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城》的艺术风格

2022-05-30 10:48董婧怡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天保翠翠边城

董婧怡

沈从文以其特有的写作风格,在我国文坛上赢得了不朽的声誉。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边城》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全书共二十一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似一幅或浓或淡的水墨画,以古朴清新的语言,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是一幅湘西山村的田园诗画,是一曲朦胧凄美的爱情悲歌,是一首真诚炽热的人情颂歌。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浅谈《边城》的艺术风格。

一、湘西山村的田园诗画

《边城》故事一开头,寥寥几句,一幅宁静的画面映入眼帘。四川过湖南靠近边陲的茶峒山城里,小溪白塔边,居住着一独家独户的人家,这家里有一位撑渡船的老者,一位女孩儿和一条黄狗。这让我不禁想起《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和此处的“小溪白塔人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事就在这个如“世外桃源”一般美好的边城小镇徐徐展开。

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有着强烈的排斥和攻击,这可以从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出,如《八骏图》。他在书中极尽批判当时知识分子道貌岸然的虚伪形象。与之相反,他大力称赞被城市文明边缘化的农村。沈从文笔下的中国农村人民普遍善良、健康、淳朴,仿佛一切优美的词语堆砌在他们身上都不显得过分。独具特色的湘西人文与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了沈从文的作品及其文雅而轻快的语言。在小说中,他呈现了一个“岁月静好”的情景,青山绿水、小溪白塔、黄狗老人,将边城勾勒成天堂,让我们陶醉和向往。

沈从文的语言让我不禁想到烟雨江南,你远远望去是一座城被笼罩在朦胧的云雾中,有些梦幻,近观却是清丽明亮的。边城小镇茶峒被沈从文勾勒成一幅山水画,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部作品像田园诗般描写了优美的边城世界。这里的人民仍保留着自然之美和淳朴之情,他们忠诚、友善、热情。这里的人们过着诗意的生活,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变迁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宁静隽永,令人驰往。

读《边城》中的这句“河中游鱼来去皆能够计数”,脑中好像浮现出了那幅情景,这与《小石潭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似有异曲同工之处。寥寥几笔,就写出茶峒不受都市文明侵蚀的自然之感,好像回到了儿时在姥姥家附近的河边嬉戏的场景。《边城》的景物描写微波不兴,浸润着古意,优美且高远,最朴素凝练的文字闪转腾挪间,已然是娓娓道来的诗情画意。

二、朦胧凄美的爱情悲歌

小说中所勾勒出的淳朴自然的农村生活和如诗如画的迷人景色令读者沉醉,而小说中凄美感人的爱情也深深地撩拨着读者的心弦,人们为之歌,也为之泣。

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的描写极其生动,即使简化了复杂的生活,人物也没有因此而失去灵动,始终遵循着生命原初的真实。他用山水画中点睛的手法勾勒出了一个个完整生动的形象。女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触目为青山绿水,眸子清明似水晶,在风日里长养的姑娘,她性子很活跃,俨然如一个小兽物,一个灵动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凸显了翠翠的孤儿身份,自然之子,天生天养。翠翠是沈从文心中的一个梦幻般的角色,沈从文用一种纯粹的童话语言写翠翠,寄托了他本人乃至许多读者理想化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这个女孩儿仿佛是自然的化身,是一块璞玉,让所有向往爱和美的人魂牵梦萦。

顺顺是在这里掌水码头的人,他生性爱自由,结识了不少好友,也愿意慷慨地帮助他人。他的大儿子天保,性格像他一般爽朗豁达、不拘小节;二儿子傩送,性格比较接近母亲,不喜欢讲话,却有情有趣,他们爷仨儿都深受大家的爱戴。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去看了龙舟赛,在河边等爷爷的时候年轻英俊的傩送善意地帮助翠翠回家,这在翠翠心中埋下了爱慕的种子。巧的是,天保在这以前就爱上了翠翠,并先一步向翠翠提了亲。后来兄弟俩商量,二人用唱歌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爱情,由翠翠自己選择。天保因为认为自己比不上弟弟傩送所以出海去了,结果意外地溺水死亡。傩送觉得兄长是因为自己而死,伤心内疚之下远走他乡了。故事的结局中表示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或许“明天”就会回来。

