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里的健康『陷阱』

2022-07-07 08:24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2年7期
关键词:阳虚冷饮小便

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心血管病)主任医师,国家名老中医, 首都名中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各种结节、息肉(肺结节、乳腺及甲状腺结节,胃、肠及胆囊息肉),各种肿瘤(食管肿瘤、肝肿瘤、膀胱肿瘤、淋巴肿瘤、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癌),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肺心病、肝硬化等疑难杂病。

门诊时间:周三、周日上午

天气一秒入夏,随之而来的热象却有真有假!心烦失眠、血压飙升却不一定是阴虚阳亢;一到夏季就胃中灼热,一天要吃十几根冰棍才能缓解,却还要用温热的药调理;小便短赤、排出不畅,却不是“上火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辨寒热呢?

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耿建国介绍,有一位90岁的老奶奶,血压长期较高且没有规律用药,有一天突然卧床不起,神志不清,出现心烦失眠、身热脸红、血压不稳、心率快且心律不齐症状后,家人想当然地认为该用清心降火的凉药,没想到,不仅血压没下去,还引发了脑卒中。后经医生诊断,老奶奶的热其实是假象。

耿主任介紹,这位奶奶的高血压不是我们常说的阴虚阳亢型,她主要的问题是“真寒假热”,最后严重到表现出了危象,阴阳离绝。这个时候本质就不是清热的问题,对于体内有寒、阳气不足,要做的是温阳,只有温阳身体的热才能回来。这就像是夏天房间里空调温度开得很低,人们冷到加件衣服也待不住,由于过于寒冷,导致虚阳的表现,人们只能离开房间。想让他回到这个房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空调温度升高。

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是肝阳上亢,另一类上热下寒的高血压也会表现出上半身的热象。为什么身体还会一半热一半寒呢?其实,90%的人都有这种情况。

肝阳上亢型:急躁、头晕、头胀、怕热、手脚热、口干、舌红苔黄。腰腿不怕冷,喜吃冷饮,睡眠不好。

上热下寒型:除了手脚热、失眠、口干口苦外,主要是腰部以下怕冷、腰膝酸软。阳气虚,不能温煦、固摄,所以出现夜尿多,下肢乏力。喜吃冷饮但食冷饮后有腹泻、大便溏泄、食欲差、舌苔白腻等不适之症。

中医辨证上最常见的高血压是肝阳上亢、风阳上扰。由于肝肾阴液不足,会出现五心烦热(心和双手双脚),内里有热在躁动,扰乱心神会导致失眠。而上热下寒因为阴阳不交,也会出现失眠,热伤津液导致口干。

无论是手脚热,还是口干、失眠,都是兼而有之的症状。不能单纯凭借这几个症状,就认为自己是肝阳上亢。上寒下热这类人群还会伴随下半身的寒,比如下肢怕冷、腹泻、不能吃凉等,这是鉴别的要点。

热气的本性是向上的、向外的,所以症状十分明显,出现口舌生疮,急躁易怒等表现,不会遗漏。寒气收敛、隐晦、向下,生活中常会被人们忽视。若任由它们自由发展的话,将破坏机体平衡而引发疾病。当机体气机通畅时,会把热气往下拉,寒气往上提,使寒热交流达到动态平衡,人才会健康无病。

所以“上病”一定要“看下”,如果辩证错误盲目使用滋阴清热的凉性药,结果会适得其反,出现生命危险。

如果属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在夏天可以用决明子和菊花做成药枕,躺着睡可以缓解血压高的症状,舒心过一整个夏天。

对于上热下寒人群,耿主任推荐了简便易学的家庭茶饮搭配法。上热下寒实际上是两个矛盾,如果喝太凉的茶就会受冷不舒服,甚至腹泻,一碗凉茶虽然短暂压制了火气,但凉茶的寒气也留在了体内。但是喝太热的茶,又容易助火。

(1)代茶饮

根据发酵程度来分,有未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红茶,全发酵的普洱。因为普洱和红茶发酵程度太高,上热下寒人群喝了容易上火,而绿茶偏寒,喝了又容易肚子不舒服,所以选择微发酵的白茶更合适。而花茶的寒热性要看配料,有些是以绿茶、红茶作为茶坯,然后加入鲜花,比如茉莉花、玉兰花、桂花,选择性质较平和的花茶同样更好。

