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接轨,共育好习惯

2022-06-06 18:00陆云娇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卫生习惯妞妞洋洋

陆云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但在班级一日生活中,老师总能发现类似下面这几位小朋友的行为表现。

案例一:喜欢吮吸手指的浩浩

浩浩是我班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但经常会将手指放在嘴里吮吸。集体活动和午睡时,他都会将手指放在嘴里,并不时发出吮手指的声音。如果要求他将手指从嘴巴里拿出来,他就会大哭,甚至会在活动室里发脾气。

案例二:不爱洗手的妞妞

妞妞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很多行为习惯都很好,但偏偏不爱洗手。每天吃午饭或吃点心前老师让大家去洗手时,她虽然和小朋友一起去了洗手间,但没洗就出来了。

案例三:爱随地吐口水的杰杰

户外活动时,大家都在软操场上开心地玩游戏。杰杰玩着玩着,往地面上吐了一下口水,回活动室的路上,他又吐了一下……

案例四:乱扔垃圾的洋洋

区域活动时,洋洋来到美工区做起了手工,小家伙认真地做了一会儿,一只立体小兔子就完成了。这时,只见洋洋将桌面上用完的废旧物品往地上一扔,就去玩别的游戏了。

案例五:讨厌刷牙的涵涵

涵涵是一个乖巧的小女孩,看见老师总是能主动打招呼。有天早上入园时,涵涵却流着眼泪,一脸的不开心。妈妈说:“每次让她刷牙,她就哭……”

像以上这些“不讲卫生”的现象,教师们都很熟悉。当孩子经常出现不良的卫生习惯时,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和家长沟通,既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不引起他们的焦虑呢?《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基于此,我尝试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不错的家园共育成效。

第一步,追根溯源。

1.教师要客观分析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首先要对孩子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再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做一个客观的评价,不要将孩子偶尔的一些动作当作常态行为。

2.询问孩子在家中的生活教育情况。孩子的一日生活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我们了解到案例二中的妞妞没有洗手的习惯,是因为妞妞的爸爸和妈妈平时不在家,没有时间管她。节假日,爸爸妈妈回家的时间也很短,而且基本是忙着给家里采购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根本没空来教育妞妞。妞妞平时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年纪大了,平时不爱洗手。奶奶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时间长了,妞妞每天都看到奶奶不洗手,也养成了不爱洗手的习惯。而案例五中的涵涵,我們了解到她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他们婚后好多年才生了涵涵,对涵涵特别宠爱,孩子在家里经常没有规矩约束,想干啥就干啥。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检查出牙齿有问题,她妈妈也不想将孩子不爱刷牙这件事告诉老师。

3.了解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同一个班级里,家长们的文化程度差距很大。家长的教育观念一般与其文化程度直接相关。对于具备正确的育儿理念但实施效果欠佳的家庭,我们重点给予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对于理念欠缺的家庭,首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再给他们讲解具体的做法,帮助他们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步,换位思考。

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后,我们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结合家庭情况和孩子的性格特点,向家长适当表达理解和关切。我们只有为家长多考虑,把家长当作朋友,他们才会信任我们,才会正视孩子的问题,尽力配合我们做好家园共育。

第三步,制订方案。

1.提醒家长注重言传身教。家长是幼儿的首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因此,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正确的言行影响幼儿,做好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的不良卫生习惯。特别是在幼儿犯错误时,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同时控制住说话的音量,用平和的心态和孩子谈心,告诉他做得不对的地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如在案例三中,杰杰喜欢随地吐口水,家长就可以先找来杰杰,告诉他随地吐口水会带来什么后果,让杰杰明白口水中有许多细菌,会传染给别人,再通过绘本故事的引导,加深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只有当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会改变自己的不良卫生习惯。

2.家园接轨,加强训练。俗话说得好:“时长成习惯,习惯走自然。”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都要长期坚持。在幼儿园,教师可以抓住孩子爱模仿的天性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班上一些孩子的力量来影响他们,让他们改正一些不良习惯,同时鼓励同伴来监督他们。回到家后,家长要延续教师的相关要求,继续督促孩子保持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育儿培训活动。为了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组织开展了一些育儿培训活动,让家长自主选择参加培训的时间。培训活动时,家长们能够认真记录培训的内容,并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培训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与教师直接交流的机会,使其感受到教师工作的不易。同时,教师在和家长的互动中,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如在案例一中,浩浩喜欢吮手指,许多家长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孩子大了自然就不会再吮手指了,在他们的观念中,健康就是没有生病,能吃能睡,吃喝拉撒正常,他们并不知道吮手指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为了提高本次培训活动的质量,让家长正确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真正的含义,我们特地从医院请来了专家为家长做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家长知道了孩子在吸吮手指的过程中,会导致牙齿向嘴巴吸力的方向生长,严重时会影响牙齿的排列、引发口腔溃疡等口腔健康问题。同时,手指上还会有大量的细菌进入嘴巴,导致孩子身体不适。所有这些专业知识我们都可以利用培训活动给家长普及,既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又提升了家长的育儿水平。教师只有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读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教育幼儿,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第四步,加强互动。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园之间的沟通模式也发生了诸多改变,除了线下的沟通,还有很多线上沟通的方式。尤其对于部分不在本地工作的家长,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将幼儿游戏时的照片、视频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同时,家长也可以将想法、感受直接反馈给教师,从而增强家园沟通的实效。家长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才能做到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孩子。在和家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情绪的控制和语言的把握,用词要委婉,防止把矛盾激化。教师可以从孩子的优点开始着手,再谈论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如在案例四中,洋洋喜欢乱扔垃圾,如果我们直接将洋洋的表现告诉她妈妈,她妈妈有可能会认为老师对孩子有偏见,所以我们是这样和洋洋妈妈沟通的:“洋洋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小朋友,每天都能主动地给饲养的小金鱼喂食,给种植的草莓苗浇水。”听了我们对洋洋的评价,她妈妈的情绪立马放松了,然后我们才对她讲了洋洋经常乱扔垃圾的事情。而且我们告诉她,对于洋洋乱扔垃圾的行为,老师并没有一味地批评她,而是给了她改变的时间,尤其在平时一日生活中,老师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发现她进步后及时表扬,希望家长在家也能够关注她这方面的行为。正是因为有了老师、家长共同的关注和鼓励,一段时间后,洋洋乱扔垃圾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也更加支持我们。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合力来完成。每个幼儿的性格差异、生活环境、教养方式各不相同,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问题关键所在,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详细的方案,并与家庭接轨,才能真正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掉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猜你喜欢
卫生习惯妞妞洋洋
薮猫妞妞减肥记
没关系
大喊大叫
向自己道歉
洋洋兔 编绘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一鸣惊人
咕噜牛和小妞妞
浅谈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竭泽而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