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的区域推进策略

2022-06-06 18:00韩莹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评估区域质量

韩莹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水平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后续阶段的教育效益,还能有效改善家庭、社区的功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确保所有幼儿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成为各国发展学前教育的首要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建立一支立足实践、熟悉业务的专业化质量评估队伍,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质量评估范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当前,各地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仍存在幼儿园环境、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核心要素水平与幼儿发展需求不匹配,县区及幼儿园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适应,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幼儿园课改需求不同步,原有的幼儿园等级评估与幼儿园个性化需求关联不紧密等问题。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追求及目前不完善的幼儿园现实状况,使得建立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和区域整体推进机制势在必行。在区域推进中,我们通过健全“1+3合作模式”质量评估运行机制,完善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的课程质量提升体系,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全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需求。

1.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理念引领

我们广泛开展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分层访谈,梳理幼儿园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文献研究,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确立儿童中心的价值取向,基于“尊重儿童、发现儿童、放手儿童、支持儿童”的教育主张,形成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的路径模型和整体推进方案,从而支持幼儿园、教师、儿童的可持续、适宜性发展,明晰基于自主评估的主动发展理念。

2.整合区域资源,推进“1+3合作模式”

我们积极构建行政、教科研、高校、幼儿园“1+3合作模式”的立体化质量评估与提升推进机制,形成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区域合作、部门联动、园际互动的紧密型推进联盟,加强资源整合、力量整合、技术整合、信息整合、经验整合,做到行政与教科研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评估与教研相结合,实现教育评估与质量提升、幼儿发展、课程改进、教师成长一体化建设。多要素的相互联通、相互支撑、相互协同,实现“1+3>4”的放大效应,强化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的组织与管理,健全行政科学引领、多方合力补短板促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融合发展。

3.坚守儿童立场,完善评估体系

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特教研究所牵头,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总社予以技术支持,徐州市教育局为合作单位,共同研发《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指导手册》和线上评估平台。项目组在集体预评估的基础上,反复论证审议,完善模块设计,基于儿童为本的理念,围绕幼儿园环境、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关键要素,完善课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将科学诊断、行动指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报告生成、动态反馈、轨迹呈现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园所评估与教师专业发展两个系统的相互融通。

4.优化成员结构,创新团建模式

我们从优化评估团队成员结构,增强团队评估指导效能的角度着手,建立由教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幼儿园领衔人组成的评估发展共同体,确保评估团队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评估技术、实践经验能够满足区域幼儿园质量评估与提升指导的需要。其次,我们采取高效多元的培育模式,提高评估团队专业水平。如导师团队多元,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围绕评估指标全程持续指导;培养模式多元,创新评估与培训、理论与实践、实操与研讨、现场与远程、专题与综合、分层与全员的多样化团建模式,切实提升评估员对评估指标的理解和操作水平,提高评估的一致性、规范性、有效性。

5.遵循“五个结合”,持续追踪评估

为了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我们根据幼儿园办园等级、类别、类型,从各县区同比例抽取样本幼儿园,集体预评估后进行一致性校准。评估员分组定期对样本幼儿园开展追踪评估和对比研究,同时指导样本幼儿园使用评估指导手册和线上评估平台进行自主评估。

持续三年的追踪评估将集体与分组评估相结合、静态与动态评估相结合、线下与线上评估相结合、整体与个别评估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实现观测点、评估标尺、工作程序、结果认定等四个方面的统一,确保评估的信度与效度。每轮评估后,我们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案例研究、集体讨论、问题诊断,从而形成市级、县区、幼儿园的分层评估报告和改进建议,改变了原先的单一输出评估反馈形式。

6.形成实践环路,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我们对基于问题改进的循环递进式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完善。每轮评估后,一是要求分片区开展评估反馈、定制培训,帮助各地各园理解评估指标内涵,理清问题和改进方向;二是完善混合教研机制,院校评估员作为兼职教研员,开展持续性、沉浸式现场教研,指导各地各园通过“观察—反思—调整”的实践环路解决问题,以点带面,提升质量;三是加強分层指导,开展“村村行”定点帮扶,助力薄弱园所发展。螺旋递进的实践环路,注重纵向全过程、横向全要素的评估证据的收集,注重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及价值挖掘,注重持续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区域及园本教研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加快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理念新变革。

7.挖掘多元价值,实现区域推广

我们从典型引路、样本示范两方面,健全幼儿园自主评估提升机制。具体而言,我们对样本幼儿园的成功经验进行区域推广,横向覆盖区域幼儿园,纵向健全市级、县区、镇三级网格评估指导体系,分层组建学习共同体,指导区域幼儿园进入主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质量提升的动力转化。针对评估诊断的区域及幼儿园的共性问题,我们研制了配套政策及操作细则,强化幼儿园质量提升的方向性、路径性、策略性引领。此外,我们还优化了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科研、院校、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技术与经验相互融通、评估与教学相互支撑、幼师专业课改与幼儿园课改相互衔接,完善人才培養及实习实训方案,帮助幼师毕业生能顺利适应幼儿园实践,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1.效能明显,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大幅提升

通过对样本幼儿园的追踪对比分析,我市幼儿园课程质量逐年提升。全市幼儿园环境更加丰富多元,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加适宜,教师观察支持幼儿的能力显著增强,课程质量得到提升。

2.推动发展,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质量评估与提升项目使我市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路径更聚焦、更科学,进一步健全了学前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机制,推动全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全市创建省优质幼儿园及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总数居全省前列,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显著提升,幼儿园呈现多元生长样态。

3.促进均衡,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基于县区的共性问题及幼儿园的实际需求,我们采取了持续跟进式、园所定制化的教研指导,避免了批量式、复制式的反馈指导,满足了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助力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缩小了片区幼儿园之间的差距。如某农村幼儿园,经过有针对性的持续指导,幼儿园课程质量明显提升。

1.促进均衡发展,靶向支持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洼地”

我们将进一步在区域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上下功夫,扩大偏远农村幼儿园样本量,加强定向评估指导,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加快区域幼儿园基于质量评估的学前教育高质量、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2.促进主动发展,满足分层自主评估的多元需要

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自主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加强全员覆盖的指标解读和操作指引,避免幼儿园出现对指标理解不正确、操作不科学的问题,提高全体教师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分层发展,构建县区评估与提升运行系统

在建立市级结构合理、专业突出的评估指导团队的基础上,我们将持续增加县区评估指导团队的数量,增强其专业诊断能力、专业指导能力,不断助力市级、县区、镇三级评估指导团队建设,加快各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步伐。

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区域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新机制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JS20181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评估区域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区域发展篇
睡个好觉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