(2)助阳绿茶

上热下寒因为症状很复杂,搭配一点药食同源的食物,也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如果非要喝凉性的绿茶,建议搭配温性药材一同喝,可平衡寒热、温肾助阳、暖脾胃。常见搭配有绿茶+红枣1-2枚,绿茶+肉桂2克 ,绿茶+鲜或干桂圆2颗, 绿茶+生姜2片。

耿主任介绍,58岁的王阿姨一到夏季就有全身水肿、胃中灼热的症状,一天要吃十几根冰棍才能缓解,有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

耿主任判断她其实是“真寒假热”。王阿姨食用大量的冰棍,将脾胃的阳气“打击”完了,而残存的阳气跑出来就变成了上火的假象。其实她的整个身体是寒象,胃阳浮躁在上面,就表现为局部的热象,所以想吃凉的。她曾经还用过偏方,偏方里有一味药是苦参,吃完当天晚上就因休克送到医院抢救。因为苦参性凉,更加重了身体的寒性。所以切忌用大量凉性药物,以免导致休克。当用完温热的药暖肾暖脾胃,王阿姨的症状很快就缓解了。

很多人到了夏季都会觉得胃中灼热,不自觉爱吃冷饮冷食,恨不得每天吃半个冰镇西瓜才解暑。更有甚者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打开冰箱是冰啤酒、冰饮料统统一口干。

但是这种“热象”的背后,也分胃有实火和胃阳虚燥两种情况,同样是喜食冷饮、消谷善饥,“热象”也是有真有假。胃中有火消谷善饥,一般应该在白天,因为白天属阳,可以助火,如果总是在晚上饥饿多食,那很可能就是胃阳虚燥。

胃有实火:偏食辛辣温热食物或湿邪化燥化热、肝郁化热,可导致胃肠积热的病症。常常会口干舌燥、喜食冷饮、白天消谷善饥。舌苔黄、舌苔较少,胃隐痛、胀气、便秘。

胃阳虚燥:口干舌燥、喜食冷饮,但饮后不适。同样也消谷善饥,但是晚上饭量特别大,晚上睡不着白天反而能睡着。胃阳虚,即胃里的火力就小,温煦的作用减退,吃稍微冷一点的东西就无法温化,虚寒内生、寒气凝结,导致吃完不适,肚子隐隐作痛。

如果是胃有实火,可选择吃一些凉性食物,比如冬瓜、苦瓜、萝卜、绿豆等清淡性凉的食物,同时要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

可如果是胃阳虚燥体质,继续贪食寒凉,就可能让阳气进一步受损,甚至导致病情加重。针对脾胃有热又有寒的人群,耿主任推荐了一款平衡中焦寒热的小茶饮。寒热错杂人群居家调理可用代茶饮栀子丁香茶。

栀子丁香茶

【药材】生栀子3克、公丁香3克

【方义】生栀子可苦寒、清心热、清肝胆热、利湿退黄、凉血止血,且药性作用比较缓和,使三焦或五脏之热缓缓下行,不像黄连、黄芩味苦。公丁香可温中散寒、暖脾胃、止呕止泻、温肾助阳、辛香清新口腔。

【做法】煮水代茶饮。

【适宜人群】这两味药配在一起喝,既解决了胃阳不足,又能清热,非常适合中焦有寒又有热的人群日常饮用。

看到尿液发黄,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火”,想要赶紧清热降火。其实尿液发黄的原因有很多,并非全部都是上火!

