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看人性的光辉

2022-05-30 02:51赵波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贾雨村刘姥姥大观园

赵波

《增温广义》中说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这一句话以对“性本恶”的人性认识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

而《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老妇,身上却有着很多的人性闪光点。她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她三进大观园,看尽了贾府的兴盛衰败,这样的一个“丑角”既让我们看到了她在生存与生活之间的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的人生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刘姥姥内心蜕变出来的人性光辉—感恩。

一、刘姥姥的背景

刘姥姥本人与贾府并无宗亲,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在当时的社会里刘姥姥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整日忙于生计的农民,她孤苦一人实在可怜,于是女儿女婿将其接来共同生活,也能帮着女儿女婿带着孩子。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的故事主线是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展开的,她能与贾府攀亲主要是因为他的女婿,刘姥姥的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狗儿的祖上曾经在京城做官,与王夫人是连宗,只因家道中落,便搬回原乡居住。这就是刘姥姥进贾府寻亲的根源所在。

二、刘姥姥三进贾府

“刘姥姥进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尽人皆知的口头禅。这是一个贬义的语句,往往是说没有见过世面,从农村来的人,可是如果这样来理解《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形象,那就有些浮于表面了。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将荣国府兴盛衰败的过程尽收眼底,她是曹雪芹安排的隐线,在荣国府不同的状况时出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见证贾家的兴衰。

刘姥姥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地位低微的庄稼人,但她却是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同时也是女婿家的一个智囊人物,而且是个真正的当家人。

刘姥姥是广大底层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多年的饥荒,官员的剥削,使他们总是在贫穷和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总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年的困境和艰难生计,让她感受到世间深深的恶意,生活难以继续,女婿也不成功,老无依靠,为了适应艰难的环境,刘姥姥只好自己出马。当农民穷困潦倒的时候,到贾府去“打秋风”,成了刘姥姥家的唯一希望。

(一)一进贾府—小心翼翼

刘姥姥初到荣国府拜见王夫人,她并非直接去找,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姥姥算得上一个公关的高手,因为她很清楚直接去拜见王夫人难度太大了,因为女婿与王家连宗的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贸然造访,很有可能人还没见到就被拒之门外了,所以她通过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帮忙。见面之处,刘姥姥的一通奉承,对周瑞家十分有用,让她显摆了好一阵子。

事实证明,刘姥姥的决定是明智的。初次来到贾府,她被当作了穷亲戚,和一众来巴结贾家的人一样,王夫人打发王熙凤见了她。见到了王熙凤的刘姥姥也是一通奉承话,只讨得了二十两银子。王熙凤在给刘姥姥这二十两银子时,刻意强调这二十两银子是底下丫头们做衣裳用的。这句话满含嘲讽之意,这些话一刀刀地割在刘姥姥的自尊心上。这时的刘姥姥其实就是在乞讨,并不受待见,她放下了所谓的尊严与面子,将近八十岁的老人家,卑躬屈膝地面对每一个丫头和出现的主子,即便是满脸沟壑,也得使不尽的笑脸相迎。这些整日锦衣玉食环绕的人,怎会理解为了生活,一个穷老太太灰头土脸地来到贾府伸手要钱的心酸与无奈。这是底层社会的人,为了生活不得已而为之,实属无奈!

也许,人们会认为王熙凤在这次见面时的表现太过尖酸刻薄,但也难怪,她这样不近人情的做法和刻薄的说辞,就是为了让刘姥姥知难而退,因为像贾府这样的豪门望族,天天来这里攀亲的、奉承的,想必是要踏破门槛了。王熙凤只能用这样的方法劝退这些人。刘姥姥跪在二十几岁的姑娘腳下,拿着几乎是乞讨来的二十两银子,听着人家刻薄嘲讽的言语,试问有谁能够承受?换作是谁,也绝不愿再来。可是,刘姥姥却没有这样想,她内心满满的只有感恩。正是因为她的知恩图报、心存感激,所以才有了刘姥姥二进贾府,送去她的一片心意。也正因为这二十两银子的接济,帮助刘姥姥渡过了难关,种善因得善果,也才有了刘姥姥倾其所有搭救巧姐出青楼的一幕。

(二)二进贾府—左右逢源

当刘姥姥再次来到贾府,她的生活已有起色,再来不再是为了乞讨。她从乡下带来了自己亲手种下的瓜果蔬菜,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在她乡下的家里也只有这些能拿的出手了。她不怕被嫌弃、嘲笑,因为她懂得心存感激之举,不屑嘲笑之意。

