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特征

2022-06-10 13:57冉福琴丁芳艺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贵阳市教师职业职称

余 水,冉福琴,丁芳艺

(1.贵阳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2.观山湖区华润国际小学,贵州 贵阳 550081;3.南明区苗苗实验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5)

一、引言

教师职业发展也称教师专业发展[1],亦称为教师生涯发展。一般而言,教师职业发展包含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择业就业等基本内容。本研究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职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最终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的全过程。教师职业发展主要包含两个内涵[2]:一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教师主体内在专业素质结构与职业专门化意识的养成,强调教师发自内心地主动发展;二是有关制度和保障体系在推进教师成长与职业成熟方面的完善性。扩展开来就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容:教育情怀、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认同、职业动机、执教心理、职业期望、发展规划、工作满意度、工作幸福感等。

随着贵州省乡村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乡村女教师的数量在逐渐增多,甚至在一些乡村乡镇中心小学,女教师的数量比例超过了男教师。根据课题组前期调查发现,贵阳市乡村小学男女教师平均比例为1∶6,女教师成为乡村小学教师的主要力量。为进一步把握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概况,本研究拟以“贵阳地区乡村小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为题,利用实证研究的思路,探讨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主要难题,为稳定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助力贵阳市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从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小学教师内在的专业素质结构出发,设计调查问卷作为研究的主要工具。问卷一共分为职业发展成就、教育情怀、教学技能及教育理论知识、职业动机和职业期望、教育评价、职业发展保障条件、日常工作评价等七个维度;其中,教育评价包含学生期末评语观和教师评优晋级观两个二级维度,职业发展保障条件分为家庭支持、同事单位支持和制度支持三个二级维度。全部问卷共计75 个项目,问卷采用“三级评定”计分方法,其中日常工作评价为开放式项目,对文本采取编码分析法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

对贵阳市9 个区县采取聚类抽样方法,实际抽到的样本为修文县、花溪区、白云区、观山湖区4个区县。然后对4 区县的乡村小学进行随机抽样并实施问卷调查。抽到的样本为74 所乡村小学的440 名女教师;年龄跨度为20~55 岁,其中18~25岁占比17.10%,26~30岁占比27.40%,31~40岁占比21.80%,41~50岁占比21.90%,51岁以上占比11.80%。婚姻情况是:未婚教师占比25.50%,已婚教师占比67.40%,离异家庭占比6.40%;学历情况是大专学历占比20.80%,本科学历占比79.20%。其中,在编教师占比68.70%,合同制教师占比13.50%,“特岗”教师占比7.80%,双轨制教师占比5.30%,“员额制”教师占比4.30%。在任教学科方面,共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体美、综合实践等主要学科领域的女教师,其中任教双学科、三学科甚至多学科的教师人数为143 人,占比33.33%。职称情况为:员级(三级)占比11.00%,初级(二级)占比38.40%,中级(一级)占比46.50%,高级占比4.10%。

(三)调查程序

以经过调查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为主试,采取纸质问卷和线上电子问卷两种调查渠道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线上电子问卷占比约30.00%。发出问卷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40 份,有效率为88.00%。

三、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发展成就概况

首先是调查对象的任教情况,村小女教师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教学(上课)及学生管理(班主任)两个方面。具体情况详见图1 和图2。

图1 乡村小学女教师日常工作情况

图2 乡村小学女教师任教学科数量分布情况

图1 显示:30.90%的女教师承担单纯的课堂教学任务,而60.50%的女教师承担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其余少量教师承担行政及管理工作。图2显示,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任教学科主要集中在单一学科,占比67.10%,而承担双学科教学者占比19.30%,三学科教学者占比6.30%,四学科占比7.00%,五学科者仅有5 人,占比较低。综合而言,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日常工作的主体是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

其次是教学获奖和其他获奖情况。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的获奖情况主要分为教学成绩获奖及其他优秀获奖;获奖的情况有校级的,也有乡镇、区县、省级的情况。详见图3 和图4。

