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联合血小板计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07-20 02:47陈志奇兰小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3
吉林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纤溶缺血性血小板

陈志奇,兰小英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3)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液循环功能发生障碍,引发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局部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形成梗死灶的脑血管疾病[1]。症状初期患者一般意识清醒,中期会出现四肢麻痹、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晚期并发脑疝,威胁生命安全[2]。若脑组织长时间缺氧、缺血会造成神经功能受损,贻误治疗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品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3]。因此,早期对疾病进行诊断,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血小板异常活化、血栓和炎性反应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特别是纤维蛋白原(FIB),和人体内凝血功能、炎性反应程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是导致血栓形成、血管闭塞性疾病的主要因素[4]。D-二聚体(DD)大多来源于纤维蛋白水解,可促使血栓形成,对人体凝血和纤溶平衡也能进行干扰[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FIB、DD、PLT联合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筛查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开展早期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62.35±7.52)岁;平均BMI(23.64±3.85)kg/m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中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经我院CT影像或颅脑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③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排除标准:①智力低下并患有精神疾病者;②妊娠或哺育期女性;③存在严重性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者;④存在严重心脑肾肺肝等功能损害或恶性肿瘤疾病者;⑤存在风湿及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⑥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⑦临床资料不齐全。同期再选取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5岁,平均(61.42±7.64)岁;体重指数(BMI)平均(23.53±3.78)kg/m2。两组人员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入院第2天早晨在空腹状态下抽取上肢静脉血5 ml,对照组人员于体检当天早晨在空腹状态下抽取上肢静脉血5 ml,置入柠檬酸钠抗凝采血试管内,离心半径3 cm,行4 000 r/min离心处理15 min后,取血清,保存于低温箱中,等待检验。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浆纤维蛋白原表达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对D-二聚体表达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采用LH780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血小板计数(PLT)。所用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博尔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按照仪器说明书严格执行。

1.3观察指标:由医护人员收集并记录两组人员的性别、年龄、BMI、是否饮酒、是否抽烟、心脏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血管疾病史、肝脏疾病史、DD指标、FIB指标、PLT指标等临床资料。

2 结果

2.1两组人员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人员性别、年龄、BMI、饮酒、抽烟、心脏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血管疾病史、肝脏疾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DD、FIB、PLT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一般资料比较(n,n=60)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基于一般资料分析中对统计学有意义的三个指标(DD、FIB及PLT)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FIB及PLT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皆和缺血性脑卒中高度相关。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DD、FIB、PLT及联合检测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分析:以血清DD、FIB、PLT水平作为检验变量,将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为参考标准,进行DD、FIB、PLT联合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结果显示,DD、FIB和PLT的AUC分别为0.738、0.641和0.688,而联合检测的AUC是0.837,相比于单个指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1。

表3 DD、FIB、PLT联合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的AUC

图1 DD、FIB、PLT及联合检测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7]。当前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多以早期预防为主,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纤溶活性异常、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会引起血小板大量聚集、黏附,提高血液黏稠度,造成脑组织局部因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软化,进而形成动脉血栓[8]。凝血、纤溶系统动态平衡是血流状态正常的保障,若平衡系统紊乱,可诱发梗死性、栓塞等疾病[9]。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一种非线性概率型的预测模型,能够对分类结果和一些协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研究,临床上一般会将其用来分析诱发疾病的高危因素。有研究指出,FIB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浸润破坏血管,诱导平滑肌细胞收缩、生长及增殖,推动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转移,增加血液黏滞性,增强血液外周阻力,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加强胶原与去氧核糖核酸合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DD是一种特异性终末产物,由交联的纤维蛋白通过纤溶酶降解后形成,且不受胆红素、溶血和血脂等相关因素影响[11]。FIB属于急性期反应蛋白,可与炎性反应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调节相关炎性细胞向内皮细胞表面浸润、迁移,推动局部发生炎性反应,监测FIB表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另外,FIB还可以与血小板膜的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使血小板计数增加,提高红细胞黏着,增强血浆黏度[12]。因此,可以将DD、FIB和PLT联合检测用于诊断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有研究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机体始终保持在一种高凝状态,FIB水平显著增加,并快速交联产生纤维蛋白,凝血、纤溶系统动态平衡被打破,为了恢复紊乱的系统动态,机体内纤溶系统活性代偿性会升高,降解纤维蛋白,DD水平也会随之增加[13]。因此,若DD水平异常提升,可作为监测机体纤溶亢进及高凝的敏感指标之一,表明DD、FIB、PLT等指标也可用于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DD、FIB和PLT等表达会异常升高,其联合检测的AUC明显更高于单个指标的检测,可以对病情程度作出有效判断,故联合检测血清DD、FIB和PLT表达能为临床诊断及判定病情进展提供指导,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制定相关防治方案。本研究所选择的样本量比较有限,结果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可能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纤溶缺血性血小板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