正常情況下,小便黄通常是因为饮水过少、出汗过多,导致尿液浓度过高。如果你喝水多,依旧出现尿液发黄那可能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出现小便黄,不一定是我们常以为的湿热。如果是湿热下注膀胱,用清热利湿的药物就能利水消肿。但是还有一些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是真“寒”假热。

耿主任介绍,有一位30岁的患者,全身水肿,只有来月经时水肿会减轻一点,稍微一受凉马上就小便发黄,一喝热水小便又能通。

光看症状感觉像“上火了”,但其实是阳虚导致不能温化水液,瘀滞生热,气化不利使得小便不利、黄浊。就比如早上开水管的时候,为什么水放着放着变凉了?因为刚开始放出来的是管道里淤滞的水,水不流动时会产热。气对水液有化蒸的作用,气虚导致水液化蒸不足会出现小便黄,阴虚的时候化源不足也会出现黄。

这种寒热错杂导致的小便不利,耿老师根据临床病例总结出一句话“受寒则小便短赤不畅,得热则小便色清通畅”。中医古籍《医述·溺黄赤》有记载:“凡小便,人但见其黄,便谓是火。不知人逢劳倦,小水即黄;焦思多虑,小水亦黄;泻痢不期,小水亦黄;酒色伤阴,小水亦黄。使非有痛淋热证相兼,不可因黄便谓之火,余见逼枯汁毙人者多矣。”

小便发黄通常还与“心火下行”有关。心火下移至小肠,是小肠中津液过热所导致,心火通常表现为舌尖溃疡、尿黄、口干、尿灼热、心烦、失眠等症状。

所以小便黄不一定是“上火了”,劳累、思虑过度、泻痢伤阴、酒色伤阴、气血大虚都可能出现小便黄。

肝胆胃容易热,热气向上还容易引动心火上炎,肺火上炎。脾易寒,脾寒到一定程度会累及肾寒,导致脾肾阳虚。

“上火了”是我们在生活中总能听到的一句话,老一辈降火的秘方以金银花、玉米须、薄荷、决明子、荷叶为主,都可以去火,帮助我们安心度夏的。

但去火是要看辨证分型的,表现在上部的热不一定是真热。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身体虚就补气血,体内有火就清热,有湿气就祛湿”,这可是大错。因为单纯的清热,会加重体内的寒邪;单纯的温阳,又会导致上火更加严重。

所以,寒热夹杂的调理,关键在于阴阳调和,把上浮的阳气往下压,把过盛的寒邪驱散。一些偏凉的薄荷、金银花可以清热外火、解毒,但是如果不是真正的热,用这些有可能会起到副作用。如果是上热下寒,用完清热的药会导致下边寒更重。

如果属于寒热夹杂导致疾病的人群,需要到医院找医生调理,服用药物,谨遵医嘱。耿主任临床上多用小柴胡汤和理中汤。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是很重要的脏器,位于五脏之中央。脾脏的功能发挥与否,全靠脾中阳气,脾阳不足则身体会出现种种异常情况。

脾阳虚的表现是吃点凉的食物或者冷风一吹就会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而且脾阳虚往往最后会累及肾阳不足。理中汤是温补脾阳的特效方剂,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组成,最重要的配伍是干姜和甘草两味药。干姜走中焦,是温养脾脏的最重要的药物,能够补充脾阳之不足,散脾脏之虚冷。配合甘草,使干姜的温性更加持久。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芪、半夏、人参、大枣、甘草、生姜组成,主要是清解少阳淤热的,只要是肝胆郁热的病,小柴胡都可以治疗。

如果寒邪入里化为热了,方剂里的柴胡和黄芪可以发挥扶正祛邪、疏肝理气、清热除烦的药性,用来退热,解表清热、疏肝和胃。

到了夏天,人们很容易燥热上火,不要掉进“降火”的陷阱里,当出现真寒假热、寒热夹杂的症状,我们需要及时去医院找医生开方子来调理。注意不要太贪凉,舒适安心的度过一个夏天。夏季容易使湿热交织,容易酿成浊气,浊气是不干净的气,侵入人体就容易让人生病,中医一般用芳香类的药材做成香囊来避浊气,预防病毒侵入人体。

避浊气香囊方

【药材】藿香15-30克、佩兰15-30克、薄荷6-9克、白芷15-30克、艾叶10克

【做法】将药材放入布袋中做成香囊,放在身上、房间或者车上,可以避浊气。一个香囊可以用1周左右,等到味道快没有了,就可以换下一个。

【禁忌】家中有孕妇的慎用。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阳虚冷饮小便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喝冷饮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花了多少钱?
为什么多吃冷饮有碍健康
冷饮为什么不能多喝
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
找棵树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