傩送与翠翠这对彼此相爱、情投意合,原本可以终成眷属的年轻人,最终却以一人远走他乡、另一人无限等待而结束。小说戛然而止而思绪绵长,在留有遗憾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憧憬与希冀。翠翠,这样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最终却只能寂寞凄苦地守着爷爷的渡船,等待着归期未定的心上人。关于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并不是被过分地渲染强调,而是浸润于字里行间中,这也使这首田园牧歌笼罩了一层朦胧的凄美,留给读者无限沉思。

其实文中不止翠翠傩送这一对爱情悲剧,翠翠的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故事也值得我们关注。十五年前,翠翠的父母背着老渔夫产生了暧昧关系,后来他们又有了女儿。出于责任,翠翠的父亲并没有远走他乡,而是选择服毒自尽,以求保全名誉和爱情。因为母性的光辉,翠翠的母亲生下翠翠后在溪边吃冷水自杀了。翠翠的父母对爱的执着与责任、道德上的兼顾,让他们不得不用生命为代价为他们的爱情画上不算圆满的句号。

翠翠父亲和母亲的相爱,没有钱财的引诱,也没有物质的追求,更没有权力的勾连,仅仅是因为爱,这一个朴素而纯粹的原因。但是,故事最后以悲惨结尾,则在于他们的执着和坚定。翠翠父母用年轻的生命歌唱的不只是他们自己纯真的爱情,更是湘西人民勇敢追求爱情并为之坚守的自然流露。在自由与责任之间,翠翠的父母毅然选择付出生命以成全自己的爱情,这看似是一场悲剧的绝唱,其实是一首爱情的挽歌。

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爷爷以及翠翠对于爱情的态度。翠翠母亲的遭遇让翠翠不敢轻易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爱意,也让爷爷不敢轻易将翠翠嫁出去。小说一开始提到:每当新娘子的花轿快要交接时,翠翠也必然争着当渡船夫,并且一路目送着他们,目光中含着眷恋。这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去看赛龙舟初遇傩送,萌发了爱的种子,这粒种子悄悄地掩埋在心底,并且慢慢生根发芽,她时时关注着爷爷或其他人提及有关二老的事,但并没有表现出来,也没有跟任何人说,只是掩埋在心底。当有人问翠翠的年纪可曾有人家时,爷爷闭口不谈,似乎不准别人来关心翠翠。爷爷一方面担心翠翠所遇非良人,再一次经历和女儿同样的遭遇,所以他要百般斟酌,另一方面翠翠和老船夫相依为命多年,他也有点儿舍不得翠翠突然嫁人。就在这百般纠结之时,又有新娘子的花轿来了,而且这次的新娘子比翠翠的年龄小,照应了上文,情节安排十分巧妙,更加凸显出翠翠的矛盾心理。因为哥哥天保的意外,也是因为翠翠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心意,傩送远走他乡了,在结尾处,翠翠从夏天等到了冬天,塌了的白塔又修好了,一直等候的人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也许在“明天”回来。翠翠的故事是否同父母的结局一样呢?一切都还是未知的。

三、真诚炽热的人情颂歌

《边城》描绘了男女青年之间美好的爱情缘起。傩送第一次见到翠翠是在两年前的端午节。看了龙舟之后,天渐渐黑了,傩送刚从水里上来,他询问翠翠是谁,并让翠翠到他家里暂坐等爷爷。他温柔的语气表达了对翠翠的关心,这是他对翠翠有好感的开始。翠翠没有等到爷爷,傩送就派了人去给她送信,拿火把将翠翠送回了家,这在翠翠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翠翠和傩送这两个彼此喜欢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誓言,没有热烈的表达,有的只是一种自然的感觉,与其他任何都无关。沈从文不但表现了对两位青年对待“爱”的方式的高度赞赏,还热烈讴歌了湘西人民的崇高的行为与精神之美。

