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

2022-05-30 00:31赵苑均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悲剧精神

赵苑均

我国的古典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想要了解和鉴赏我国古典文学,首先就要感知它被赋予的精神内涵,在这当中最为值得一提的便是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感知外来压迫、倍受苦难的情境下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小说中,作家们为把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彻底反映给读者,常常会采用描述社会悲惨的手法来达到目的,但同时又会给读者提供一线希望,向读者展示正面的人生观,这种的心理描写方法十分普遍。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悲剧常常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通过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深层次刻画,表现出旧时代的冷酷现实,又通过对文中人物奋勇拼搏的性格描写,为读者揭示笔者不服输的人生观,并传达出其内心深处的声音。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面对压迫依旧能够不气馁,一路向前,方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因此,想要了解悲剧精神真正蕴含的意义,就要深刻地感知悲剧精神,换位思考地站在创作者的角度,从中受到启发。

一、古典文学中的感伤主义

古典文学中的感伤主义,从发源到发展,衍生出不少的优秀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诗经》和《楚辞》。这两部作品将当时封建统治的压迫下,老百姓逆来顺受、苦不堪言的社会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诗经》这部文学著作,利用了“四言诗”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如“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大诗人屈原所处的年代,事事烦忧,而他也壮志未酬、抱负未果、意难平,因此在《离骚》中,他将自己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字里行间多种情感的相互交织,更是将一首情感丰富的诗篇变成了悲剧。“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便是他的呐喊,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史记》作为一部文学著作,里面的不少人物都被赋予了悲剧色彩,而创作者司马迁在撰写这些人物角色時也使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了悲剧色彩的刻画,但同时也不失人物自身的独特个性。以汉朝为分界点,其后文学作品中悲剧精神的体现有所转变。

二、古典文学中的悲剧性因素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抗争的精神,心怀国家,忧国忧民。人类在外来压迫下的砥砺抗争,更是表现出了一种顽强拼搏和不卑不亢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在压迫下的风霜傲骨。与此有关的古典文学作品所生动展现出来的精神与智慧,对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行也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屈原曾在其传世之作—《离骚》当中多次描述了他想要离开国家独自飘零,却又受内心激烈的挣扎和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斗争,最终仍旧为了祖国留下所历经的遭遇。他之所以会坚持留下,从著作中我们可以感知出,这多半来源于他伟大的政治理想。屈原作为一名爱国诗人,自始至终对祖国充满着一腔炽热之情,正因如此,屈原虽处乱世,但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忧心、感伤国家兴衰、忧百姓安危。屈原也是一位有背景的诗人,出自宗族后代的他,深刻地意识到,终日的担忧终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想要帮助君王改善现状,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而自己也将为国家的兴亡不遗余力,奋斗终生。

在中国古典小说当中,作者往往会通过描写悲剧的方法,从笔下人物的身世遭遇来侧面展示旧时社会的残忍不公,借由主角在逆流中不服输、顽强抵抗恶势力来向读者凸显其乐观顽强的品质。作者笔下的人物往往出世便带有悲剧色彩,类似的有穷困潦倒、壮志难酬等等,但即使是这样,他们却依旧能够背负着坎坷与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无畏风和雨。为了能够实现梦想,诗人陆游毕生都在不遗余力地为祖国收复沦失的领土,一心一意效忠祖国,最终却一次又一次的失志、愤懑,无比凄凉,这些情感被他自然而然地融入其创作之中,但表现出的却最终也仅仅是那种一丝哀怨和那么一点儿淡淡的凄凉。这一点大概也是作者对于中国当时的那些没落士族阶级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冲破种种封建势力束缚,但最终都感到无能为力时内心的一种被深深压抑着的情感写照。他日复一日的每天在梦中醒来,却也都还只知道想着以后如何能够为国而效力。确切地说,这种爱国热情与饱满、昂扬豪放的奉献激情,是绝对能让他未来的人生诗歌变得更为昂扬豪迈、更为明朗和更加向上进取的。但是,他最后却又不得不在这么一个无力扭转的一个时期中逐渐的死亡。他的作品所传达的人生理想即便是在将要临终以前,也仍然温存在广大读者的心中,是他作为一位即将离开世间的人所发出的最后一个呐喊。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言,也许这只是他一个想法,或者一种情感比较强烈时的个人反抗而已,但终究还是注定无法真正的、完全的被实现,这也许才是陆游自己的最后一种发自于心底的淡淡的哀伤。

人民之所以会在苦难当中生出反抗情绪,这多是由于封建时代下官僚资本主义强加在人们身心上的压迫已远远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人们在封建剥削之下苦不堪言,于是为了解除这种苦难,为了消除这种剥削,人们在受制压迫和独立自由之间时,尽管有大部分人不愿改变现状、顺从君统,却也仍有一些人选择了独立自由。这些人或许反抗起义,或许脱离世俗,在出世的这些人当中涌现了不少的著名诗家,陶渊明和孟浩然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由于他们都选择了出世的道路,因此也具有很多的共同点:他们在压迫下选择了出世而不是无畏地反抗,他们忧家忧国却未干国政,他们向往隐居喜好自然,他们将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对于自己悲剧遭遇的伤感融合灌注进自己的作品,通过悲剧来反映美好的现实生活,旨在向读者传递,即使是在如此民不聊生的悲惨境遇下,也可能存在着点点的善意与美好,悲剧人生未必悲情,积极乐观也可以照亮黑暗的角落。

