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河畔“博雅”花开

2022-06-11 20:50吴锋孙斌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兴山文雅博雅

吴锋 孙斌

宜昌市兴山县因诗意盎然的香溪河、惊险刺激的“朝天吼”漂流景区和“昭君故里”而闻名于世,每年有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作为教育工作者,记者对这些旅游胜地并无特别的兴趣,而当地的一所小学却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它就是凭借“博雅文化”建设而先后获得“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湖北省文化建设百强学校”“湖北省首批美术教育改革实验学校”等诸多美誉的宜昌市兴山县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兴山外小”)。

2022年3月25日,记者在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科规办主任孙斌的陪同下,前往该校进行了实地采访。

文化理念必须基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生的未来发展

兴山外小坐落在秀美、清澈又令人浮想联翩的香溪河畔。记者与孙斌主任沿着蜿蜒的香溪河溯流而上,远远地望见屹立在香溪大道北侧的兴山外小。“兴山县外国语小学”几个金色大字在朝阳下闪闪发光,与学校背后青翠的山色相互映衬,十分美丽。来到校门口,前来迎接的邓佳凤校长与我们寒暄几句后,就以向导的身份,边走边给记者介绍学校简况。

兴山外小的前身是建于1929年的古夫镇李祠私塾,校名多次更易。200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兴山县外国语小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进入新世纪,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唯分数论的教育教学观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怎么办?邓佳凤与校领导班子反复研讨,决定创新教育教学思路,走出一条既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还能兼顾学生未来发展及社会需求的教育新路子。为此,学校集思广益,采取走访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观摩借鉴等方式,广泛征求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领域专家等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听取家长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诉求。在此基础上,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更注重人的高雅情趣和文雅气质,要想让一所百年老校紧跟时代步伐,再创辉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教育并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文雅气质,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涂上亮丽的底色。基于此,学校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确立了以“博雅”为主题的学校文化,以此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以“博雅”为主题的学校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面对记者的追问,同行的副校长潘玫妮解释道:“以‘博雅’为主题的学校文化是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需求,并将‘博趣、博闻、博见、博学、博览古今;雅兴、雅言、雅思、雅量,雅行天下’作为师生成长目标的学校文化。”这个解释增添了记者对“博雅”的兴趣。面对记者一系列的问题,邓佳凤校长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博雅’意为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源自《后汉书》:‘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博,有宽广、广博之意,扩而大之,就是要求全体师生博学多闻、博采众长;雅,本指规范,后引申为标准、美好、高尚之意,延而伸之,就是要求全体师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做到举止优雅、志趣高雅、气质儒雅、谈吐文雅。‘博’强调广度、宽度,‘雅’强调高度、深度。作为核心理念,‘博’‘雅’二字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兴山外小的基本精神和目标追求。实施博雅教育,就是将成人与成才相结合,培养能够博采众长,具有渊博学识、开阔视野、广博爱心且举止优雅、志趣高雅、气质儒雅、谈吐文雅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同时要求全体师生在品德修养、行为举止上严格要求自己,以博为荣,以雅为荣。”

管理艺术体现教育智慧,环境育人追求润物无声

“确定了文化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理念进行。”长年督导学校工作的孙斌主任在邓佳凤停顿的间隙,如是强调。

围绕“博雅文化”,兴山外小将学校管理定位为“博雅管理”,具体策略如下。

一是确定博雅目标。“博雅文化”引领下的目标管理应该是鼓舞人心、可望而又可即的。学校发展目标是打造“县内闻名、市里知名、省内有名、省外扬名”的博雅之校;教师发展目标是“三高七会”——“高尚师德、高超教学技能、高水平教科研能力,会运用教育理论、会总结教学经验、会提炼教学思想、会评价教学效果、会创新教学模式、会研究教学专题、会写作教学论文”;学生发展目标是成为“博雅学子”——“博学多智、博采众长、博闻强识、博古通今,举止优雅、言谈文雅、志趣高雅、为人儒雅”。

二是制订博雅制度。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要落实“博雅文化”理念,相关的制度必不可少。学校结合“博雅文化”制定了《博雅名师考核制度》《博雅小天使创评制度》《博雅教研制度》《博雅会议制度》等管理制度。如《博雅會议制度》要求领导讲话要儒雅,与会教师着装、坐姿要文雅等。博雅制度的建立,让全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觉规范言行,以知识广博、言行儒雅的标准约束自己、引领学生。

三是塑造博雅教师。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管理,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必须具备高雅的情趣、文雅的言行、儒雅的谈吐。为此,学校采取了诸如组建教师读书社、开展教学研读与分享、举办“博雅从我做起”演讲比赛及“博雅教师”年度评选活动等方式,对每一名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博雅教师”已经成为全校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记者与陪同采访的几位校领导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走到一栋名叫隽雅楼的楼栋前。负责校园环境建设的副校长潘玫妮解释道:“这是我们的办公楼,‘隽雅’即高雅脱俗。教育是人格对人格的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化。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进而效其行。为人师表者必须有高尚的人格、高雅的品位,‘隽雅’就是学校对全体教师的要求。这只是我们环境育人的一个缩影。”谈起自己负责的工作,潘玫妮滔滔不绝。

