民形象站在了读者面前。

小说还挖掘了赵玉林心灵美的一面。赵玉林身为农会主任,又一贫如洗,在分配土改胜利果实时,被评为一等一级,可是他却主动把自己降为三等三级,并且还劝慰想不通的妻子,朴素的品质升华到了一心为穷苦百姓着想的崇高境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不断的斗争中,赵玉林逐步摆脱了小生产者的狭隘胸怀,更多从长远利益考虑,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当翻身的农民准备把二十头猪杀掉吃个痛快时,赵玉林及时说服了大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赵玉林虽然来自于农民阶级,但思想上却有了质的飞跃,显示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赵玉林为革命牺牲,是他性格发展的最高点,标志着他走完了由普通农民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转变的光辉历程,也因此成为小说中的典型形象。

郭全海:新型的农民形象

与赵玉林一样,作为农民,郭全海在旧社会同样受尽苦痛和磨难,是带着深刻的阶级仇恨参加到土改斗争中来的。他精明能干、不怕吃苦、大公无私、机警沉着、胆大心细、高尚正派,这在小说“分马”一章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给村民讲述分马的规则,还告诉人们,牲口牵回去不能忘本,更提醒群众要时刻记着党的恩情。他抓住时机搞好革命宣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组织群众、向群众宣传的先进分子的形象。分马开始后,他全心全意做好组织工作,轮到自己家时却随便牵了一匹马了事。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为群众服务上面,对个人得失毫不挂在心上。当老王太太因为没有挑到好牲口而失望的时候,又是郭全海敏锐地发现情况,并主动提出要和她换马。郭全海并没有因为老王太太的思想落后、不受待见而对其置之不理,在提出用自家的青骒马进行交换被拒绝后,又发动、组织积极分子满足老王太太的心意。通过“换马”一事,既锻炼了积极分子,又教育了后进群众,显示了郭全海善于正确处理矛盾的工作才能。后来,在众人走后,他又独自牵着自己怀着崽的青骒马来做交换,及时化解了存在于积极分子家庭中的潜在矛盾,让其一家人心悦诚服,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细如发、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党的基层好干部的形象。可以说,在郭全海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共产党员的热情与赤诚,这也正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老孙头:老一代农民形象

老孙头是一个有突出特点的老一代农民。他长期受剥削、受压迫,赶了一辈子车,却没有挣下自己的车马。半辈子的风雨飘零,使饱经磨难的他养成了善于察言观色、老于世故、见风使舵的性格。因为长期受地主阶级的压榨,所以他痛恨地主,渴求翻身,倾向土地改革,想追随先进思想。但由于在旧社会长期处在社会底层,又使他身上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缺点:见风使舵、自私胆小,以及非常喜欢吹牛。

作为旧式农民,老孙头有着典型的两面性,既有勤劳朴实积极斗争的一面,又有深入骨髓的小农意识,表现为狭隘、自私、保守的性格以及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等。小说对他的刻画,最典型的当数在“分马”的情节中,老孙头明明看中了被自己誉为“玉石眼”的马,却欲擒故纵,待得手后才喜形于色,得意之际却又被爱马摔了,口口声声嚷嚷着要教训小马驹,却终究不忍将棒子落在马身上,疼爱之情溢于言表,强烈烘托出农民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心情。

小说中老王太太因为分到手的是俗称的“热毛子马”而心情郁闷,郭全海号召大家,让她换一匹心仪的牲口。老孙头碍着自己“积极分子”的身份,明里不便拒绝,心里却不情愿。当老王太太走向他心爱的“玉石眼”时,他连忙贬低自己的马是个“破马”“扔货”,好在老王太太也没有看中他的马,最终挑了别人的牲口。老孙头如释重负,立刻骑上他的马一溜烟儿绝尘而去。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把人物自私、落后的性格传神地表现出来,使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老孙头也在不断克服着自身的弱点,最终成长为农民中的积极分子,这也正是中国农民从懦弱、狭隘走向坚定革命的一个缩影。

反面人物的描写

小说中对反面人物的描写也很多,如地主韩老六、杜善人、唐抓子;还塑造了坏分子的典型,如李振江。李振江是租种韩老六土地的富农,因其善于逢迎拍马,被韩老六收买,帮着韩老六干坏事,并从中得利。他善于见风使舵,刚开始帮着地主,后来看到地主势力削弱,就想投靠农会,他是为获取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那一类人。

小说都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周立波在小说《暴风骤雨》中反映了土地改革运动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以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蓝本,创造性地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好地反映了时代浪潮,也丰富了红色文学经典的画廊。

责编:胡蕊

猜你喜欢
玉林小说农民
王玉林作品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赵玉林藏石欣赏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