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低段语文非纸笔作业设计研究

2022-05-30 16:12黄雪梅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单元整体

黄雪梅

【摘   要】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小学低段语文非纸笔作业,须依据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统一规划。一要整体解读,寻找非纸笔作业的整合点;二要任务驱动,明确非纸笔作业的落脚点;三要趣味实践,着眼非纸笔作业的发展点。如此,作业形式丰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单元整体;小学低段语文;非纸笔作业设计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成学科素养形成及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结合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编排方式,低段教师可针对单元整体设计非纸笔作业,将教学与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任务驱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使其在趣味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核心素养,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一、整体解读,寻找非纸笔作业的整合点

整体性是统编教材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整体性解读和分析,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可避免单课时作业与单元整体关联不足。

(一)单元主题统筹

单元人文主题是单元非纸笔作业设计的基础。低段语文教材不同于中高段,没有设置明确标注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篇章页来引领单元教学。教师需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各单元的人文主题,并据此设计单元非纸笔作业,统筹安排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自然、四季”为人文主题,安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这四篇课文。结合单元主题,依据文本特点及目标要求,教师可设计以下四类非纸笔作业(如表1)。

四类非纸笔作业结合课堂教学,穿插布置,既能拓宽语文学习场,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二)语文要素统领

语文要素是单元学习的纲领。教师可抓住语文要素,从单元整体出发,以阶梯性发展为主线,进行非纸笔作业设计。如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了三篇与夏天有关的课文。第一课《古诗二首》的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重在扩词和积累。第二课《荷叶圆圆》的课后练习“连一连,说一说”要求将小动物与课文中荷叶的代名词相结合。第三课《要下雨了》的课后练习提供了检查字词的情境图,与二年级上册中的“结合关键词复述课文”进行衔接。鉴于统编教材在课后习题中逐层渗透了语文要素,从这三课的课后练习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概括为“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词语”,且要求逐层提高。基于此,可设计体现阶梯性发展的单元非纸笔作业(如图1)。

以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统领,逐层安排非纸笔作业,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练习系统统整

综合考虑单元学习内容,整合单元相关练习,将各类型非纸笔作业串联成一个整体,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低段单元练习系统主要分为“课后习题”“读读写写”“写话”“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几个板块。“课后习题”旨在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读读写写”即每篇课文后面的识字与写字模块,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写话”为学生创设不同的交际语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口语交际”用小贴士的形式明确交际要求,帮助学生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语文园地”集中各种类型练习,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能力。各板块紧扣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仍以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除结合课后习题中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作业设计外,还可以将“语文园地”中的相关练习穿插在整个单元中,实现大单元学习。比如,“识字加油站”罗列了水果、饮品、纳凉物品、星座名称等与夏天有关的词语。在单元学习之初,教师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在会读、会认的基础上想一想,说一说还有哪些关于夏天的事物让自己印象深刻,以此引出整个单元。在《古诗二首》和《荷叶圆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链接“和大人一起读”里的《夏夜真美》,让学生在读故事和演故事中感受夏夜的美好。接着把“日积月累”和《要下雨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气象谚语转化成课文中小蚂蚁的话,变化形式说一说、记一记。最后开展“夏日总动员”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夏日节气,阅读有关夏天的绘本,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

二、任务驱动,明确非纸笔作业的落脚点

单元非纸笔作业以任务驱动学生围绕学习中心,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落实单元学习目标。

(一)开展预学,诊断学情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做到以学定教。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预学单”,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为后期展开整个单元的教学找准方向。在小学低段,字、词、句的学习是单元非纸笔作业设计的起点。所以,预学单的设计要从字到词再到句,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如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识字单元,结合本单元要求识认的生字,可设计递进式作业,同时以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馈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后续跟进,做好巩固与检测(如图2)。

当然,识字只是单元学习的基础。设计单元预学单时,除了安排字词句练习,還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知以及预习后的感受,等等。在单元学习前安排前置性的非纸笔作业,便于教师把脉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二)开展共学,破解难点

