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绘画疗法的应用研究

2022-05-30 04:29杨玥
艺术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工作

摘要: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十分重要的阶段就是儿童时期。绘画疗法作为一种艺术治疗法,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表达情绪和想法。可以说,绘画疗愈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在儿童社会工作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认为,流动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其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我情绪和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绘画疗法开展流动儿童社会工作,了解流动儿童的内心世界与真实想法,缓解流动儿童因为“流动”带来的紧张情绪,激发其全新的自我潜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关键词:绘画疗法;流动儿童;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R493;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6-0-03

1 概念界定

1.1 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又被称为绘画疗愈或是艺术治疗,是将绘画活动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载体,将绘画疗法这种艺术治疗用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奠基人——弗洛伊德,他用冰山理论告诉人们,人类除了有意识外,还有潜意识,“水下”的潜意识才是对人们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重要部分。他用解梦的手段开启了精神分析的大门,让人们知道,精神病人的梦可以透露出很多潜意识,而潜意识的语言——梦境,是可以解读出心理信息的。

基于此,可以这样理解,梦就是潜意识这个画家描绘的图画,弗洛伊德解开了潜意识的图画语言,也就等于解开了图画的心理语言。继弗洛伊德之后,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开启了绘画治疗的实践,他尝试绘制曼陀罗图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症状,从而积累丰富的绘画治疗经验。后来,英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研究儿童的时候,也采用了大量绘画的游戏[1]。比如,他在和儿童交流的时候会画一条线,让孩子填出一幅画,他发现这些绘画游戏中会透露出儿童很多的心理信息,比如亲子的关系、儿童近期担忧的事情、儿童的心结等。

进入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对绘画心理学进行了更多探索,也努力让艺术治疗师成为一种职业。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在治疗实践中发现,绘画治疗特别适合未成年人,因此,儿童绘画心理学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绘画治疗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性治疗手法,对于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想法、消极内向、有语言障碍、语言功能发展不足、遭受严重创伤而关闭表达系统的儿童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工具。大量的实践案例已经证实,越是自由随意的涂鸦,可被解读出来的信息就越多。随着科技和新材料的发展,很多治疗师采用沙盘、拼贴、黏土、乐高积木等各种材料,让孩子们在美术学习和游戏中疗愈,都获得了很好的收效。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案主绘画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明暗等特点探索其内心世界[2]。

1.2 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指流动人口中0~17岁的儿童。大部分父母进城务工带着孩子居无定所,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动不断流动,导致他们的孩子成为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自身的心智还未发展成熟,认知能力还较低,加上城乡差距较大、环境的改变,很容易造成自卑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再加之流动儿童的年龄较小,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绪,无法缓解自我情绪,因此往往沉默不语,较少与人沟通,这个时候运用另一种语言方式是打开流动儿童内心世界大门的关键钥匙。

本文研究的流动儿童年龄集中在6~10岁,服务对象源于社会工作者所在实习机构外展和服务群体发现、教师转介。据初步了解,流动儿童的共同问题在于不善于表达自我、遇事沉默等方面,通过了解发现,这些流动儿童平时都有画画的习惯,但是没有方向,没有人解读。

1.3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应运而生,其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既注重科学性,寻求适合的专业方法,又注重在实务过程中帮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解决其实际所需和生活困境,通过“助人自助”协助服务对象发掘自我潜能,使其更好地与社会互动,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可以看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专业化的助人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社会工作已经发展成一门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专业伦理和专业技术方法的专业学科,即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助人活动,解决服务对象所需和所存在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不同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工作的服务群体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涵盖社会上存在的大部分群体和领域。王思斌说:“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3]

2 绘画疗法在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中的意义

通常,社會工作者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强调要运用专业理论与技术性手段,是倾向于“理性—技术”的活动范式。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在情境中”的复杂变化性。在不同的环境下,服务对象的情绪表现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安静舒缓的环境更容易让人感到放松,在陌生灰暗的环境中会让人感到紧张,找不到安全感。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加入绘画疗法,能让服务对象更容易敞开心扉,表达自我情绪,在绘画的过程中表达思想和需求,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建立专业关系,顺利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2.1 激发流动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始绘画之前,面对社会工作者提供的绘画材料,流动儿童会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对于绘画内容也是从流动儿童的潜意识之中浮现的。首先,在绘画过程中,运用的颜色、绘画的图形、绘画的排版等都能体现流动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训练和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也能使流动儿童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颜色运用技巧,增强其绘画能力。其次,儿童通过想象画出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能够增强其想象能力。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呈现、对任意主题的自由发挥,都能激发流动儿童的想象力和具象能力。

2.2 拓宽流动儿童的发展面

对流动儿童来说,居住地的不断变化,导致其教育缺乏连续性,知识脱节,学习困难。不同学校的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关注程度均不一样,导致流动儿童在新的学校没有归属感,产生课业成绩差的问题。家庭教育知识的欠缺、学校教育的忽视、朋辈群体的缺失,让大多数流动儿童过早结束教育、流入社会。为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绘画疗法,激发流动儿童的绘画兴趣,填补流动儿童学习成绩差的弱项,发展第二课堂,找到学习中的助力。

