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分析及悲剧的 必然性探究

2022-05-30 10:48陈忠香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包法利福楼拜

陈忠香

《包法利夫人》不但标志着十九世纪以来法国小说史的又一次转变,而且也在全球范圍内影响着中短篇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时代的演进与发展。本篇文章重点从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原创作品《包法利夫人》中剖析其主人公艾玛的性格特点,即分别从艾玛、包法利夫人和他人的情人三个角色定位下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就其悲剧的必然性进行探究,从家庭、社会和自身三个方面的因素给出解释。

一、《包法利夫人》的故事梗概

《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出自“现代小说之父”福楼拜之手,福楼拜是十九世纪中叶的批评现实主义小说家,《包法利夫人》是其杰作,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批评效果和对艺术风格的突破革新,在法国乃至全球文坛上,赢得了广泛赞扬和高度评价。

1857年,福楼拜在《巴黎日刊》上刊登这一作品,震撼了文坛。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清纯可爱的农家姑娘在婚后逐渐迷失自己,脱离现实追求虚幻的浪漫生活,欠下一堆债务,无力偿还,最终死去。包法利夫人也叫艾玛,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就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十三岁后被母亲带去了修道院,在修道院里她也受到了贵族式的教育,与修女们同吃同住,波澜不惊的日子激发了艾玛对浪漫的追求。后来,身为医师的查尔斯·包法利在一次出诊中认识了艾玛,当时的查尔斯还是结婚状态,可不久之后查尔斯的妻子就去世了,虽然二人在后来的交往过程中渐生情愫,但艾玛的父亲从一开始就觉得二人并不适合,持反对态度。随着时光的推移,艾玛的父亲也慢慢接纳了查尔斯,艾玛就在父亲和修女们的祝福中进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包法利夫人之后,平静的婚后日常生活却使艾玛大失所望,她沉浸在寻求真挚热爱的美梦中,相继认识了才华横溢的青年赖昂和俊朗的贵族青年鲁道夫。鲁道夫是一个逢场作戏的花花公子,当感到厌倦之后,他便放弃艾玛而到卢昂去寻找另一个情妇。艾玛得知后气得大病了一场,病好过后,她要痛改前非,重新开启人生。查尔斯便带她去卢昂看戏解闷儿,在戏院里她凑巧地见到了曾经令她一见倾心的赖昂。于是,二人便旧情复燃,艾玛借练琴的名义,秘密地与赖昂约会。深陷爱情的她,还从服装商勒乐那里赊购了大批的衣服打扮自己,因而积累了大批欠款,以至于她不得不瞒着丈夫将房屋产权质押给了勒乐,但持续的借债和无休止的典当,让艾玛无路可走,法庭还规定艾玛必须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将全部八千法郎的贷款归还。她求助于情夫赖昂,并暗示要他盗用公款,但赖昂却对她冷淡以待。最后,艾玛在绝望之下服了砒霜,悲痛地逃离了这个世界。查尔斯也遭到巨大的打击和挫折,不久后就病逝了,把艾玛所遗下的女儿寄养在了姨娘家中。因为姨娘家很穷,女儿后来入了纱厂。

这部小说虽然故事情节很简单而普通,可是福楼拜却非常生动而用心地描摹了十九世纪中叶的一名普通女性的悲惨人生,从幸福到悲剧,再从悲剧到毁灭,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福楼拜在作品中客观准确地揭露了酿成包法利夫人自杀事件的前因结果。艾玛的堕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在劫难逃,并不仅仅由于她自己的过失,而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导致的。

另外,作品中也阐述了一个人性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在寻求完美、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常常会陷于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中,恰若戴上了镣铐或掉入陷阱,无法脱身,也无法自拔,结果就可能会造成挫折或灭亡,虽然人在挣扎的过程中可能也有短暂的胜利,但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二、《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人物形象分析

艾玛的一生是普通的,但她的人物性格是十分鲜明的。《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可以分别从艾玛、包法利夫人和他人的情人这三个角色来分析。这三种角色定位对她的描述各有不同,也展示了一个纯真的少女最后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逐渐堕落掉入深渊的过程,浪漫主义的情怀最终消逝在现实主义的土壤里。下面将从这三个角色定位分析她的人物形象。