图3 村小女教师近5 年获奖情况

图4 村小女教师近5 年教学成果奖分布情况

从图3 的获奖情况看,无获奖经历者共计213人,占比48.40%,接近一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其他获奖是主要的获奖类别。从图4 的教学成果奖来看,获得教学成果奖的总人数为168人,其中校级及乡镇级获奖比例不高,区县级教师是获得教学成果奖的主体部分,获得市级和省级奖励占比则相对较少(共计49 人)。

第三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及素养的情况。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材教法研究等科研项目以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等两个方面。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的科研素养及能力表现详见图5和图6。

图5 近五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

图6 参加工作以来发表论文情况

图5 及图6 的结果表明,近5 年来,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研究经历相对比较单薄,有科研经历的比例较低,表现为校级占比7.70%,乡镇级占比2.60%,区县级占比6.80%,市级占比4.70%,省级占比1.40%。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方面:发表1 篇论文者占比12.50%,2~3篇占比13.20%,4~5 篇占比4.80%,5 篇以上占比4.3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论文统计时间是“参加工作以来”为起点,但结果与近5 年来的科研项目统计情况基本一致。

根据《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黔人社厅通[2014]374 号)以下简称《评审条件(试行)》的规定,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或荣誉称号、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市级及以上参与科研的经历者,才能达到中小学一级教师(中级)职称评审的条件。课题组从教育教学、评优获奖、科研素养三个方面对贵阳市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整体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表明: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在职业发展现状方面整体上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教育情怀、教学技能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基础

教育情怀采用10 个项目来进行调查,主要涉及教育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等内容,总分为30 分。440 名女教师在教育情怀维度上的平均分为25.75 分,表现出对小学教育及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情操和情怀。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教育情怀得分进行平均数比较得知,教育情怀在不同年龄和不同职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1。

表1 乡村小学女教师教育情怀得分差异比较(△M±SD)

统计分析表明,年龄在20~25 岁之间的女教师的教育情怀远高于31~45 岁年龄段(P〈0.001),而其他年龄之间差异不显著;职称方面,二级教师(初级)明显低于三级(员级)、一级(中级)和高级教师(P〈0.001),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

教学技能及相关教育理论基础采用10 个项目进行调查,主要涉及学科专业匹配度、实践操作技能、教育基础理论、备课效率及质量、教学创新以及工作满意度等内容,总分为10 分。所有参加调查教师平均分为7.64 分,处于较高水平。

上述结果说明,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的教育情怀、教学技能以及相应教育理论知识都比较良好和健康,仅在不同年龄段或职称段存在部分差异。

(三)职业动机、职业期望及职业规划

此维度设计了14 个项目,包含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信心、职业目标、职业发展满意度和规划执行力等内容,最高分14 分。调查得知,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得分均值为10.62 分,表现出端正的职业动机和良好有效的职业规划。对平均数进行差异检验发现,不同职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详见表2。具体而言,处于职称二级(初级)的女教师在职业动机及职业规划方面明显低于中级和高级职称(P﹤0.05),其他职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2 乡村小学女教师职业动机及职业规划得分差异比较(△M±SD)

四、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维度共设计12 个项目进行调查,其中二级维度学生评语价值观满分9 分,教师评优晋级观满分6 分,另含乡村小学女教师的教育评价现状调查。

1.评语观及教师观

400 余名女教师在学生评语观的得分均值为6.67 分,表现为积极的评语观;在教育评优晋级观方面,所有女教师得分均值为3.50 分,表现为中上偏积极的状态,但在职称类别中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3。经过分析得知,职称为二级的女教师在教师评优晋级价值观方面得分显著低于三级和一级职称(P﹤0.01),其他职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3 乡村小学女教师教育评价之教师评优晋级观得分差异比较(△M±SD)

