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村旧忆

2022-05-30 10:48沙显彤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山道秃头龙山

沙显彤

岗村的气息,是雨后湿润的泥土味。

自我记事起,就生活在岗村。岗村四面环山,只有逼仄的小路和袅袅的炊烟能让远方的人们知道,有这样一座远离尘喧的方外秘境。

岗村经常下雨,却都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从不催人心魄。雨后的岗村烟雾缭绕,静静地陶醉在龙山里。

住在岗村的只有老人和小孩儿,顶多再加上时不时归家好住几天的傻汉,岗村成了他们共同的监护人。年富力强的人们在外谋生,毕竟岗村唯一的营生就是种地,就算年年天公作美,也难养活一家人。

岗村四周的山叫龙山,这是村里人给起的。他们说龙山,像一条盘旋的巨龙,围绕、守护着岗村。山上树木繁多,枝头缠绕着枝头,叶子牵绊着叶子,不时能看见穿越林间的脱兔,和透过树木的斑斑点点。

岗村人养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习性,龙山上的树木,是他们冬日取暖的炉火;龙山上的小溪,是他们解渴的水源。龙山不愿意为难岗村人,相反的是恩赐和包容,山脚下有一条天然的上山道,所有登上龙山伐木取水的人,都要从此经过。上山道从来不用村民打理,每到一年春来,道旁的冰雪总极快融化,除了有些许杂草,豁然极了。

龙山给了岗村包容,岗村则带给了龙山生气。每到夏天耕种时节总是岗村最热闹的时候。这时,在外忙碌的人们总得归家帮忙收拾田地,孩子大声喊着爹娘,老人们笑眯眯地看着子女劳作,雀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岗村里外都活起来了。龙山见证着一切,让所有欢快留在岗村,又消散在郁郁葱葱里。

岗村最有趣的人,当属傻汉。傻汉无名无姓,无父无母,生活在岗村全凭村民接济。傻汉有个怪癖,每到下雨天,不但不避雨,反而故意出门淋雨,我觉得有趣,后来便也学会了,经常跟在他身后,徜徉在细雨中。我儿时和傻汉玩得最好,在我的印象里,他总穿得破破烂烂,嘴里不停地嘀咕,在崗村各处走来走去。村民们见他可怜,挨家挨户轮流给他送吃食。更有好心的,把不穿的衣服,多余的棉被,悉数送到傻汉家。傻汉有个草房,但他不常归家。村民们开玩笑说,傻汉是个浪子。但在我看来,傻汉真正在岗村扎下根了。

岗村人有种专属的美食,是龙山上的一种植物,我叫不上名儿,只记得清脆可口,现在想起来还一阵发馋。这种植物的烹饪方法很多,可以油炸,也可以生吃蘸酱,这是岗村人特别的口福。

多年以前,我离开岗村,出外求学,而后辗转多个城市。后来,我听说龙山一带被某开发商看中,要大兴土木,建一座度假山庄。得知这一消息,我心如刀绞,记忆里关于岗村的一切在眼前一一浮现。我暗中决定要抽时间启程到岗村再看看。

到我起行时,已经是第二年了,只记得那天依旧下着小雨,雨丝细极了,看不见的样子,只能感觉到身上是略微潮湿的。度假山庄已基本建好,相比错落的岗村,山庄的房屋显得俨然。听说村民们被安置到了楼房,就连傻汉也被失散多年的亲人寻回,接到城市里生活了。我想,大家各有各的归宿,唯一不变的大概就是龙山了吧。可我又听说,因那条豁然的上山道从远方看去,像极了剃了的秃头,龙山如今已更名“秃头山”。我心中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只得再登上龙山,朝远方望去,依然是一片祥和安静。恍惚间,那里还是岗村。在我离开后,就再没听说过关于岗村亦或是关于龙山的大事小事了。

那天,我正步履匆匆地赶往学校,偶然间竟瞥见傻汉,他也不约而同地看向我。我正感叹着造化弄人,傻汉却边笑边冲我说:“哟!你回岗村来了啊!”

直到此刻,我终于明白,即使漂泊数年,我却终究没离开岗村,没离开龙山的环绕和眷顾。

猜你喜欢
山道秃头龙山
龙山塔
大学秃头专业劝退表
活下来的山道
秃头的罗曼史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莫让“说”“秃头”
山村通了水泥路
山道
东汉封龙山碑
龙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