(一)作为艾玛的人物形象分析

在结婚前,她还是艾玛的时候,她是一个天真浪漫,心中对爱情有着无限憧憬和向往的妙龄怀春少女,身材纤瘦,也生得漂亮。原著章节中指出,“她读过《保尔和维吉妮》,梦见过小小的竹房子,黑黑的多曼戈,‘忠心的小狗,尤其是一个好心的、情意脉脉的小哥哥,为了给你摘红果子,可以爬上比钟楼还高的大树,为了给你找到鸟窝,可以光着脚在沙滩上跑”。由此可见,艾玛希望以后的丈夫是一个懂得浪漫,有激情的,不顾世俗的,能不顾一切爱她的“王子”。她在修道院里接受的是贵族式的教育,是上流社会的洗礼和熏陶,是艺术与时尚。她还痴迷于浪漫主义小说,对爱情抱着浪漫主义幻想,因此她希望自己得到的也是美好的爱情和浪漫的生活,她期待自己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和一个懂得浪漫的男人,并渴望能跻身于上流社会,与上流社会的人讨论政治、哲学、历史、艺术和时尚,但这是不切实际的。

(二)作为包法利夫人的人物形象分析

福楼拜描述包法利夫人在婚后的失落:“烦闷的一直默默无语的小蜘蛛,正在她心中各个阴暗的角落结网。我的上帝,我为什么要结婚呀?”有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在艾玛与查尔斯新婚不久的一天早晨,艾玛精心准备了早餐,食物摆放得像柜台里的糕点一样精致,艾玛满脸期待地等着丈夫的夸赞和回应,而查尔斯却不在意这些,他只胡乱扒拉了两口早饭说:“以后的水果从院子里摘,不必这么麻烦。”他丝毫不在意她别出心裁的摆盘,艾玛此时也不再说话。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也再次印证了二人的不合适。一个人想要精致的、充满仪式感的生活,而另一个人只想能填饱肚子便足矣。

“当女儿出生以后,艾玛的角色也逐渐产生了转变,由一个妻子逐渐变成了一名母亲,她也慢慢看到了现实和自己的梦想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与此同时,艾玛也知道了以前自己的梦想是现在的自己所永远无法达到的,唯有获得了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才能够使自己的生命质量有所保证,而只依靠着梦想是永远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生活的。在这种梦想生活和现实生活间的矛盾冲突中,艾玛纯洁的恋爱价值观也因此产生了变化。而在日常生活中,艾玛也开始对自己的丈夫展开冷嘲热讽。”艾玛带着美好的希望和查尔斯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却在美好的幻想中发现生活远不是她想象的那般美好,平静如水的生活并没有给她带来快乐,查尔斯的木讷和不解风情也让她很失望。

婚前的浪漫、情调和激情在婚后都逐渐褪去,在无数个平平无奇的清晨和黄昏中湮灭。婚后的生活与自己原来所憧憬的美好天差地别,查尔斯的平庸、枯燥和无趣更是让她接受不了,巨大的落差在艾玛的心中产生,她的失望也在一个个普通的日子里逐渐被放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艾玛不得不被迫接受,这也为后面她的偷情进行了铺垫,埋下了伏笔。查尔斯满足不了她心中对爱情的幻想,现实的平庸将她从浪漫主义的高座上拉了下来,跌下来的她并不愿意接受现实,而是选择了婚外情,通过享受不顾一切的爱情和奢靡的生活,来弥补并填满自己的欲望。

(三)作为情人的形象分析

作为情人的包法利夫人,甚至完全不顾世俗的眼光追求自己的渴求,她是大胆的,也是跳脱世俗之外的。一次聚会上,在丈夫查尔斯的引荐下,她认识了第一任情人赖昂。赖昂作为法务官,常常周游在各个城市,艾玛从小所向往的巴黎他更是去了多次,他幽默的谈吐、英俊的外表以及在谈话中所表现出的见多识广深深吸引着艾玛,这才是艾玛理想中的爱人,充满热情与激情,对生活充满热枕。然而,与赖昂这样一个依靠家族在外生活,没有任何财富基础的年轻人的爱情就像浮萍,水面上长得繁盛,水面下却没有任何根基,美丽而脆弱。在与赖昂幽会期间,包法利夫人为了维持恋情欠下了大量高利贷,无论是鲁道夫还是赖昂都无心帮她还债。她也因名誉的彻底败坏而自觉无颜于世,吞毒自杀。

