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教学设计

2022-05-30 10:48王玲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士卒将帅歌行

王玲玲

学习目标:

1.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再读:把握大意,理清脉络。

3.品读:理解征戍之事,体味复杂情感。

学习方法:

诵读,讨论,拓展。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语

课前我们先小试身手一番,我给出上句,同学们试着填写下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些都是边塞诗中的名句。边塞诗是诗歌史上的重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其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热血沸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边塞诗的代表诗人高适的代表诗作《燕歌行》。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检测强调重点读音。

燕国、摐金、征戍、旌旆、逶迤、碣石、塞草腓、玉箸、蓟北、功勋

三、再读:把握大意,理清脉络

1.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人?什么事?哪些景?(集体回答)

人:将帅、士卒 ;事:战争;景:塞外秋景

2.思考:可以分为哪四层,概括每层的大意。

战事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

四、品读:分析手法,体味情感

(一)出师:自读思考:这部分表现了将士的什么心情?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豪迈,自信满满,斗志昂扬,豪情满怀,将功立业,卫国杀敌。

词语:破、重、摐金伐鼓、逶迤

過渡:将士们斗志昂扬的出征,而结局却是“力尽关山未解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战败部分。

(二)战败:小组讨论,你认为唐军战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士兵在前线拼命,而将帅却在醉生梦死。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将军的骄傲轻敌导致军队被围困。

总结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将领的骄奢轻敌。

赏析名句:对比。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帐,流连声色。表现了军中苦乐不均,死生迥异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同情,对将帅的批判。

鉴赏最后一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小结:把士卒与将领对照,以见志向、品格之尊卑;把李广与当今诸将相比,以见才能、功德之高下。

(三)相思:集体读,思考:清宋宗元在《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

请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诵读:男生读男子,女生读女子,最后齐读。

拓展: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过渡:战争是如此的惨烈,士卒是如此痛苦,可是士卒们一直沉浸在悲哀中吗?我们一起来看第四部分。

(四)死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我仿佛看到了……,仿佛感受到了……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学生齐读,教师领读。读出士兵的精神与悲愤之情。

五、小结:本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

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六、板书:

燕歌行

感  唐家声威    赞美    渲染

苦乐不均    同情    对比

两地相思    批判    虚实结合

奋勇杀敌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决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将领,但是怎样看待和理解战争,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

猜你喜欢
士卒将帅歌行
长歌行
望梅止渴 废寝忘食
吴起治军
长歌行
唯美食不可辜负
东瀛长歌行
雪域高原长歌行
一曲征歌写华章
与众不同的老鼠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