兴山外小地处香溪河畔,香溪河两岸流传着许多有关王昭君的故事。学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博雅文化”理念,在校徽、校歌、校旗的设计上突出昭君文化和“博雅文化”,在对校内道路、楼栋进行命名时也特别强调两种文化的结合,如昭君路、香溪径、博雅楼、品雅厅、娴雅阁、贤雅居等。具有学校文化理念和区域文化特色的环境标识,让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情感寄托和价值追求。不仅如此,学校还大力建设人文环境,在学校的主干道上设置以“争做博雅教师、争当博雅学子”为主题的橱窗,在教师办公室设计以“以书修身、以书立人”为主题的文化墙,在各班教室设计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的挂图,在图书馆悬挂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主题的标语,在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以“以读书为时尚,让读书成习惯”为主题的书法作品,在实验室里摆设以“实践出真知”为主题的展板,在师生餐厅中张挂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为主题的横幅。在浓郁的人文环境中,师生进入校园,耳之所闻,目之所及,心之所念,都是润物无声的提示。师生身处其间,时时刻刻都在接受“博雅文化”的熏陶。

此外,学校大力为学生营造阅读环境,让学生扩大视野、开阔眼界,养成文雅气质,追求高雅目标,学会儒雅谈吐。比如,学校常态化开展“我是外小博雅人”演讲比赛、“博雅达人”知识竞赛、“博雅图书漂流”等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读书节,在读书节期间,利用校园广播在学生入校、离校时间配乐播放国学经典;学校结合小学生实际,常年开展读、写、画、讲等阅读活动。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理念要以课程为支撑,课程要以课堂为载体

听了潘玫妮的介绍,记者由衷感慨:“环境是学校不可替代的隐性育人资源,应该与显性的育人平台——课程、课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谈及课程、课堂,分管教学工作的教务处主任胡兆会详细介绍了兴山外小独具特色的博雅课程和博雅课堂。

“博雅文化”的构建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博雅课程作支撑,否则,“博雅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兴山外小立足于“以博培博、以雅育雅”的总体思路,构建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博学与尚雅、健身与怡情、培智与提能的完美结合。学校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包括基础知识类课程和艺术修养类课程,前者侧重博识、雅行,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读书习惯,增长见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后者侧重博趣、雅行,旨在通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提高学生才艺水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态、文明的举止、广博的兴趣爱好。

根据“博雅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学校先后开发了校本课程“雅规课”“雅行课”“博趣课”“博识课”,并编写了《兴山外小雅规读本》《美丽的兴山我的家》《七彩英语》《校园莲湘》和《校园围鼓》等读本。比如,“雅规课”包括雅规之学校篇、雅规之家庭篇、雅规之社交篇。学校篇包括入校、上课、仪容、集合、课间、路队礼仪等内容,家庭篇包括孝敬长辈、家庭应酬、生活起居礼仪等内容,社交篇包括游览、交际、乘坐交通工具礼仪等内容。“雅规课”的实施,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都有了显著的改变。“博趣课”则设置了传承类(莲湘、围鼓、手工等)、兴趣类(艺术、体育、科技等)、体验类(游学、远足、野炊等)等趣味课程,学生非常喜欢。截至2022年3月,学校已经组建了“千人莲湘”“百人围鼓”“千人魔方”表演队伍。这一课程被《中国德育报》宣传、推广。

记者采访一名家长时,家长欣慰地说:“我的小孩很调皮,总是惹事,把小区的邻居都得罪了。自从上了‘雅规课’,孩子变化可大了——知道关心我了,对邻居也很有礼貌。”

“博雅课程还需博雅课堂来实施。”孙斌主任插话道。是啊,作为一所以“博雅”为教育教学理念的学校,是如何打造博雅课堂的呢?邓佳凤校长胸有成竹,侃侃而谈。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实际,要求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情适当拓展课堂所教知识、延伸课堂所学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一个“博”字。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结合作家、作品情况,拓展作家的其他作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结合当堂知识点,拓展数学文化;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结合所教内容,适当拓展欧美习俗;等等。

课堂教学不但要突出“博”字,还要突出“雅”字,这才是真正的博雅课堂。学生文雅的举止、高雅的追求、儒雅的谈吐,不仅需要教师言传,更要求教师身教。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雅”文化,拓展“雅”理念,适当嵌入有关“雅”的课外知识,并且要以身作则,用文雅的语言、高雅的情趣和儒雅的气质影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享受雅趣,培养雅趣。比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在讲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俗乐、雅乐和流行音乐,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在美术课堂上,教師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展示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用文雅的语言讲解作品之美,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赏析强化审美能力,获得美的享受。教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幼小的心灵植入了雅趣、雅致、雅兴。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学校要求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渗透“博雅文化”,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落实“博雅文化”,让学生将“博雅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求学生用文雅的书面语回答,并相机引导学生比较回答问题时使用方言、俚语、口头语与使用书面语的雅俗之别,以此落实“雅”理念,进而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语进行准确表达的习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不仅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质疑、分享等互动中进行拓展举例、类比举例、跨学科举例,以此落实“博”理念,进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思维发散等学习品质。

培养博雅学子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吸引人眼球的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实践。兴山外小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扎扎实实地进行博雅课堂教学。通过博雅课堂,学生不仅“博学”“博采”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做到了“博发”,锻炼了思维;不仅掌握了“雅言”,提高了个人修养,而且培育了“雅行”,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风采。在博雅文化的引领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湖北省文化建设百强学校”等;《快乐教学五步法》获湖北省优秀教研成果奖,校本课程被《三峡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戏曲社团受邀参加2019年宜昌市戏曲春晚节目展演……

采访结束,记者流连于香溪河畔,默默祝愿:希望兴山外小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继续努力,将学校办成教育领域的“香溪河”!

猜你喜欢
兴山文雅博雅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蹲姿欠文雅 健康益处多
兴山踩堂戏考略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兴山朝天吼漂流开漂
文笔的文雅
宜昌兴山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变化分析及用肥分区研究
把太阳揽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