三、《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悲剧必然性探析

作者福楼拜在描写艾玛自杀的场景时,为了让小说更贴近真实,更准确地描述出艾玛喝下毒药的反应,他甚至亲口喝下进行感受。甚至在艾玛最后死的那一刻,他痛哭流涕,他将自己深深地投入到了作品真实的情境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同喜。而当他最终完成这个作品以后,他浑身仿佛被抽走了全部力气一般,瘫在了椅子上,痛哭流涕,对艾玛的不幸结局感同身受。而这样的一个悲剧定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本文主要从家庭、社会和自身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家庭环境因素

不同的家庭会成就不同的人,对每个孩子的性格、心理都会有着巨大的影响。艾玛四岁丧母,虽然有家庭教师泰勒小姐教导她,爱护她,把她当做亲生女儿般对待,可泰勒小姐毕竟不是她的亲生母亲。她从十二岁时就开始学习当家,并且心里一直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以至于在她后来的婚姻中对她产生了影响。父亲是个普通的农夫,一直想让艾玛享受贵族式的教养生活,为使女儿艾玛受到良好的教育,便直接把她送入了修道院里进行教导。在修道院的经历和见闻强化了艾玛的浪漫情调思想,艾玛也开始自行建构理想的精神世界,她阅读了大量关于浪漫主义的文学,这些浪漫主义文学的书籍在给她以心灵寄托的同时,也给她尚未成熟的心灵种下了浪漫主义的种子,使她产生关于美好的种种幻想,然而这些东西和她后来进入现实的社会是截然不同的。这为艾玛的悲剧埋下了祸根,修道院里的教育与当时社会所能接受的是截然相悖的,如果她不能意识到并接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一直沉溺于自己的美好幻想中的话,势必会导致她的悲剧。

(二)社会环境因素

福楼拜于1856年开始创作《包法利夫人》,1857年完成,故事背景是在法国七月王朝时期。作家成功把握了时代特点:一个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而它在当时掀起的浪潮和风波却在下一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在当时的社会,追求精神上的富有、追求浪漫主义就是人们显著的标志,这对人们的心理、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显然这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到来的时候,它是不能完全适应的,新的时代有着新的社会需求,人们更加注重现实和实际,而这种新的社会需求与旧有的社会需求是无法兼容的。《包法利夫人》所展现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艺术主义者的艺术追求与平庸鄙陋的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

“一個偶然的机遇包法利夫妇被邀请参与一个由上流阶层举办的舞会,舞会上人们追求品质和时尚,对哲学、历史和艺术高谈阔论,交流分享着一切新鲜的事物,对浪漫的生活和精神的富足各有看法,各抒己见。以至于艾玛从舞会归来一直郁郁寡欢,认为上天是不公正的,自己明明比那些夫人还年轻貌美,却过不上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繁华过后的生活又重新归于平静,而她的心从此却无法再平静下来。艾玛的种种遭遇、经历和心境在当时的社会是众多普通女性的缩影,故事情节和往常的出轨事件并无不同,但作者的笔触细腻地刻画了不同时期的艾玛,用生动的语言为艾玛塑造了不同的形象,让我们在读原著时能将自己带入进去,更真切地体会到艾玛的性格和心理。

(三)自身因素

“包法利夫妇的悲惨就是由一个追求热情、不惜一切的冲动所产生的悲惨。”艾玛为了寻找美好和理想的爱情,最后和现实发生冲突,走向了灭亡的路,使她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拜伦曾讲过,男性的情感是男性生活的部分,而女性的情感则是女性生活的全部。而艾玛悲惨命运的根本就在于她身为一名女性,在努力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所有思想感情与生活都献给了爱人,追求完美、理想而又浪漫主义的情感,却成了禁锢其终身的镣铐。

包法利夫人无法让她富有激情的浪漫主义幻想屈从于世俗的现实。她婚后的行为只是想要达到她不切实际的希望。她想过一个和她所读过的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样时髦的生活。她的悲惨结局是她逃避现实的后果。她既看不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也不愿承认自己沉迷在过分的浪漫主义中。她甘心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自怨自艾,包括她后来自尽,也都是逃避现实的体现,这也表明了浪漫主义梦想的破灭。包法利夫人的一生是可悲的,也是值得的。艾玛的这一形象塑造对于我们探求社会的现实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包法利福楼拜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医生身份设定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福楼拜的「笨学生」
《包法利夫人》赏析——人物多样的爱情观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