刘姥姥把这次的造访,当作是走亲戚,当作来感恩。没有乞讨之意的刘姥姥,这次一身轻松。因为她的举动,王熙凤对她有了好感,当贾母见到她更是因为她的淳朴乐得不行,执意带她游览大观园。这次,刘姥姥依旧放下自己的年纪和辈分,一口一个“姑奶奶”的逢迎着贾府的人。为了让贾母乐呵一下,刘姥姥被王熙凤当作小丑一样打扮调戏,满头戴满花儿,她就索性扮成小丑,卖力地表演,逗得一众哄堂大笑。若说刘姥姥是个没文化的乡下粗野之人,她在行酒令时对的每一个句子倒也是天衣无缝、滑稽可笑。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卖力表演的同时也开了眼界,这段文字初看时充满了底层人民的心酸和滑稽,但细品之下,刘姥姥何尝不知这是众人的捉弄,用自己穷苦人的身份扮演丑角,取悦大家?刘姥姥这样的配合是出于心怀感恩之情,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刘姥姥的大智慧—在生存与生活之间的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的人生智慧。

如果说第一次进贾府,刘姥姥装疯卖傻是为了乞讨,而这次的装疯卖傻就是为了感恩。刘姥姥的这些举动,也让王熙凤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刘姥姥并不像其他的奉承之人,讨到钱之后便杳无音讯,更谈不上什么感恩了,她带来的东西,贾家也并不稀罕,但是她的真心的确难能可贵,她的人生智慧和乡野知识也让众人耳目一新,所以就出现了王熙凤让刘姥姥给自己女儿起名的情节。之所以让刘姥姥给女儿取名,按文中意思第一是因为刘姥姥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想借借刘姥姥的高寿;第二是因为刘姥姥是贫苦人家,古代有传说富贵家的孩子从出生就会有很多邪祟鬼怪时常跟随寻衅,所以故意给孩子取一些贫贱的名字,或者让一些贫贱的人给孩子取名字,目的是压一压那些邪祟,希望这样做能保佑孩子健康长大。除了书中王熙凤自己说出来的那两个原因之外,还与王熙凤的迷信,以及作者在后来情节中的伏笔有关,都隐藏在这一个村姥姥取名的情节中了。也正是这个乡下老妇起的名字让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的巧姐逃脱太虚幻境薄命司的命运,想来一切都已注定。

这次刘姥姥的表现让她在离开贾府时,不仅有一百两银子傍身,还得到了满满一车的衣服、缎子等。这次的离开,刘姥姥已然从一个乡下乞讨的老妇人,升级成和贾府史老太君一样的老太太,赢得了尊重,这一切都是刘姥姥自己争取得来的。

(三)三进贾府—挺身而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三次再到贾府时已是物是人非,她看到的是贾府崩塌毁灭的结局。此时的贾府,世人唯恐避之不及,可刘姥姥却再次出现了。此时此刻出现的刘姥姥不就像满身光环的活菩萨吗?

贾府落难之时,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被卖到了青楼,刘姥姥去探望王熙凤时,王熙凤下跪求刘姥姥搭救巧姐,刘姥姥没有犹豫,一口答应。其实,她完全可以当作不知道贾府被抄家,她也可以把那个价值连城的杯子卖掉,做一个当地的富婆,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或者她也可以表面答应王熙凤的请求,实际什么也不用做。可刘姥姥并没有这样做,她毅然决然地倾其所有,将巧姐从烟花市井之地救出。她从一个乡下乞讨的老妇到人人尊敬的姥姥,再到救世主一样的活菩萨,刘姥姥用自己的内心蜕变出人性的光辉。这一刻的刘姥姥,她不再是那个卑躬屈膝乞讨的卑微老人,而是让所有人肃然起敬的老太君。乡土之风,贫苦之命,没有荡去她的良知,她的淳朴和善良更显伟大。

三、刘姥姥的人性光辉

在别人眼里,刘姥姥穿着俗气的衣服,来到贾府“打富”。在大观园里,她就像“芥豆之微”,永远是人们娱乐的高级玩具。在大观园上演的许多戏剧中,她是个小丑!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小丑,衬托出大观园中某些“主角”性格的各个方面,也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丑,将荣国府的兴衰尽收眼底。

