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有效提问 优化物理课堂

2022-05-30 10:48吕丽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物理知识点课堂

吕丽

课堂提问一直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关键性的一环。对于理科学习,尤其是物理学科而言,理解是掌握的前提,因此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即使提问,所问的问题也是流于表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对学习新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当借助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物理课堂的优化与提升。

一、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不足,师生互动机会少。

在物理课堂上,“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占绝大多数。为了赶进度,给当堂练习留下更多的时间,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提问,在讲台上一味地讲,而学生在讲台下埋头苦记,师生双方好似各有各的事,互不打扰。然而,这种缺乏提问的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不利的,学生一味被输入,而不加以理解;教师一味输出,而并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看似课程内容讲完了,然而学生理解程度不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问题内容流于形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只是将提问作为一个流程,提出来的问题流于形式,让学生缺乏思考的过程。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会问学生某个概念的内容,学生拿起书本,按照书上的概念读一遍就算回答了问题。这种提问形式缺乏实际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也没有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与思考。

二、课堂提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1.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这节物理课我几乎没有听懂!”“你哪里没有听懂?”“我就前十分钟听懂了,后面都沒听懂!”这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真实对话。物理科目是初中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物理成绩差,是因为课上听不懂,课下题目不会做,长此以往,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学生就在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上迷失了方向。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当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薄弱点与易错点,掌握班级平均学习速度,并且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2.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的思维保持在一个兴奋、活跃的状态时,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听课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思维涣散、不集中注意力的情况,课堂提问就是帮助学生把注意力找回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因为课程内容过于死板枯燥,这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用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地将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层层递进,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思考。只有将学生的思路牢牢抓住,让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教师走,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3.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在问某一学生,也是在问全班学生。当教师提问时,其余没有被提问的学生也会跟着思考,看看这个问题自己是否能自如应答,这个知识点自己是否掌握牢固。课堂提问中的重点、难点,其实是在让学生自省,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构建策略

1.让课堂提问贴近生活。

课堂提问,既是知识的引入与理解,又是打开学生思辨之门的钥匙,如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假大空”,那么对于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而言,即使有心思考,却也无从下手。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其抽象性的特点让很多学生都犯了难。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提问中让高高在上的物理学科接地气,这种教学策略一方面有助于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恐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初中阶段,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对概念理解错误的情况,这往往是因为学生生活中所碰到的现象与书本中的知识概念有所冲突,因此产生了混淆。为此,教师更应当在提问时多涉及这些内容,及时帮助学生清除物理学习方面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例如:很多学生会想当然地以为“汽车行驶越快,惯性就越大”,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错误观念提出一个问题:“高速上,一辆大卡车以60公里/小时速度匀速行驶,小汽车以120公里/小时速度匀速行驶,但是同样的交通事故或破坏,大卡车要严重很多,这是因为什么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意识到,惯性与速度无关,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知识点——“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有了前面提问的铺垫,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必定会更加透彻。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任何铺垫,而是直接、生硬地提问:“惯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那么学生必然不知从何思考,也不知该怎么思考。在引入概念或者夯实知识时,教师应当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点与生活常识相结合,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背记。

2.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答题。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往往偏好于提问学优生与学困生,而忽略了中游水平的学生,长此以往容易致使教师在把握学生掌握情况与课堂进度时出现偏差,然而,由于教师与学生人数的差异,导致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无法“一对一”顾及每一个学生。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答题,让学生在探索与合作中得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分组,使得每一组学生的水平都比较平均,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差距。

分组回答问题有助于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例如:在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就这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提问:“改变电流大小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电流与电阻有怎样的关系?”……分组合作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同时主动思考之后所得出来的结论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

3.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

身为一名物理教师,想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提问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就要着重注意课堂提问的互动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尤其是理科课堂上总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缺乏自己思考的过程,这不是因为这些学生懒惰,而是因为学生往往不敢提问。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循规蹈矩,经常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斥责,甚至予以嘲笑,认为学生提出怪问题或者回答出怪答案,是在故意扰乱课堂纪律,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倾听、尊重学生的疑问,不但要从教师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些疑问是从何而来、因何而出的。其实,很多在教师眼中千奇百怪的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完全是事出有因,教师只有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护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热爱与兴趣。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声音与教师的声音是平等的,只要学生存疑,随时可以举手向我提问,我的课堂从来不是“满堂灌”,不论课时多么紧张,我都会留一些时间来解答学生的疑问,绝不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曾经,有老师开玩笑地说:“你们班学生的问题与想法也太奇怪了!”可往往这些具有奇怪想法的学生都是物理学习的佼佼者,学生的问题越奇怪,对于概念知识的认识程度越深,在做题实战中的思路越清晰。

奇思妙想不是扰乱课堂纪律,而是学生对知识自主探索的体现,身为教师,我们要尊重这种探索,保护好学生爱物理的心。

总之,课堂提问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用创新思维与科学的策略解决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构建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使学生理解物理,最终热爱物理。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物理知识点课堂
只因是物理
甜蜜的烘焙课堂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美在课堂花开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