教师可在预学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的学习薄弱处,依据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确定单元学习的重难点,设计“共学单”。“共学单”为单元整体学习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还是以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识字水平的提高,本单元的合体字大幅度增多。大量形近字和会意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难度。设计识字“共学单”,提供多种识字方法,同时将生字放在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进行复现,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识字成果,突破识字难点(如图3)。

以学生的预学成果为基础,结合单元文本特点,设计共学单,能有效破解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进一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三)开展延学,发展能力

以“预学单”诊断学情,以“共学单”破解难点,学生在层层推进的学习环节中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延学单”,构建“识字—组词—造句—阅读—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链,可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全过程。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选编了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二)》。在结束单元学习后,教师可在“延学单”里设计课后延伸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和大人一起读”板块编排了经典童话故事《拔萝卜》,教师可在“延学单”中设计相关趣味实践活动。

“延学单”中设置了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和同伴互评,和家长互学,拓展学习渠道,延伸学习空间(如图4)。单元学习任务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进一步落实。

以任务驱动为着力点,以“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为非纸笔作业设计的落脚点,将单元语文要素和言语发展目标有机融合,相当于给学生构建了一个作业档案系统,完整记录学生的作业过程,使能力叠加提升,使思维发展可视。

三、趣味实践,着眼非纸笔作业的发展点

小学低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设计富有趣味的非纸笔作业,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对接生活

单元非纸笔作业设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出发,对接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一是与校园生活对接。校园里有很多趣味实践资源,如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出现了大量的形近字、会意字,仅靠课堂上进行巩固是不够的。教师在单元共学和延学阶段,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游园,认认字”的趣味活动。学生先在教室里通过值日生表,找一找同学名字里的会意字、形近字,接着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认认教学楼内的标牌、宣传栏里的报道、告示牌上的文字,看看有没有认识的会意字,猜猜不认识的会意字,最后从学校的植物园、小花坛的标牌上去找一找带有“艹”“木”的字。这样的趣味游园,既让一年级学生熟悉了校园,又很好地融合了单元语文学习目标,一举多得。

二是与校外生活对接。设计非纸笔作业,要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来充实学习库,让学生学会学习。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最后一个拼音单元,语文园地三编排了这样一道题目:“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学习该单元时,接近学校组织学生秋游的时间点。为此,可以这一题为切入点,以“秋游啦”为主题,设计一份与生活对接的项目化实践作业(如图5)。

学生在系列活動中用拼音表达,用拼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有所用,落实拼音学习目标。

语文学习重实践,抓住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与生活对接的趣味性、实践性非纸笔作业,可使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习内驱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融合

除了对接生活,利用课内外资源外,整合学科资源也是单元非纸笔作业设计的一个有效途径。

如“秋游啦”这一项目化实践作业中,可以再加一个活动(如图6)。

树叶画完成后,还可以进行以下作业设计(如图7)。

语文与美术相结合,学生在制作树叶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介绍树叶画内容和制作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与选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除此之外,语文学科还可以与数学学科融合,如带着自己列的购物清单去超市购买东西,算一算大概用了多少钱,用时多久,等等;与科学学科融合,如说一说科学教材中对秋天的介绍和语文书上关于秋天的介绍有什么异同,发现语文学科语言文字的特点,等等。

整合各学科资源进行非纸笔作业设计,能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不断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创新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变换思考方向,提升思维水平,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一、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思维水平较低。以单元非纸笔作业为载体,教师可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辩证思考。

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统观单元练习系统,可以明确“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简单看法”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充分学习、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在共学或延学阶段可设计这样的非纸笔作业(如图8),促使学生讨论交流。

这样的作业没有正确答案,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在寻找故事、讨论办法、合作表演中不断地思考,改变自己认识事物固有的想法,以此提升思维力。

“双减”背景下,进行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低段语文非纸笔作业设计,应从教材整体解读出发,以任务驱动学生,在趣味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裴习芬.小学低段语文口头作业的落实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21).

[2]博斯,拉尔默.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M].周华杰,陆颖,唐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浙江省建德市明镜小学   311600)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语文单元整体
也谈“单元整体”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
实现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分析小学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自主识字实验”的有效措施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单课有效教学探讨
单元整体教学,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为试卷换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