2.关于“好学生”和“一堂好课”的标准

关于“好学生”的评价,贵阳市乡村女教师的观点是:衡量一个学生取得进步和表现优秀的“首要标志”,也就是第一条件,应该是“学生的行为正在进行良性变化”,而非“考试成绩好”或“特别听老师的话”。详见图7。

图7 女教师评价学生进步的首要标志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贵阳市乡村女教师的观点是:课题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及学生收获终身有用的知识两个主要方面,而非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或课堂师生互动氛围好等条件。详见图8。

图8 女教师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3.关于上级考核评价教师的依据及职称评审自信心

在面对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学科教研室、同行评价的时候,贵阳市乡村女教师一致认为评价的依据主要集中在所教学生期末的考试成绩及其在同类学校中的排名,详见图9。在面对职称申报和职称评审条件的时候,60%的女教师一致的态度是“太难了”,39%的教师认为努力可以达到职称要求。详见图10。

图9 上级及同行对女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

图10 女教师对职称评审条件望而却步

五、职业发展保障条件

职业发展保障条件分为三个二级维度:家庭支持、同事及领导支持、制度支持。

1.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维度部分满分15 分,全体教师调查得分均值为6.48 分,家庭支持得分不高;进一步分析得知:已婚家庭的女教师在家庭支持维度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婚姻类型的教师(P﹤0.001),详见表4。此结果说明,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保障条件中,家庭支持程度显得至关重要。

表4 不同婚姻状态下乡村小学女教师家庭支持得分差异比较(△M±SD)

2.同事及领导支持

同事及领导支持满分为12 分,全体女教师得分均值为6.44 分,此项得分并不算高。结果表明,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乡村小学女教师认为同事和单位领导的支持度不高,或者说明女教师们普遍赞同:同事或领导“帮不上忙”。

3.制度支持

制度支持涉及小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的职称晋级激励制度、身体健康体检制度、进修提升业务和学历保障制度等项目。制度支持满分为12分,全体女教师得分均值为6.16 分,此项得分也不算高;进一步分析得知:不同职称女教师对于职业发展的制度方面具有不同的态度。其中,员级、初级和中级职称教师得分普遍低于高级职称(副高)的得分,(P﹤0.001),详见表5。结果表明,除了获得高级职称的14 名教师(4.1%)外,其他职称的教师均认为相关的职称晋级激励制度、身体健康体检制度、进修提升业务和学历保障制度,都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持。

表5 不同职称乡村小学女教师制度得分差异比较(△M±SD)

(六)乡村小学女教师一日活动轨迹

为了进一步了解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状态,课题组设计了“教师一日活动轨迹”的调查项目。该项目要求教师依据近一个月内的工作情况,将自己一天的时间分配作出估计,最后形成“一日轨迹”图,详见图11。从结果得知,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每天的时间分配平均值表现为:第一梯队时间是上课及其他未列出活动;备课、作业批阅、陪护家人、班主任工作、家务事、行政工作等是第二花费时间梯队;开会迎检、学历提升、教研活动、科研论文、专业技术业务学习等是花时间比较少的活动。

图11 乡村小学女教师一日活动时间分配统计图

四、讨论

(一)关于教师职业发展成就

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主要承担的教育工作是单学科教学及班主任学生管理两大块,少量教师兼任行政工作,约19.30%的教师承担双学科以上教学任务。比较显著的职业发展成就特点是:一是各类获奖比例为48.40%,教学成果获奖比例为38.18%(共计168 人)。二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偏少,表现为77.50%的教师没有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65.22%比例的教师参加工作以来没有公开发表1 篇科研论文。三是上述表彰、获奖、科研成果等达到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中级(一级)职称评审条件(市级及以上)的比例则更低,具体而言是: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获奖占比11.40%,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参与率为6.10%。上述结果与徐今雅(2015)研究结果一致:在课题研究、教改尝试、论文发表等方面,农村女教师的表现不及男教师,尤其是在论文发表、教学改革等关键性指标方面,男女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参照《报评审条件(试行)》的相关规定可知,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或荣誉称号、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市级及以上参与科研的经历者,是评审中小学一级教师(中级)职称的基本条件,其中尤其看重教学成果相关奖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在职业发展现状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关于教育情怀、职业期望及教育评价等的基本现状

