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幼儿足球活动的价值追求与实施建议

2022-06-06 18:00赵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动作

赵锐

近年来,幼儿足球在全国各地幼儿园广泛开展,极大地推动了足球运动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发展。然而,在幼儿足球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和争议。2020年9月,全国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议通过了幼儿足球活动负面清单,对八个争议问题进行了解答。但幼儿园教师仍有不少困惑,如幼儿足球和足球运动一样吗?可以照搬开展吗?幼儿足球开展的目的是身体健康发展,还是足球技能的习得?笔者认为,科学开展幼儿足球应先区分其与足球运动的不同,进而理解其对终生体育的价值追求,在幼儿足球活动实施中尊重课程性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幼儿足球和足球运动是不同的概念

足球作为一种流行运动项目,在世界体育范围内传播度极高,是实现终身体育的优势项目。然而,足球运动和幼儿足球是不同的:首先,概念范围不同。足球运动是上位概念,涵盖内容丰富,如竞技体育的足球项目、大众体育的足球活动等;幼儿足球是以年龄为划分类别,专指为学龄前儿童开展的足球活动。其次,概念内涵不同。足球运动作为一种专门的运动项目,包含很多直至个体成年才能掌握的专项技能和战术内容,如头顶球技术、脚的运停球技术、足球比赛的战术等;而幼儿足球内容则是特定的,足球对于幼儿来说,更多是一种运动器械,幼儿园可以借助足球开展走、跑、跳等体育活动,吸引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运动。

《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一书中提出了“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模型”。从该模型中可以看出(如图1所示),幼儿阶段(儿童早期)动作技能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基本动作技能,而非足球这一类专门的竞技运动技能。因此,明确使用幼儿足球这一名稱,就是在厘清其与足球运动的区别,不能将幼儿足球与足球运动混为一谈。

(二)幼儿足球与竞技体育类足球运动的价值追求不同

竞技体育类足球运动包含足球运动训练、足球赛事等内容,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竞技性是其主要的价值追求。对于幼儿足球而言,终身体育才是幼儿园开展幼儿足球活动的价值追求。在幼儿园课程中,幼儿足球活动往往以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发展为线索,以足球类游戏为主要开展方式,这与竞技体育类足球运动显然不同。幼儿足球不是竞技体育,而是以儿童健康发展为目的,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特色体育活动。

(三)幼儿足球与其他校园足球运动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内容

基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校园足球运动也有着终身体育的价值追求,但幼儿园体育与其他校园体育有着不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中小学足球运动需要学生掌握更全面的足球技术,如脚内侧、脚外侧、正脚背等踢球方式。但在幼儿园,根据幼儿达到不同基本动作技能水平的年龄发展(如图2和下表所示),大多数6岁左右的幼儿踢球技术的掌握并未成熟,且性别差异显著。足球对于幼儿而言,意味更多的是“踢的球”,而不需要掌握太多的动作技术细节。此外,根据“发展动作技能窗口期”理论,0~7岁属于“动作唤醒”的窗口期,此年龄段的幼儿应追求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而非专门化的足球技术训练。因此中小学足球运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是不能简单照搬至幼儿园的。

(注:图中数字“1、2、3、4”分别对应表中的“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

终身体育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体育运动本真意义的扩大和延伸。终身体育是指个体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其含义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个体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学习与参与的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为个体提供能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基于各个年龄阶段个体对身体锻炼的不同追求,幼儿阶段更多的是游戏性,青少年阶段会涉及竞争性,成人阶段关注社交性,老年阶段重视健康性。

幼儿足球是终身体育中幼儿阶段的内容,除应重视游戏性之外,也要关注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培养幼儿当下及未来对足球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二是通过足球活动增强体质,促进幼儿终身健康;三是通过足球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掌握适龄的足球知识技能。幼儿足球的价值追求蕴含着终身体育,实施中应包含游戏性、参与性、持续性和健康性。

