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2022-05-30 10:48于月飞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写作知识思考题例文

于月飞

统编教材新增习作单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其中的习作例文注重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习作样板,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教学中,教师要了解编者意图,要对习作例文精准定位,用好习作例文,发挥其“例”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依例入手,以例促学”,提高习作能力。

一、了解编排体系,精准定位

1. 关于习作单元。对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学方法探索,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关注点。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每个习作单元由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六个板块组成。各个板块虽然形式、内容不同,但都围绕着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点,落实单元训练任务。整个单元有了核心点,也有了向心力。

2. 关于习作例文。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互为补充,两者同中存异,各有侧重。习作例文没有纳入课文序列,课后既没有生字表,也没有认字、识词的要求;习作例文所展示的批注,注重多角度多方位启发学生在习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习作例文课后只安排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本单元写作策略。习作例文属于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可以灵活安排课时。

二、多维激活,有效利用

习作例文设置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表达水平,也照顾到学生学与悟的需要,易于培养学生掌握习作技巧,促进习作策略的优化。

1. 借助批注,找到“例”之所在。习作例文的批注是文本所呈现的写作知识,学生通过批注能直观感受到写作知识的具体化和多样性,看清写作知识走向语言实践的过程。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研读批注,找到“例”之所在。

例如,仔细研读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四处批注,就会发现例文的批注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不同的写作知识。《我家的小狗》的第一处批注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观察“王子”学狗字的场景,把“王子”不同时候的表现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第二处批注注重引导学生从作者观察“王子”和火车赛跑的场景中,体会“王子”有趣的一面。《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第一处批注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多角度、长时间地对杨梅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了杨梅的变化;第二处批注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可以多感官参与观察活动,可以眼看、手摸、嘴尝等。这四处批注都是为了说明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是本单元作文训练要点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把握编排意图,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研读、揣摩批注,从批注中感受本单元“观察”这一写作知识在不同的例文中走向言语实践的真实样态,从而很好地发挥批注的作用。

2. 抓思考题,发挥“文”的价值。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通常都有两篇,两篇例文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一致的,但各有所侧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本单元的写作知识在不同例文中的不同样态。这点我们从习作例文后的思考题的设计便可一见。例如,《我家的小狗》文后的思考题旨在启发学生:作者通过对不同场景中小狗的行为进行细致观察,表达了对小狗的喜爱之情。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习作时,注意通过场景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与心得。《我爱故乡的杨梅》文后的思考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来梳理杨梅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描写的形象生动,引导学生习作时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描写,写出新意,写出变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课后思考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本篇习作例文所侧重的观察方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家的小狗》时,上课伊始,就抛出“作者是从几方面写王子的淘气可爱”这一问题;接着在学生读例文时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场景时,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可以把在观察中发现的有趣画面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样能把观察对象写得清楚、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又如,一位教师在《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学中,采取“引导学生读例文—与学生合作填写课后思考题的表格—引导学生感悟对事物的不同方面细致地观察”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发挥了习作例文的价值。

三、把握时机,有效利用

1. 灵活教学,感悟写法。教学习作例文,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与框架,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可以变换教学顺序,哪一篇先教都可以;还可以将两篇习作例文对比着教,引导学生找到落实习作要点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两篇习作例文也可以有所侧重地教,不必平均花力气、用时间。通过对两篇习作例文的学习,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內化本单元的写作知识,这样学生接下来完成单元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2. 作前指导,范文引路。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单元习作时,可以从题目要求入手,有针对性地选择习作例文进行可操作性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模仿能力。比如,在指导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时,如果学生确定的题目是花、草等静态的事物,选《我爱故乡的杨梅》作为范文模仿较为合适。如果题目是写小动物或是其他活动的场景,那么《我家的小狗》就是模仿的最佳对象。又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如果学生选择介绍一种动物、植物或物品,可以选《鲸》作为模仿的范本。如果学生选择介绍美食或物品的制作过程,就可以模仿《风向袋的制作》。

3. 作中借鉴,读写融合。开头不知怎么写、过程不会写、不知怎样结尾等,这些是学生在习作中常遇到的困难。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回读习作例文,按照自己的写作需求,进行模仿与借鉴,从而提高习作质量。比如,学生的习作是以某一种小动物为题。在写了小动物的样子后,学生接下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这时,学生就可以模仿《我家的小狗》的第二自然段,选择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来写。

4. 作后修改,支架迁移。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然后从习作例文中找出对应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修改。此时,习作例文对应的内容就是学生模仿修改的支架。比如,写《猕猴桃》,学生从猕猴桃的形状、颜色、味道进行描写,但没有体现出长时间对猕猴桃的观察。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发现,要体现长时间的观察,就要写出不同时间段猕猴桃的不同样子,指导学生关注《我爱故乡的杨梅》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修改。又如,学生在写介绍制作一种美食的习作时,对制作过程的介绍缺少逻辑性,条理不清。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与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发现要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介绍,条理才会更清晰;然后让学生模仿例文中的句式,或者用上“首先……再……然后……最后……”等关联句式进行修改。学生对照例文找到症结后,再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就容易多了。

总之,对于习作例文,教师要精准定位,紧扣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目标,简单地教、灵活地教、放手地教,发挥出习作例文的最大效益。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写作知识思考题例文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评丁丹丹老师的作文指导课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写作教学应致力于写作知识的选择与开发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2014年《护理学报》上半月刊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