《边城》还描绘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爷爷很疼爱翠翠,翠翠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柱,爷爷会在她最伤心的时刻为她讲故事、唱歌。他也担心翠翠在他离开人世之后的生活,想要将她的生活安排得更好些,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揣测顺顺的心思,去试探天保和傩送对翠翠的感情,为的只是当他离开人世之后,翠翠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翠翠对爷爷也很孝顺,很关心他。翠翠会担心爷爷是否喝多了,会尽可能多地帮爷爷摆渡,且从不误事,为爷爷减轻一些压力。这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的祖孙二人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至纯至善的祖孙之爱。再来看傩送和天保两兄弟,他们同时喜欢上了翠翠,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疏远,而是敞开心扉,“打开天窗说亮话”,坦诚地说出自己对翠翠的情感。哥哥天保先一步向翠翠提了亲,但他知道论唱歌他不是弟弟的对手,而弟弟傩送也没有因为唱歌是自己的强项就洋洋得意,他主动提出等轮到他哥哥的时候就由他来代替唱歌,这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那份真诚的兄弟之情。翠翠、爷爷祖孙二人,天保、傩送兄弟二人,还有这城中其他的男女老少,大家各有各的喜怒哀乐。这些喜怒哀乐源自生活中的平凡之事,也消散在平凡的生活之中。这些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共同构成了自然淳朴的人性之美。

《边城》还描绘了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场景便是端午节夜晚翠翠在河边等爷爷。我把自己做了一下角色调换,假如我是翠翠,一个晚上,我一个人在河边等爷爷,这时候一个陌生男子突然冒出来,一上来就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大概率是不会告诉他我的名字了。再来看文中,翠翠基本上是傩送问什么她就回答什么,從中可以看出翠翠的单纯与率真,亦可看出湘西的淳朴民情。而在小说最后老军人杨马兵也前来陪伴与照顾孤身一人的翠翠,并陪着她一起等待傩送回来,也体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友爱。

《边城》中所描绘的湘西,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人们彼此之间真诚相待、相亲相爱。作品中极力描写了湘西自然的澄澈和湘西人民内心的澄澈。沈从文用轻松而忧伤的笔调,悄悄地勾勒出了每个人的边城、每个人的家乡,以及每个人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我们每个心中都有这么一座边城,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枷锁,同时更是我们的理想之地。翠翠的这场爱情悲剧的产生,来源于作家本身对世界的失望和不信任。他渴望着圆满,却又不得不经历遗憾,那些缺憾就被埋进他要写的美好之中,他将生命的缺失与圆满融进血肉,铸成了《边城》的人性之美。

沈从文执笔写下这首赞歌,它文字朴实、格调高雅、意境生动、色彩明快。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是和谐的:宁静的生活环境,善良的街坊邻居,勤劳淳朴的人们,美好的大自然,这些都是湘西独有的特色。青年男女的爱情、祖孙之间的亲情、邻里之间的友情,还有对一切自然事物的爱,与湘西的美交织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入所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中,汇成了湘西这幅美丽而又独特的风土人情画卷。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从始至终都交织着朦胧与凄美的色调,在这个岁月静好的湘西世界里,美和悲相互交织。就是在美和悲的对立统一中,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湘西风土人情的至真至美,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都写下了一个隶属于我们自己的边城。读最纯粹的文章,感最动人的情感,赏最优美的风光,品最朴素的人生,这幅湘西山村的田园诗画,这曲朦胧凄美的爱情悲歌,这首真诚炽热的人情颂歌,值得我们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

猜你喜欢
天保翠翠边城
翠鸟的悲剧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极边城暖
初遇二老傩送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