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支架式小学英语课堂

2022-05-30 23:57陈慧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支架式教学思维品质

摘 要:支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与表达中,学习语言知识,理解与尊重文化差异,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协作活动,聆听他人想法,充分表达自我,有效提升个人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英语课堂;支架式教学

作者简介:陈慧,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译林版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Unit7“I can draw”第一课时。该语篇围绕涛涛一家参观机器人秀,学习机器人的四种能力:sing、dance、cook、draw,并学会用“I can...”模仿机器人那样描述能力,并能及时给出赞叹与表扬。本课时内容趣味性强,学生十分乐于模仿机器人;本课时的语言情境可快速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核心词汇与句型;本课时语言复现率高,知识难度一般,学生容易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深入挖掘本课时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认识到机器人超强能力背后的科技力量,提升英语学习体验,激发更强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科技的兴趣。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苏州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能遵守课堂纪律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生能听懂课堂英语指令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学生能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与合作完成协作活动。一年级学生愿意听从教师指令,模仿能力强。同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无限的创造潜力。教师的良性引导能帮助他们初步感知英语学科的核心意义,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基于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感知、模仿、理解和运用与能力相关的词汇及知识。

借助教师搭建的语言支架,运用核心句型“I can...”描述机器人的各项能力,并能真诚地表达称赞。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用几句话简单介绍。

在学习中认知科技进步的力量,激发学习科技的兴趣。

教学过程

基于单元统整理念,本单元分为三课时三个话题,分别为“Period 1: A Robot Show”“Period 2: My Super Robot”“Period 3: Super Me”。本课时为“Period 1: A Robot Show”。教师设置“机器人展览”的语言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学生通过观看机器人发展史的视频来感知教学内容,感叹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参观机器人展馆,认识四个具有不同能力的机器人,学习核心词汇和句型;最后设计自己的超能机器人,输出语言,发挥想象,手脚并用,用语言描述想象,用想象刺激语言表达欲,提升课堂体验。

一、奠基科技底色,激活学习准备

课堂教学是教师为学生绘制一幅知识蓝图。为了更加适切本课时的机器人话题,加强课堂科技感,教师选用展现机器人发展史的视频。学生迅速被精彩的视频内容吸引,惊叹机器人科技,充满科技感的课堂氛围得以营造,机器人的话题悄然而至,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设计意图】展现机器人发展史的视频选择放在课前而非课堂热身部分,基于如下考量:1.视频时长过长;2.本课时为新授课,侧重语言学习,视频内容与课堂核心语言知识关联性不强,但内容有趣,容易吸引学生,更适合放在课前。学生在下课状态中自由讨论,以免影响课堂纪律;3.视频内容科技感十足,为本课时情境创设和语言学习奠定科技底色。

二、搭建學习支架,推进学习发生

支架式教学理论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从而使学生拓展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本课时,教师搭建情境支架、内容支架、复述支架,推进低年级学生语言学习活动的发生。

(一)搭建情境支架,激发学习热情

课前五分钟,教师引出主线人物刘涛,学生用旧知“This is...”描述刘涛书包的里物品,复习旧知的同时新授robot,学生和刘涛一起参加机器人展览,正式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激活旧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观看机器人展览视频,认识为课堂学习而设置的新机器人Robot Ben、Ken 和Candy,观看他们的展览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计意图】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在课前观看机器人发展史视频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渴望在情境创设中得到有效回应。搭建情境支架能够继续强化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加深对robot音、意、形印象的目的,为后续机器人名的学习扫除生词发音障碍,打好语言基础,学生获得学习自信,正强化后续学习体验。

(二)搭建语言支架,提升语用能力

英语课堂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指向语言知识,同时要对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设定适切的目标进行培养。本课时课本中的文本共有八句话,其中描述能力的核心句型“I can...”共出现四次。文本复现率高,文本对语境有扩充空间。教师串联学生的旧知,如招呼用语“Hello/Hi...”,表示赞美的词汇“Good、Nice...”,同时新添表示赞美的常用词汇“cool、great”,将课文中的四个对话情境进行合理扩充,扩大语轮,丰富内容表达,让学生在情境中有话可说,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际对话,提升英语学习自信,获得学习满足感;通过适时表达对他人能力的赞美,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人际交往的信心。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短。教师为本课时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用于搭建语言支架。通过视、听、说和做等活动方式带给学生学习体验,逐步搭建语言支架,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活动1:听——语言模仿的第一步。

学生认识机器人Robot Ben,学习唱歌能力“sing”。学生学习机器人的英语姓名表达Robot ××并和Robot Ben打招呼,第一次扩大语轮。学生和Robot Ben一起唱歌,初步认识并模仿运用核心句型“I can sing”,在歌唱中获得乐趣。学生学习赞美词汇cool。激发学生思考,完善语言情境,增添语轮“Thank you”。至此,语言情境完整,语轮第一次呈现(Robot Ben:Hello, I am Robot Ben. Ss: Hello. Robot Ben: I can sing. Ss: Cool. Robot Ben: Thank you)。此时的语言支架藏在语轮中,学生通过Look and say活动不断模仿练习,初步感知语言支架。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强且意愿高。教师联系旧知和扩充新知内容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需求。新授课的语言支架要尽早显现,但也要符合创设的语言情境与课时设计逻辑,在丰富的师生互动中将语言支架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各种活动中无意识地练习语言支架,为后续新知输入和语轮复现打下基础。

