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

2022-06-25 02:13任海晓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务集中核算中心
财会学习 2022年17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财务监管

任海晓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务集中核算中心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越发凸显。新时期,我国正处在经济和产业快速转型的阶段,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导致以往的会计制度已然不能很好地与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多元化需求相适应。为此,2019年,国家正式实施了新《政府会计制度》,从收付实现与权责发生两个方面,分别采用了预算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的模式,取消了基建大账,并重新构建了八大会计要素以及有关的会计科目。在财务会计科目当中,对资产折旧、预计负债以及坏账准备等方面进行了设置,这对于单位资产负债状况的真实体现是十分有利的。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既有助于规避资产虚增等风险问题,又强化了资金预算管理。但同时,也暴露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作为事业单位来说,要基于新背景、新视角、新机遇,对内部控制加以不断优化,从而更好地与新时期财务管理的要求相适应。

一、新会计制度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指明方向

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形势而言,事业单位在其管理和运行当中,通常要面临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只有相应地进行改革才可以与新的挑战相适应,让自身存在的不足得到解决。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则有助于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优化指明方向,使其意识到内控制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提升当前内控管理机制的合理性,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二)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数据信息加工处理的实效性

与原会计制度比较来看,新会计制度在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在数据使用的精准性上得到显著提高。通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也就相应地提高了数据分析和财务报表的有效性,使管理人员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更为准确地掌握,而基于此所制定的内控方案也必然与单位的实际需求更为贴近,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三)有助于事业单位资金监管效能的提升

由于之前的会计制度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无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财务监管的要求,故而国家颁发了新会计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对原会计制度当中所具有的实际问题进行弥补。为此,新会计制度在资金管理方面加大了关注力度,不但可以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安全问题给予更好的保障,还通过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让事业单位的行为与活动更为有效和规范,从而有效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二、新会计制度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内控制度无法更好地与新时期财务管理的要求相适应

当前,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无法与现代单位管理的要求相适应,这也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共性问题。首先,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程度不够。其次,由于一些管理者的错误认知,认为事业单位是公益性单位,所以在实际的管理与运行当中,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与长期的发展规划,而造成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制约,无法有序顺畅地开展。

(二)现有内部控制监管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来看,其实际工作的监管主要是由财务管理内部工作人员所开展和负责的。由于受到过去财务监管制度的影响,大部分的财务与审计人员仅仅是就资金使用情况加以监督,并未完全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而严格监管经济活动,造成不少事业单位不能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其内部控制的效果。此外,因为内部控制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也造成其岗位权责划分方面缺少相应的监管,这很容易造成岗位未分离问题的产生,而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效受到影响。

(三)财务预算的严谨性有待提高

首先,就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来看,大部分都存在预算指标不够科学、预算流程编制不够合理的问题。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上缺少足够的重视,并未严格地根据有关审查机制,对各部门所提交的预算数据加以核查,大部分时候仅是参考以往的数据标准来查看各部门所上报的预算数据,只要差距不大就能够给予批准,这就导致预算指标和标准成了形式化的依据,并没有真正地在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发挥约束与管理功能,而造成资金的利用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比如,近些年我国强化了对教育领域的重视,也相应地提高了教育结算单位资金管理方面的标准,这就要求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应该对其功能与价值充分发挥,不断促进其资金利用率的提高,严格管控预算指标,从而对资金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四)内部控制相关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

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其内部控制有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都有待提升,只有如此才可以与现代单位的内控需求相符合。首先,因为一些内部控制管理者并未清晰地了解内部控制的价值,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未能严格依照事业单位能力考核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而导致单位管理者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因为事业单位自身管理体制的影响,有关工作人员的观念尚未得到转变。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等造成其工作与绩效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导致很多人员在工作中缺少足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未能依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加以提升。由于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和专业能力相对较低,给其内部控制管理和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新会计制度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的路径

新会计制度视角下,为了使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不断优化。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观念的重视程度

从管理和运行模式来看,事业单位与企业具有很大的差异,为公众服务是其主要职能,公益性较强,而在监管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当中,则存在着重视度不够的共性问题,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新会计制度视角下,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应该自觉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内部控制的监管工作。首先,作为事业单位管理者来说,应该重视内部控制观念的转变,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牵头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小组,开展对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监督。其次,要转变领导观念,强化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内控意识,使所有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价值。最后,要重视规范有序工作环境的创设,从而更好地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让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工作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最大程度上防止事业单位运行当中产生资金漏、冒、跑等不良问题。

(二)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内部监督管理不管是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还是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来说,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优化,就必须重视内部监控体系的完善和健全。为此,第一,要结合事业单位运行的实际,创建多重监督模式。与单一监督机制比较而言,多重监督模式具有非常凸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监督功能,从而保障财务管理的规范与科学性。比如,在二级事业单位里,依据财务管理的有关标准与要求,对双重内部监督体系进行构建,其中,内控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担任第一重内部监督的职责,而监督部门则负责第二重内部监管的职责。事业单位中的第一重监管人员负责监督单位财务人员工作的实际情况,第二重监管部门则对第一重组织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作出评价,从而起到双重评价、互相制约的作用。第二,应保证内部监督体系的有效落实。为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得到更好的落实,应创建全员参与的机制,使事业单位中全部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当中,进而推动内部监督体系的功能充分发挥,促进内部监督执行效果的提高。

(三)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优化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行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会计制度视角下,要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就必须重视财务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基于此,第一,要不断地健全与优化当前的预算制定流程。在预算管理实际工作实施当中,是否具有健全的预算制定流程对于信息的准确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在新会计制度下,就要基于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对现有流程加以改进和完善,使预算编制流程最大化的趋于合理,防止产生预算偏颇的问题。第二,要重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管机制的完善。是否合理、规范的执行预算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为此,可以将监管机制引入预算执行工作当中,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发现与原则相违背之处应及时指出,同时指导有关人员重新将其列入预算当中,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与原则相违反的经济活动的出现,确保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四)重视内部控制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其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要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重视工作实施的主体——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而促进其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为此,首先,作为事业单位来说,可以根据业务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对不同的目标进行制定,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财务人员开展培训,促进其业务方法与技能的提高,进而使其工作范畴得到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扩展。其次,针对资产核算、出纳等重要岗位的财务人员,应该采取轮岗模式,每两年进行一次轮换。再次,要重视财务工作人员财务控制水平的提高,强化对有关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增强其独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能力。最后,作为财务相关人员来说,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对调查事物的警觉和客观态度,只有如此才可以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五)重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

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作为政府来说,要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不但要重视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还应该对事业单位业务内容与信息化管理系统间的有效连接问题加以考虑,进而实现“业财融合”。为此,第一,作为事业单位来说,要对业务有关流程进行调整,确定好各个业务模块以及每个科室间的内在关联,尤其是财务与科室之间的关联。第二,要结合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增加技术方面的投入,为此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技术人员进行聘任的方式来优化改造财务信息系统。第三,事业单位中的所有收入和费用支出,都应该在信息系统中体现出来。为此,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对“盈余累计”“权益调整”等多类会计科目进行设定,同时将“内部控制管理”新增到系统的会计科目中,从而让内部控制管理实现有序、全面衔接,使财务人员对资料进行反复查找的时间得以减少,更好地对会计信息进行整合。第四,要对财务人员的专属权限加以设定,一旦发生财务疑问要按照层级依次上报,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实效性地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作为事业单位来说,应该有效把握新会计制度所带来的机遇,重视内部控制观念的转变;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优化;重视内部控制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其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重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方面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财务监管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