(一)刘姥姥与贾雨村的人性差异

刘姥姥与贾雨村,同样是受到贾府的帮助,人性却有着天壤之别。刘姥姥初到贾府讨得二十两银子,再进贾府讨得贾母开心,走的时候贾母给了一百两银子和一车用度。刘姥姥得到的这些对比贾雨村受到贾府的帮助来说,那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但在贾府落难之时,二人的做法却是截然不同的。

贾雨村借由贾政介绍重新受到重用,这对一个落魄书生来说犹如再造之恩。在贾府落难之时本应是报恩之际,而贾雨村是怎么做的呢?在贾府落难时,他非但不想法搭救,为了将自己与贾府划清界限,反而在背后狠狠地捅了贾府一刀,亲自带队将贾府抄了个干干净净。想想贾雨村之前的种种行径,在贾府兴盛时极力攀附,为帮薛潘开罪,贾雨村可以把在他穷困潦倒之时给予他帮助的甄士隐的女儿英莲“投入火海”,全然将甄士隐的寻女请求抛之脑后,这样的人,搭上了贾府的大船,用牺牲恩人的命换取了自己的青云直上,他的再次背叛和忘恩负义就不足为奇了。贾雨村的所作所为将“性本恶”的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应了那句“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反观刘姥姥,在贾府没落之时,她得知贾母去世后的真切悲痛,在贾府落难时她非但没有趋利避祸,还亲自去牢中探望了王熙凤和贾宝玉,接受王熙凤请求,为搭救巧姐时不惜卖房卖地、倾其所有,将巧姐救出。刘姥姥曾为碎银几两而去贾府乞食,却也是这碎银几两的恩遇,几乎舍家弃业救出巧姐,她的知恩图报不正是人性的光辉吗?

一个是饱读诗书的白眼狼—贾雨村,一个是乡野田间的活菩萨—刘姥姥,二人在同一件事情上的所作所为大相径庭,贾雨村的落井下石令世人鄙夷,刘姥姥在别人有难时,她没有袖手旁观、趋利避祸,为了报答昔日的点滴之恩,倾尽全力地去救助,令我们由衷敬佩,她的人性之光足以让世人为之赞叹。

(二)小人物的情义比金坚

刘姥姥形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词:智慧、淳朴、正义。她善良、机智,善于交际而单纯,懂得感恩又勤奋,她的言行举止,总是不脱自己的色彩,是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而足智多谋的农民。这个人物既有自立又有自卑的性格特点,她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评价刘姥姥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也是一个有智慧、有情商、积极乐观的人。她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所以为了生存初进贾府,也因而得到了贾府的接济,渡过了难关。她忠厚诚恳,知恩图报,在二进贾府时她为了报恩送去了应季的瓜果蔬菜,在大观园中明知是众人作弄,她甘当丑角,每次出场都引得众人捧腹大笑;在三进贾府时得知贾母过世能真切悲痛,更因王熙凤的请求而倾其所有搭救巧姐。她是一个深谙世事的长者,处事周全,人生阅历丰富沧桑,她虽满口土话,道出的却是世间哲理,令人捧腹之余不禁感叹。是社会底层的生活和艰难岁月铸就了她的草根人生智慧,这是何等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世事洞明皆學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纵观刘姥姥的人物表现,让我们有太多的感触。这个社会总有部分人追求功利,这个世界也有一些人奉行金钱至上,这些总让人觉得人间有点儿遗憾,所以刘姥姥的人性光辉就似一股清流,沁人心脾、感人肺腑。回想刘姥姥为了生存而到贾府乞讨,而多少人放不下脸面苟且地活着,殊不知,有骨气的或者并不是不向生活低头。多少人,好不容易放下身段儿去求人,却受不了人家脸色,恼羞成怒,最后把想帮你的人得罪了个遍。更有很多人,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之后,却不懂得感恩,把别人的真诚当成了理所当然,最后恶心了自己,恶心了全世界。刘姥姥:“农村人有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饭。”她是一个懂得满足的人。人生在世,遇到的所有皆是最好的安排。

猜你喜欢
贾雨村刘姥姥大观园
《红楼梦》中小人物的爱情对人性的启示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论贾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的诗语叙事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
只和土豪做朋友
贾雨村:当坏蛋不是我的本意
大观园
刘姥姥的公关术
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