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文化传承 创新项目实践

2022-05-30 10:48顾石秋赵雨欣
炎黄地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金陵插画文创

顾石秋 赵雨欣

“金陵巡记”南京文化名城以金陵四十八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为切入点,由点到面进行设计规划。“点”展现出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丰富的画面层次、绚丽的色彩变幻,可以让人领略到品牌创意设计的饱满与流畅及丰富的想象空间与艺术表现力。“线”为各项目间点与点的联系,可平行或交叉,将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设计、展示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技术交叉融合。产品与设计、设计与技术、设计与文化、文化与艺术间有了一种艺术、技术、文化的创新转化。“面”则融合多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法进行创意制作,多角度地展示南京名城的文化底蕴,以及新金陵四十八景各个时期的建筑特征和南京代表性的文旅形象。金陵四十八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推动艺术、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南京名城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动力,使其形成发展新优势。

研究分析

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长期以来是我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京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数不胜数的美景名胜,最具代表性的正是金陵四十八景。现今金陵四十八景包括古金陵四十八景和新金陵四十八景,代表了南京各個时期的文化底蕴,由老到新见证了南京对古文化的坚守和对新文化的肯定。

项目以南京新四十八景为切入点,围绕四十八景的历史、文化等进行调研。蕴含浓厚文化意蕴的名胜古迹与反映经济文化发展的现代建筑共同构成了这座文化古城的经典符号,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诸如南京秦淮河、中山陵、明城墙、夫子庙、鸡鸣寺、老门东等古代建筑,有着鲜明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意蕴,展现了南京独特的城市风貌。金陵四十八景无疑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是南京历史文化的构建形态。

文化元素提取

新四十八景充分展示了南京“山水城林,移步换景”之美,包含了山川、城阙、坊巷、苑园、台榭、桥渡、刹宇、祠庙、宅墓等诸多元素,并进一步开展设计创作。通过对相关小景建筑、自然动植物形态等图形图像元素进行提炼、总结、创新,打造南京文化名城新四十八景特色旅游品牌形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南京名城的新金陵四十八景及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文化与建筑及南京代表性旅游形象。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挥毫作画,为金陵四十八景留下了诸多传世名作,形成了金陵画派。团队作品的实质也是传承与发展新金陵四十八景的景观与人文内涵,团队从宋文治先生的作品中提取颜色,使其作品色调与新金陵画派之色调相呼应。

建筑元素提取的情况有两种,第一,建筑区别于典型的徽派建筑,其多用小青瓦,主色调多为灰白色,人们更多以“青砖小瓦马头墙”来概括南京民居的特点。因而在对南京建筑元素进行提取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南京民居最典型的特征,运用“点”“线”“面”对其进行艺术概括。第二,南京作为文化底蕴浓厚的古都,民国建筑也是南京古建筑中重要的一笔,将中式传统建筑或西方古典建筑的风格勾勒出来,使其具有象征性。

非遗元素提取包括南京云锦妆花织造技艺,2009年南京云锦妆花织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云锦的造型可供提取,但其本身也具有展示性,将云锦融入丝巾、衣饰等文创设计之中,为文创设计注入文化内涵。

创新项目实践

为了突出本团队核心“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与创新”,各项设计都应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相结合。

插画设计

将新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每一个景观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和内容提取,在颜色统一的基调下突出景观的人文底蕴与历史内涵,表现景观之美的同时注重国风色彩的运用,将国风与国潮风巧妙地结合,以创作全新的插画风格。

在内容上,通过对新金陵四十八景的实地考察和材料收集,对每一个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元素进行提取与整合,并将其最具代表性的内容通过艺术加工的方式,利用抽象、具像设计手法,进行整体设计排版和构图。在线条上,除了以国潮风充满张力的线条为基础外,还结合点、线、面的要素,在平面空间中绘制出立体的效果,依据线条的穿插与疏密进行排布和设计。在构图上,将中国最具特色的“散点透视”画法与西方的“焦点透视”画法进行创新结合,让插画在具备视觉中心和透视的同时,有次视觉焦点,使插画内容更加丰富。在颜色上,需使南京城的大城古韵与现代风格相呼应。所以选择参考国画颜色基调,以淡黄、褐色为背景,以朱砂、石青、胭脂、藤黄、赭石等为主颜色,既端庄又不失大气,既明艳又不俗气,能够突出南京新金陵四十八景的磅礴古韵。以紫赤金、库金、云母粉、群青、黑石脂等为辅助颜色,将图形元素的周边轮廓晕染着色,使插画颜色丰富又不失整体性,契合南京文化名城之主题。

