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茶文化,享誉千年

2022-05-30 10:48郭双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茶法贡茶茶汤

郭双

说起宋茶,脑海中浮现的便是文人墨客徜徉在高山流水之间品茗论道的景象,还有百姓在茶馆中斗茶,在茶园中采集茶叶,在定窑中烧制建盏,等等。在当时文人雅士以及百姓的推动下,茶渐渐成为一种民俗、一种文化,根植在人们心中。所谓“茶始于神农,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整个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鼎盛之期。

宋代的茶多是蒸青茶,从外形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叶形茶叶的散茶,一种是压制成饼的饼茶。宋代称散茶为草茶或叶形茶,一般是通过文人、名人的推介才渐渐为人所熟知,像欧阳修对宝云茶的品评,黄庭坚对双井茶的推介等。有些地方的茶叶在推介机制下形成了当地名产,得以在后世流传。而饼茶既可以研膏后在棬模中压制,也可以直接用散茶制作成饼,其中以北苑贡茶龙团凤饼最负盛名。欧阳修《归田录》曾写“茶之品无有贵于龙凤者,小龙团茶,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可见,饼茶中上品贡茶的珍贵,若是皇帝赐贡茶于大臣,受赐之臣皆是如获至宝、倍感恩荣。神宗皇帝还下诏建州造密云龙茶,哲宗以后,宋代贡茶形成一种茶的新品模式,循环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宋代茶文化,首推者当属宋太祖。公元960年,太祖赵匡胤在议政时废座撤茶立威于文臣范质,自此大臣上殿再也不能与皇帝平起平坐,可見茶不仅是待客之礼,也是强化皇权的一种标志。王巩在《甲申闻见二录补遗》中也记载了宋神宗在议政时赐茶于太子少师张方平,在《随手杂录》记载宋哲宗曾派太监秘密赐茶给苏东坡,封题御笔“乃茶一斤……赐予苏轼,不得令人知”。

除了皇帝赐茶以及大臣分茶,文人咏茶也是极为常见的。宋代文人雅集饮茶,是颇具时代特色的茶文化,一般以茶会、茶宴为称,是宋代茶文化代表性活动之一。

从表现上说,宋代文人改前人煎茶法为点茶法。宋代以前,中国人用茶的历史过程,是由药用、食用到饮用的过程,唐代推出了工艺繁复、兼具美感的煎茶法。而宋代的文化多追求淡雅求真,兼具文人风格。文人墨客常以茶会友,将茶与时人的精神文化内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品饮审美方式,即“点茶”茶道礼仪。点茶前,以沸水冲洗杯盏,预热饮具,使“盏热而茶难冷,难冷而茶味不变”。再将饼茶碾成细末儿置于盏中,点水时直沏而入,水量以盏容量的十分之六为最佳。同时,手拿调茶工具并适时搅拌,最后调和成茶汤,其中“候汤”与“击拂”最见功夫。“候汤”是由于宋代煎水多用瓶,需依靠水的沸声来辨别汤候。“击拂”则是斗茶布茶时的一种手法,参赛者一手执瓶、一手拿竹筅,来回击茶汤,或拂汤花,使得茶水稀稠适中即可。

“点茶”一出现,斗茶之风兴起。当时茶饮已经成为“国饮”,《农书》所载“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阕”。与此也随之出现了一种很流行的竞技游戏称“斗茶”。甚至连皇帝都会设宴款待群臣,以示群臣同乐,这是文化兴世的宋代所特有的一种茶文化体现。斗茶又称斗茗、茗战,主要是斗汤色和汤花,也是鉴别茶叶好坏的一种方法。“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宋代斗茶时为了方便判别水痕,多取黑釉兔毫盛茶汤,宋徽宗曾在《大观茶论》提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即以汤花的色白、尚久为评赏标准,水痕在黑白之间便可一目了然。

及至南宋,伴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也逐渐形成了关于茶文化元素的茶画艺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的《斗茶图》便是以斗茶作为题材和题目的中国绘画艺术作品种类之一。茶画艺术中融入了人们对茶文化的具体了解和认知,不论是先贤高士煮茶品茗,还是市井平民民间斗茶,都充满了宋时饮茶的生活气息,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饮茶之风盛行的风貌。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中国丰富的礼俗文化,例如“茶表敬意”的待客之道成为固定的习俗,天子开设茶宴,以茶赐臣子,文人以茶会友,平民百姓也以“客来敬茶”表敬意。

时至今日,中国茶文化史上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够超越宋朝,这一时期,饮茶之风及制茶之法登峰造极,帝王嗜茶、士大夫造茶、百姓爱茶,从宫廷到民间,宋茶文化带领我们梦回千年。

猜你喜欢
茶法贡茶茶汤
人文天地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从一杯茶汤启程(组诗)
我国古代茶法演变规律研究
论清史馆《食货志·茶法》对清代“茶法”的重新定位
一字蚀骨
探究明代茶叶政策变化的历史意义
贡茶第一寨仙游伍家台
茶汤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