三、古典文学悲剧精神的价值

中国古代文人思想家仍旧坚持强调与激发我国大多数人民群众潜在道德的某种内在与主观自觉能动性,并始终力求人们在面临现实苦难困境之中依然能表现出那样一种乐观。他们始终站在了这一条人生主线道路上并努力执着地去追求实践与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宝库中所蕴藏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美学精神,值得庆幸的是,在他们当中,部分的人甚至包括大多数当代中国人都在这样的苦难困境中走出来了。文人们大部分最后都归化为了一个庸人,不过,即便最终他们被当作最后的隐士,他们内心之中所思虑的仍旧是想着自己的来世应当如何再去遇见和辅佐一名礼贤下士的千古明君。

事实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当中的悲剧精神多具有隐性的性质,换句话说,这些文学作品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悲剧精神,早已深深地扎根于百姓们的心里,镌刻在百姓的骨头之中。普通的百姓在那样的年代,接受着毫无人性的剥削、接受着超乎常人的压迫、接受着惨绝人寰的虐待,通常在这样的境遇下,百姓体内的“悲剧精神”便会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悲剧精神”刺激着人们的全身血液,带动着人们藏匿深处的自由思维,人们仿佛便有了反抗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人们得以拥有存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的诗人作家在笔下的诗作当中加入细致的刻画与描写,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通过诗作将一幅幅生动精彩的画面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即使在今天,当我们阅读他们的著作时,依旧能够感受到其所蕴含的不朽魅力,这也使我们有了更为清晰的自我认知。

一个国家在灭亡时,宗族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而各个宗族之间、宗族内部的宗亲之间亦是更加难以确保。因此,其造成的连带反应,必将影响宗族间、宗亲间未来的发展。更进一步地说,个人生命、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政治命运被联系在一起时,高度的交织使其产生了很多复杂、无法调解和处理的问题。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文人墨客選择了自由与理想,他们将自己随心的情志融入了凸显自身理想的创作当中,在他们的创作中蕴含着饱满的情感,有失意、有忧虑、有愤懑、有仇恨与不平,这些情感错综交织,形成了所谓的“悲剧精神”。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将政治与人生融会贯通,弹奏着不朽的独特旋律,而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在政治和人生不得意时,往往会通过悲剧来反映心理落差。

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可以发掘其所蕴含的时代社会意义,古典文学作品通过其蕴含的时代社会意义反映了在作者所处的年代之下的社会背景和百姓们的境遇和思想状态。例如,对于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一直以来,不少的学者潜心研究它所被赋予的时代意义。在《红楼梦》中,各位主人公所处的年代,百姓多受封建教条主义的控制,难以追求思想上的自由解放,尽管有不少人产生了反抗情绪试图抵抗,但却都以失败告终,无法产生丝毫的改变。类似的悲剧作品还有很多,作者多通过描写人物的悲惨境遇来讽刺黑暗势力,而百姓追求幸福、渴望自由。我们应该都知道《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先生笔下出现的世界四大最著名的悲剧作品等,都曾经真实且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反映出了人们关于人生中某一时期当中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里所发生的那种近乎绝对的悲伤,但事实上,每个在中国生活的人的骨子里原本也都包含有这一种悲伤状态的基因。不过,凡事并不会被导向于那种几乎绝对悲伤的状态。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大多数人能够共同追求伟大理想,也就是共同希望能用不那么极端的态度去感化更多优秀善良的中国民族,从任何一个人心理、精神层面来感化天下所有受苦过的人,即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任何一个历史时代,或者仅仅是任何一个历史地理区域的人们都应当去接受这样的感化,以帮助他们自身能够重新树立起积极生活的信心并维持下去。

从上古时代一直到古时代,正是由于我们的中华民族在经历过了无数次的外族侵略,文人墨客逐渐形成了那种强烈反抗的民族精神,最后才能在文学中淋漓尽致地表达悲剧精神。而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也被作者们以这种无以复加的悲伤情感的形式表达到了小说中。而屈原、司马迁、杜甫、陆游等伟大作者笔下的悲剧精神,更是激发了人们热爱国家的精神力量。在他们的笔下,我们收到了更多的生命启迪,这种有益的生命启迪,使人们更为坚强地走好自己未来的生命之路,促使人们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我国古典文学创作中,悲剧精神属于很普遍的一种情感,在许多文学中都有突出表现,在悲剧文化中占有主要地位。但是,想要使人们能够从更深层次地、全方位地具体了解和鉴赏中国的古典文学,就必须先充分认识其悲剧精髓,同时也要进一步了解其悲剧精神,从而感悟到悲剧背后所隐藏的真实内涵,并从中得到精神启示,这对于文学自身发展与壮大都能提供十分关键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悲剧精神
伟大的悲剧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更正说明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猫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