海报设计

提取新金陵四十八景中最为出名的金陵四景作为创作主体。加入古典造型纹路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将国风与国潮风的插画风格与国风的颜色、国潮风的线条相结合,创作出全新风格的插画海报。采用线性图案、几何图案、具象物体图案等进行草稿练习及创作尝试,在图案的基础上对海报进行重新创作,让海报实现金陵四景景观元素的融合。设计海报时会运用多方面、多层次的主题元素,如南京市的市花——梅花,市兽——“辟邪”,用与之相关的纹路等去设计海报作品,以期达到海报风格的统一。

海报内容要丰富,富有艺术魅力。草稿主体以国风传统水墨丹青画为背景来衬托画面。以国潮风线性线稿建筑图案、几何图案、文字为主要代表,体现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海报内容以金陵四景——“禅”牛首山、“穹”紫金山、“泊”秦淮河、“泽”玄武湖为塑造重点,对其中包含的人文元素和自然元素进行详尽的收集、整理、归纳。与插画不同的是,海报元素的内容要更加细致,要将其塑造得更加饱满,将牛首山中的佛顶宫、佛顶塔、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抗金故垒、佛顶寺;紫金山中山南的紫霞洞、天文台,山前正中的中山陵、音乐台、美龄宫,西边的燕雀湖、明孝陵,东边的灵谷寺;秦淮河的南京夫子庙、中华门、江南贡院、瞻园、明城墙、大报恩寺;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等诸多景观元素设计排版,在对不同的景观进行设计概括时注意在提取融合元素的同时不能使其失去辨识度,进一步提升其视觉效果。

包装设计

关于废弃塑料对环境污染的讨论越来越多,设计时应更注重低碳环保的包装设计,通过产品包装的材质、结构、图案、颜色、字体形式来展示包装特色。包装结构上互动性的交流表现为:通过推拉开关使包装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展现出包装内侧四十八景的插画。如果说包装设计就是讲故事,相比于符号和文字,漫画和插画是更直接的叙事方式。课题将金陵四十八景画成四十八个小景,通过排版、设计与包装进行融合,形成系列插画包装,令购买产品的顾客对南京文化产生共鸣。

文创设计

文创产品创新的根基始终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体现了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美学观念与精神内涵。讲好它们背后的故事,能彰显文化韵味的优质作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重点打造“金陵巡记”南京文化名城金陵四十八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游宁境”这款互动文创游戏产品。通过参考诸多桌游来制定文创游戏的规则,根据角色、风格、配色、故事内容、场景等,多方面、多角度提供创意想法,与IP形象结合,打造出属于金陵的桌游。通过品牌视觉设计和文创产品的制作和展示,使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金陵巡記”所表达的主题和含义,了解南京文化名城的特色,感受南京独具风格的旅游品牌。

展示设计

以新金陵四十八景元素为中心,设计线上线下交互设计展示。将标志图案以及插画图案拆分,并将其重组形成新的图案。通过对团队整套设计总结归纳,增加观众对新金陵四十八景历史背景的了解。着重在能够体现新金陵四十八景历史文化品牌的文创产品上进行设计以突出视觉重点,例如纸砖、画册、团扇等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物品。根据每个物体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结构。团队将当下较为流行的桌游与“游宁境”——新金陵四十八景主题桌游结合起来,摆放于主题海报的下方,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学习新金陵四十八景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

在灯光控制和色彩配置上,选择聚光暖灯等不完全打光的方式,让光线层层叠于视觉主体上。用光塑造影,以影为背景,使展示布置的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在整体颜色上选择国画颜色的朱砂、赭石、藤黄等为主颜色基调,从而与海报和插画文创的颜色相互呼应。