(一)正确理解幼儿足球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游戏性是终生体育在幼儿阶段的主要表现。幼儿园在开展幼儿足球时,应遵循“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例如,忽略成人足球运动中不能手触球的规则,以足球为手持类教具或障碍物,开展各种追逐和灵敏类游戏活动;创设拟人角色情境,将足球视为幼儿的好朋友,鼓励其参与拨、拉、踩、绕等熟悉球性的游戏;改变经典游戏玩法,让运球跑成为“老狼老狼几点了”的追逐方式等。同时,幼儿园也要注意两点:一是游戏化不能以各种“冠游戏之名、行训练之事”,看似热闹,实则无趣;二是不能因游戏而妨碍幼儿对适龄足球动作技能的学习,是足球技术学习的游戏化,而不仅仅是游戏。

(二)多种活动形式保障幼儿足球的参与性

幼儿园应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能力差异、性别差异,在园本课程中融入多种形式的足球活动,保障幼儿更高的参与性。例如,晨间活动可以设置以足球为道具的自主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的学期计划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足球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中组织开展足球游戏活动,开设幼儿足球俱乐部等。此外,幼儿园小中大班都可以开展足球活动,但各年龄段开设的形式和内容不完全相同,全体幼儿在园三年都能参与应是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要把握好足球活动的课程占比,足球活动不能成为课程占比过高的内容。以一日活动时间规划足球活动占比举例:晨间体育中足球活动占比5%,体育教学活动中足球活动占比10%,户外游戏中足球活动占比5%,俱乐部中足球活动占比20%。这仅是建议,幼儿园应根据园本课程进行合理规划。

(三)个性发展活动促进幼儿足球的持续性

终身体育的价值追求之一是促进个体终身持续地参与体育锻炼。这其中涉及四点因素:一是因個体喜爱而兴趣程度高,二是因流行而社交体验好,三是因方便而参与成本低,四是因擅长而激励效果强。足球运动作为流行运动项目之一,满足这四个因素。幼儿园可以针对“喜爱”“擅长”这两个因素开设足球俱乐部,让部分对足球有偏爱、有天赋的幼儿自主报名参与专门性活动,促进他们的足球技能领先发展,未来这部分幼儿也许会因擅长而持续地终身参与。

(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健康性

幼儿体育的目的是身心健康发展,既强调幼儿当前的身心健康,也强调幼儿未来的身心健康,即终身健康。终身健康是终身体育的必然旨归,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幼儿足球是实现终身健康的必要遵循。以下三点需要注意:一是幼儿足球活动中的身心健康不仅仅是足球的动作技术和身体的素质发展,还应包括足球运动中的卫生、保健、自我保护等健康领域内容。例如,足球运动中幼儿的喝水方法、运动后因发热而脱衣的方法、运动中幼儿的自我保护等。二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既包括男女孩踢球动作的发展差异(大多数3~6岁女孩的发展整体落后于同龄男孩),也包括同性别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承认差异才能保证健康性。三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规律。例如,足球运动中的适度负荷(强度和难度要适中),运动时间要适度(40分钟以内),关注窗口期运动素质的发展(灵敏和柔韧)等。

(五)辩证认识幼儿足球中的足球比赛

关于幼儿足球的八条负面清单中明确提出,禁止正式比赛。过于正式的足球比赛的确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但是何谓正式比赛?亲子类、参与性、随堂组织等足球比赛算不算“正式”的范围?这些问题仍然有待研究解释。竞争性是比赛的重要表达,终身体育也存在竞争性的价值追求,对于幼儿这一阶段来说,或许偏早,但适度的、具有游戏性质的足球竞争会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坚持性和抗挫能力,也是足球趣味性的重要源泉。因此,关于足球比赛,我们需要进行区分、研究,辩证认识。

[1][2][4]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张英波.运动技能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课题“走向专业自觉:区域男幼师团队进阶式发展的实践研究”(批准号:B-a/2020/02/3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动作
快乐足球
下一个动作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
认识足球(一)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