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语文教学多元途径,促进思维提升

2022-05-30 10:48林金树
新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五官组诗观点

林金树

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思维的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义之一。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辟语文教学多元途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依托动手操作,丰盈形象思维

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种尴尬的情形,即部分学生阅读时进入了“感受到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或“想到了却没有办法用语言说清楚”的状态。若依托动手操作,就可加深感悟和思考,促进理解和体验,从而丰盈形象思维。

如在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缸”“瓮”,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画“缸”和“瓮”,并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的学生说,“缸”和“瓮”的个儿都比较大,都可以用来装东西;有的说,“缸”的开口大,而“瓮”的开口小……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既了解了“瓮”的特点,又为后文司马光为什么要“擊瓮”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本课的“画一画”这个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梳理了模糊不清的思绪,丰富了形象思维,从而使思维从“模糊”走向了“清晰”。

二、利用言语空白,激活想象思维

文本中存在许多“空白”点,教师应利用文本的言语空白,让学生通过联想激活想象思维并深入其境。因为,只有“入境”,学生对文本意蕴的体悟才能更加真切而深刻。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中的“五光十色”一词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是颜色很多、非常漂亮。接着,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五光十色的事物。学生可能就会联系生活,说出钻石、彩虹等事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五光十色”来说一句话,如“一场阵雨过后,天上出现了彩虹,有赤的、黄的、蓝的、橙的、绿的、青的、紫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又如,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又淘气又可爱的雾孩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句子说说雾把谁藏了起来,藏起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接着,可以让学生说说雾还会把谁藏了起来。(如海岸、城市、森林、公园等)然后,可以让学生说说雾把这些景物藏起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都看不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仿照“雾把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还是_________,都看不见了”这样的句式进行口语训练。通过这样的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一个个淘气的雾孩子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三、借助比较阅读,孕育求异思维

比较,可让语言文字处在一个更为“多面”的话语情境之中。借助比较阅读,学生透过一个更为开阔的视界来品味语言,可以孕育求异思维,获得阅读顿悟。

如古诗文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某个作者一组诗的对比吟咏,感受诗人语言、笔法、情感的异同。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共有七首,在教学前,笔者让学生先去搜集齐全。这种以一首诗带出一组诗的拓展教学方式,不仅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发现:这一组诗虽然都描绘了作者在江畔独自散步,看见繁花盛开的情景,但表现的“情”与“景”却各不相同。不仅如此,有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还找到了杜甫的另一组诗《绝句》进行比较阅读,还有的学生也找来了卢纶的《塞下曲》、王昌龄的《塞下曲》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以一首诗带出一组诗,以一组诗带出更多的组诗,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还促进了学生求异思维的提升。

又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匆匆》这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时间赛跑》《欲速则不达》。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分析,发现这三篇文章的异同,并让学生说一说时间到底是过得快还是过得慢,进而让学生懂得:我们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时间,从中悟得什么道理。

四、引发正反论辩,培植思辨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出现不同乃至观点相反的理解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引发学生产生论辩,培植思辨思维,获得真切的体验,从而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明晰。

如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的观点截然相反。一儿用“近大远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另一儿用“远凉近热”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两儿均说得头头是道,孔子不能决也。教学时,根据座位分成正反两方(第一、二小组为正方,第三、四小组为反方),展开辩论。正方陈述观点: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反方陈述观点: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正方一人引证加以说明: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另一人补充:美术老师在课上说过,观察物体是近大远小。反方反驳道: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另一人补充:在生活中,离火炉近,就觉得很热;离火炉远,就不热了……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在唇枪舌剑中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又如,初读六年级上册《骑鹅旅行记(节选)》时,小部分学生认为尼尔斯是一个坏孩子,而大部分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面对这种情况,可安排一场“小小辩论赛”,让学生为自己的观点到文本中寻找依据。

五、巧用联想活动,引领发散思维

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联想内容,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适时、适当、适切地开展联想活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如五年级下册《手指》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描写的手指分别具有什么特点。接着,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然后,让学生再次读课文,从中学习作者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和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把五根手指写得形象生动、富有灵性,从而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到位。最后,让学生说说人的五官有哪些,并让学生说说五官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像生活中的哪些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也试着在五官中选一个,用风趣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在课堂上当堂写出它的特点。因为有教师对联想活动的引领,有课文表达方法的迁移,学生的当堂练笔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学生就不会无从下笔或泛泛而写,这样学生就能形象生动地写出五官的特点了。

总之,只要拓宽多元渠道进行有效训练,就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在聚焦学生思维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灵活性、周密性、深刻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优化与完善。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五官组诗观点
五官的检讨会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