设计创新及传播策略分析

设计创新

1.依托资源整合,使概念活起来

金陵四十八景是南京文化的缩影,也是南京景点的全称。把记录在历史书、旅游攻略里,掌握在南京人手中的技艺以重构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让它们不再孤立冰冷,提高人们对其的认知度。让那些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动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新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四十八”仅是一个“概数”,它是南京文化的代表。以四十八景为切入点,构建以IP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打造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南京文化符号。解构南京元素,融合南京文化底蕴。

2.与社交接轨,传播途径年轻化

应运而生的IP表情包之所以可以受到当代年轻人的青睐和使用,原因在于其弥补了纯字词交流枯燥乏味的不足,使沟通效率得以有效提高。对IP形象和表情包的市场调研发现,当代年轻人对IP表情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单一形象上。经过对角色个性、词汇等进行分析,不断拓展基本图,将表情包设计分为不同动态。结合当下网络流行语,最终使其更贴合实际,贴近生活,尤显活泼与灵动。例如,“陵宝冲冲”系列表情包多角度体现了当代社会的情绪和表情,形成了个性化IP。

3.选品抓热点,说故事读文化

当下的直播热潮将“选品”一词带入大众视野。直播行业讲“三分靠运营,七分靠选品”,直指选品的重要性。在众多文创类目中,要想使文创产品发挥最大效用,就要围绕“年轻兴趣点”展开设计。桌游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兴文创产品,互动性强,兼具策略性和趣味性。策划设计一款以金陵地标景观与文化为背景的主题桌游,让大众在娱乐和社交的同时了解金陵文化,有利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将南京历史文化与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相贴合。

设计中主图调整为场景插画,不仅增添了趣味性内容,还可以增强氛围感与故事感。设计时弃用单纯建筑堆砌的构图,将建筑和建筑通过小元素衔接,突出主要建筑元素,建筑和建筑间采用云朵进行分层。拉开画面层次感后,通过研究优秀插画范例,将画面的前、中、后景进行划分,分析画面动态感。在画面调整后将各建筑重新编排,使画面有层次感,与加入创意后的IP形象进行互动,使画面形式更加和谐自然,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传播策略

1.利用社交平台,拓宽传播途径

文创产品要打破时间、运输等环节的,发挥自身在生活中的最大效用,给生活带来美与创意。IP表情包是在微信、QQ等各种社交平台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项目实训最直接的目的是对南京文化名城进行推广和宣传,如何利用好社交媒介来对其进行宣传,进而给品牌文创设计带来另一曝光窗口,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例如,可以利用微信表情开放平台,将“陵宝冲冲”上架到微信平台,增加品牌宣传范围,使其成为品牌与年轻用户良好的沟通桥梁和对外输出的窗口。

2.与社会共情,显实用与创新

现如今出于对卫生安全的考虑,消毒用具成为人们的必需品,消毒防疫包以其必要性和便携性进入人们的生活中。防疫消毒包内含医用口罩、消毒凝胶、酒精喷雾等基本消毒用品。对防疫包的外观进行艺术改造,将“金陵巡记”主题融入其中,能提高防疫包的美观性,是消费者对普通的消毒防疫包产生温馨之感,同时还能起到宣传南京城的作用,达到这一主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聂敏.“传统”与“现代”的碰撞[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0.

[2]戴燕燕.文化创意视域下的产品设计方法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

[3]陈绘.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4]张鑫.城市文化的视觉传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项目“‘三位一体、三堂融通的应用型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SJG594);三江学院教改一般项目“共生共育:艺术类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与区域实践”;三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点项目“‘金陵巡记南京文化名城金陵四十八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项目编号:BS0213XJ2022001)。

【作者简介】顾石秋(1985—),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媒体设计、传统手工艺、艺术教育;赵雨欣(1999—),女,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金陵插画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就要紧紧粘住你
地球日来金陵石化打卡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张祜 题金陵渡》
无脸小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