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觅钱塘

2022-05-30 10:48蒋恺言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西陵孤山钱塘

蒋恺言

春日里,泛舟湖上,水波浩渺,和风轻拂,仿若窥见江南女子翩跹而来的盈盈步态,正是“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的越女。然王昌龄是唐诗“七绝圣手”,笔下的江南美女形象颇多,“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采莲女,“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的浣纱女,以“西施”之典故映衬“全胜花”,亦有杭城的影像,无不明丽自然。

举目四望,便见西泠桥畔,遂忆起苏小小。苏小小乃南齐时人,“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故乡亦有苏小小墓。李绅《真娘墓诗序》云:“嘉兴县前亦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西陵即钱塘湖西北隅之西泠。“钱塘苏小是乡亲”,唐诗中从大历诗人开始,苏小小这个人物意象则成为西湖的代表,如柳中庸《幽院早春》: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无事含闲梦,多情识异香。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

这首诗描写深闺女子在早春时节怀春的幽怨之情,一腔多情,渴望挣脱沉沉的枷锁,如苏小小那样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

观苏小小墓,虽时值阳春三月,犹有清冷寥落之感。便如李贺诗云:“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思绪翻飞之间,已而夕阳西斜。

杭州寺院亦是名家常常题咏之所在。若论建筑物何处最多,当属城内的吴山和湖中的孤山。从前,吴山上庙多,孤山上祠多。庙里供奉的是神,如城隍、东岳、药王、伍公、关帝、文昌等;祠内祭的是人,如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范仲淹、朱熹、王阳明等。孤山盘郁重湖之间,水石草木,皆有幽色。唐时楼阁参差,诗歌点缀,冠于西湖,读“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之句,犹可想见当时。正是: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黄生《唐诗摘钞》卷一云:“三、四确是湖中山寺之景,移用它处不得。七八乃追忆未到以前语,未到闻钟,已自神往,今幽胜果如前云云,其赏心可胜道耶!无限说话,俱在言外。”《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廷评曰:“苏子瞻西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善写山水之胜矣。孤山屹峙潮心,尤为此湖最上景。廷幸生长其(按指杭州)郡,常读书寺中,登临啸望,无分晴雨朝昏,泓澄掩映,葱翠回合,每吟‘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始信非熟炙其景说不出也。晋人谓‘山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然未有山水会归毕集如孤山者。则西湖山水妙语,承吉实先东坡而尽其真矣。”

这般看来,西湖山水当真是祖国之“无尽藏”也。因是早春,西湖旁鲜花妍丽,让人不禁联想起白居易之“爱花”,辛夷花、石榴花、樱桃花、梨花、木兰花……可堪“狂花”“乱花”。宋人爱梅花,宋诗也很少不将孤山林逋之梅花作为源头的。后来,也都是从这一角度去评论白居易的西湖梅花诗,如《威淳临安志》卷五八云:“白文公去郡有《忆杭州梅花》诗。孤山之梅,自唐以来已著称。”明高鹗《见闻搜玉》卷四云:“孤山梅花虽以和靖得名,然白乐天《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场……则自唐已赏鉴矣。”

钱塘梅花已开,黄梅点点,馨香阵阵,果然是“花者犹佳”。然而春景也能激起离乱之情,好友不时便启程离杭,回忆相处点滴,山水万重铭刻于西湖的一汪湖水。对比来杭州前后的心境,前尘是“东山不得归”,“思归日日深”;而今得山水形胜之助,处山林之奥府,“无复有前心”,见杭州胜景,故无前心。“四邻风景合相饶”,四邻风景与杭州相比,皆须相让一筹。钱塘山水之于我,再不是审美客体那般简单了。然而世事多变,不知三年后此身又在何处,纵使此心仍欲停留于此,怕也不得另寻他处了。钱塘的身影只能在笔端诉说,给未来的自己一观。

猜你喜欢
西陵孤山钱塘
“拼、抢、快、优”,展现钱塘“高能级”担当
将敢“闯”敢“创”作为成长基因 钱塘区打造产才融合示范高地
杭州万科·钱塘东方CO-Life体验中心
清泰陵卜建影响西陵寺庙布局考析
观钱塘
千年之恋(二十二)
林和靖与梅云——孤山梅林里的爱情往事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双榆树(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