2.3 帮助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

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使流动儿童找不到归属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通过绘画疗法,可以引导流动儿童将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理想的生活表现出来。通过鼓励流动儿童解读自己的绘画作品,了解其成长需求,通过引导和鼓励,有效释放流动儿童的负面情绪,使其找到生活的色彩和乐趣,增强自信心,提升兴趣,打开情绪的世界,和外界进行良好沟通,使其身心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 绘画疗法在流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3.1 绘画疗法在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流动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内心和外界相互连接,感受到色彩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将内心世界用线条、图形和色彩呈现出来,这有助于其表达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儿童的绘画作品可以表现出比语言还要丰富的信息,同时,还可以让儿童很好地表达自我,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

其次,绘画活动可以让儿童运用纸笔、颜色将压抑的情绪表现在纸上,有效释放自我的负面情绪。

再次,流动儿童对绘画没有任何抵抗情绪和行为,将绘画视为自己安全模式下的活动,因此流动儿童会在绘画的过程中会毫无意识地将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流动儿童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专心创作表达,从而流露出内心世界最真实的状态和所想表达的情绪。

最后,绘画疗法并不只用于儿童社会工作中,不同年龄阶段对线条、图形和色彩的理解和敏感度不同,所以绘画疗法不受人数、年龄、职业的限制,对其他领域的社会工作同样适用。

3.2 绘画疗法在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的形式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的绘画疗法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自由绘画。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流动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创作,不规定内容和绘画所用材料,拥有自由的创作空间,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呈现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所呈现的绘画作品,可以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情绪、真正的需求及最想解决的问题。

二是命题式绘画。这种形式的绘画主题或内容由社会工作者指定。例如,房树人测验始于约翰·巴克的“画树测验”,受测者只需要在一张白纸上分别画出屋、树以及人就可以完成测试[4]。“房树人”绘画是属于心理投射测验,是让被测验者在纸面上描绘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通过这些图案分析绘画者的人格倾向和心境。这有利于减少服务对象的个体人格潜意识的掩饰,也适用于语言沟通有困难的人群,如青少年、长者、言语障碍者、心理及精神疾患人士。

三是前两种形式的结合,也叫作半命题式绘画,主要是让服务对象对一张未完成的画进行填补。社会工作者则通过观察服务对象在填补画画的过程中对原有作品进行的改动和构思,推理出服务对象对原有画作新的想法和内心的声音。可以看出,不同办法下的绘画都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儿童内心的声音和想法,获取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想解决的问题,从而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缓解情绪。

3.3 绘画疗法应用于实务中的接案过程

在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时,首先需要接案。在接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绘画与流动儿童拉近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接案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五颜六色的彩笔,让服务对象在安静且无人打扰的环境下专心绘画,让儿童找到自己舒服的状态放松下来,缓解初次见面的紧张情绪,进而让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3.4 绘画疗法应用于服务对象需求及问题的预估阶段

服务对象绘画内容与过程主要是一种投射过程,通过绘画内容和过程表现,社会工作者可以对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预估。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务工作时,可以用绘画疗法来解释流动儿童的内心想法,体现流动儿童的性格特征,这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有着一定的辅助和支持作用。因此,在开展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作品,找到流动儿童潜意识中所隐藏的情绪,了解流动儿童内心的想法,预估流动儿童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根据预估制订适合服务对象的服务方案。

4 将绘画疗法应用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给予流动儿童绘画的空间和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流动儿童本就因为陌生的环境而感到紧张和没有安全感,所以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要充分给予流动儿童自由绘画的空间。社会工作者要为服务对象营造安全、放心、自在的环境,才能让流动儿童放松情绪、表达自我。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于流动儿童所画的作品要给予尊重和鼓励,无条件接纳流动儿童绘画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专业关系。

4.2 鼓励并尊重流动儿童解读绘画作品,倾听流动儿童的声音

当服务对象完成绘画作品后,社会工作者要鼓励服务对象解读绘画作品。要充分考虑流动儿童沉默、不爱表达自我的特征,所以引导和鼓励行为要从他们容易接受的话语开始,帮助其开口表达自己,打开自己情绪的大门,且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流动儿童释放情绪。除此之外,通过鼓励解读,倾听流动儿童的声音,将流动儿童的绘画作品与其本人结合起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加准确地分析其需求和问题。但是也需要注意部分儿童的心智并不成熟,其作品也许并不能准确体现其内心世界,因此要注意引导和倾听。

4.3 解读绘画作品时要谨慎认真,不能盲目论断

社会工作者在解读绘画作品时,要倾听流动儿童对绘画作品的解读,还要对流动儿童所生活的环境进行了解分析,遵循“人在情境中”的原理,多维度了解流动儿童的特點,收集多方面信息。同时,不仅对流动儿童不同绘画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还要全面了解流动儿童的家庭、学校、同辈关系,把流动儿童和其绘画作品放进情境中去分析。切记不能根据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去断定流动儿童存在的问题,要时刻牢记服务对象才是主体。

5 结语

在开展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运用绘画疗法,不仅能为传统的服务手段注入(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新鲜血液,还能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效率。社会工作者通过引导和鼓励流动儿童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深处的声音和无法表达的情绪,通过绘画拉近自身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了解流动儿童真正的需求和问题,制订合适的服务方案,帮助流动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宣泄情绪,释放负能量,调整情感。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绘画疗法修复流动儿童的心灵创伤,能够使流动儿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宗传玉.留守儿童绘画心理干预形式及其应用策略[J].湖南包装,2020,35(2):66-68.

[2] 孙培.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4.

[3]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 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11.

[4] 谢谚.房树人测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9,8(33):77-79.

作者简介:杨玥(1999—),女,贵州盘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儿童与家庭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社会工作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的关怀德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