整体上,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情操和教育情怀,在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教学技能上得分较高,具有正确的职业动机和良好有效的职业规划,同时具备积极健康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说明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的教师素养很高。尤其是20~25 岁的新进乡村小学女教师及51 岁以上女教师的教育情怀得分远远高于31~49 岁年龄段,这个结果与陈旭(2013)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结果一致:20~25 岁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最高[4]。对此,我们研究后认为,30~40 岁年龄女教师正好是各个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中坚力量,在兼顾好家庭和其他社会事务的前提下,应该对教育事业继续保持应有的激情和热爱,继续保持年轻时候具备的对教育的执着和追求。同时调查结果与李瑾瑜(2007)针对西部五省乡村小学女教师的调查结果也一致:即农村小学女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普遍较高[5]。

(三)关于二级职称教师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在教育情怀、职业动机、职业期望及职业规划、教师评优晋级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均表现出二级教师(初级)显著地低于三级(员级)、一级(中级)和高级教师,而其他职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报评审条件(试行)》的相关规定可知,二级教师属于初级职称,一年试用期满后,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完成相应教学工作量每年200 课时,教学评价达到中等以上即可获聘;但从二级教师到一级教师则需要考核获奖、科研等业绩指标,难度相对较高。本次调查中占比38.4%的二级教师或许是因为长期得不到职称晋级或表彰,从而导致在教育情怀、职业动机、职业期望及职业规划、教师评优晋级价值观等方面的得分显著偏低。

(四)关于职业发展保障条件的差异

结果显示,在同事及领导支持度方面,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认为同事及领导对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支持较低;这个结果或许来源于小学教师在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学成果申报、评优表彰、职称晋级等方面缺乏团队协作意识所致。另外,已婚家庭的女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得到家庭的大力支持;高级教师(副高职称)普遍赞同当前的职称晋级激励制度、身体健康体检制度、进修提升业务和学历保障制度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持。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具有社会性和家庭性的双重责任,既要做好教育工作,也要兼顾家庭责任,尤其是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在家庭支持维度上得分较高;高级教师经历过职称晋升后,大多对评奖申报及科研工作等较为熟悉,进而认可现行职业发展制度的合理性。本研究认为,高级教师是乡村小学的精英群体,应增强自己对其他年轻教师的影响和带动,共同实现乡村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期望和职业发展目标。而大多数非高级职称女教师则不认可当前的制度保证,这与於鸿(2015)的研究结论一致:需要制定适合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应制度及帮扶制度[6]。

(五)关于教师“一日时间分配”

结果显示,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的一个月内每天的大致工作时间分配如下:花费时间较多的是上课及其他社会事务;其次是备课、作业批阅、陪护家人孩子、班主任工作、家务事、行政工作等;花时间最少的是开会、迎检、学历提升、教研活动、科研论文、专业技术业务学习等。这个结果说明,乡村小学女教师从其所担负的责任来看具有三重属性,即教学性、社会性、家庭性。相对而言,女教师花费在家庭如陪护孩子、完成家务事等方面的压力较大,而在职业发展如学历提升、教研活动、科研论文、教学业务学习等方面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研究结论

贵阳市乡村小学女教师职业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整体上具备高尚的教育情怀、优秀的教育理论知识及教学技能、正确的职业动机和良好有效的职业规划、积极健康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出强劲的职业发展动力;二是女教师职业发展成就整体上表现为较低水平;三是二级教师(初级职称)及中间年龄段教师群体需要来自单位、同事、团队、相关制度的更多支持和保障,以提高其职业发展成就和职业发展自我效能感;四是除了教学性、社会性外,乡村小学女教师具有很明显的家庭性特征。

猜你喜欢
贵阳市教师职业职称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