活动2:观察与模仿——语言拥有的具体的形象。

基于活动1的语轮,学生观看机器人跳舞视频认识机器人Robot Ken,学习舞蹈能力“dance”。学生模仿Robot Ken跳舞并表述核心句型“I can dance”。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体会与理解核心句型,其他学生表达赞美“Great/Cool/Good/...”也会让学生在活动表现中体会学习满足。教师设置Fill and say环节,学生合作填写Robot Ken语轮。学生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组与组对话等方式复述语轮,再次感知语言支架。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模仿,学生再次感知本课时的部分语言支架。学生通过打招呼、跳机器人舞、竖起大拇指等具有语言意义的动作生动演繹新语轮。学生在模仿中赋予语轮活力,使英语语言从文字具象成动作,让语言有具体的形象。教师设置的填空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支架完成这部分的对话活动,本课时的核心语言知识得以强化。学生认识到语言支架的存在并成功运用支架。这让学生站在提升思维品质的门口。

活动3:说——语言学习的目的地。

基于活动2,学生认识并运用语言支架,学生的学习进入加速模式。在Make a dialogue环节,学生阅读机器人展牌认识机器人Robot Candy,学生驾轻就熟地和Robot Candy打招呼,呈现部分语轮。接着,教师设计游戏环节:Let's cook,师生一起做西红柿鸡蛋面,学习做饭能力“cook”,操练核心句型“Let's cook”。本游戏逻辑按照真实做面的步骤设置,学生不仅能学习核心语言知识也能收获生活常识,体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随后,学生两人一组,模仿刘涛一家和Robot Candy的对话。教师将语言支架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有了前面的语言积累,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完成对话并加入合适的动作辅助语言表达,如打招呼手势、做饭手势、夸奖手势等,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手势或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直接呈现语言支架,学生第一次看清语言支架全貌。因为参与了前面的活动,所以学生并非第一次接触语言支架。相反,大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语言支架,设计语轮,达成课堂交流目的,完成课堂任务。通过Make a dialogue活动后的学生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在感知、推测等思维活动后,获取和掌握语言支架,并能分析表演者语轮的正确与否。

(三)搭建复述支架,外显思维过程

教师设置Watch and choose、Guess and learn等活动呈现文本主角A super robot——Robot Roy的全能形象。学生通过复述梳理课文文本内容,以Robot Roy的身份复述其多种能力,推进复述支架的呈现过程。教师展示Robot Roy的残缺介绍图表,学生用“I can...”表述,为Robot Roy找回其各项能力。经过学习,学生能快速复述课文但无法整合句型。教师设置问题“Robot Roy除了介绍自己的能力还需要介绍什么呢?”引出完整的复述支架“Hello, I am.... I can dance/sing/draw/cook. I am great/nice/cool/... ”思维是无形的,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思维过程。通过介绍图表呈现复述的关键要素,将无形的思维外显在直观的图表中。接着,结合活动学习的语言支架,改对话为个人复述,复述支架得以呈现。学生从知识输入思维转变为概括输出思维,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接着,学生接受复述整堂课中四个机器人介绍图表的任务,进入大复述环节。大复述环节梳理整堂课内容,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四人小组,各小组分角色复述,减轻学生复述压力,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

【设计意图】从内容来说,小复述内容对应文本,巩固课文学习;大复述则呼应课时情境。从作用来说,小复述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总结复述语言句型;大复述用于巩固复述支架。从范围来说,小复述面向班级部分学生,无法覆盖每一名学生;大复述以小组形式面向全班学生,具有普遍性。从成果来说,小复述呈现班级总体学习效果;大复述呈现班级个人学习效果,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有话可复述,收获学习成就感与幸福感。

(四)建设协作平台,训练思维品质

教师致力于打造舒适课堂和天性课堂,让学生释放天性,创造更多可能性。协作活动是学生求同存异、拥抱不同、展现自我的平台。

课后拔高活动中,四人协作小组承担共同设计一个机器人并作介绍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依靠语言支架运用本课时的语言知识,也可添加其他创造性内容。获得宽松安全的表达环境后,学生在协作小组内热烈探讨,各展己长。个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设计的机器人介绍语写下来,个别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将自己不会说的机器人能力单词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个别模仿能力强的学生用动作模仿诉说机器人能力。具有发展性的英语课堂不应只欢迎标准的英语答案,更要欢迎学生的“与英语无关的行为”。这些“与英语无关的行为”是学生英语表达的盲点,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内驱力。

【设计意图】协作活动与科技底色相互照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做一个小小科技人。协作活动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渠道之一。低年级学生间的协作行为不分大小。为组员提供一个idea是协作,为组员提供一支笔也是协作。前者的协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后者的协作是体现了团队意识,也是学习发生的体现。同样,小组表达中有组员负责语言表达,有组员负责绘画表达,有组员负责动作表达,这都是协作的体现。语言不止于文字和口头语言,肢体和画作同样传递语言。在这样的协作活动中,相信学生会开拓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英语学科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对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的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课堂中的支架式教学设计和协作活动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供助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以主题划分单元课时,深度理解文本,设定主题,创设语言情境,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渠道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深入挖掘学生的协作能力、创造能力,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导入环节,教师可充分利用视音视频材料营造情境,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学习环节,教师应围绕主题,设计层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挖掘语言背后的思维逻辑,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输出环节,教师应提前布置好协作活动,说明协作活动要求,让协作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舒适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争取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课堂支架式教学思维品质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即时评价效果调查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实践探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