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创新探索
——以富平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例

2022-07-21 09:26党养性支九田樊晓妮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富平县富平农广校

党养性, 支九田, 樊晓妮, 许 洲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富平县农广校, 陕西 富平 71179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对于加强新时代“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实现乡村振兴,人才至关重要。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扎根农村、深耕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技能支撑。

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广校)作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和主阵地,是直接面对农民、培训农民的基层单位,在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和高素质农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广校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乡村人才培养与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大力创新,为乡村全面振兴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和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

1 富平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养总体情况

富平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北部,总人口82万,是陕西第一人口大县,享有柿子之乡、奶山羊之乡、早中熟苹果之乡的美誉,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全县逐渐形成“南菜北果(柿子)中粮东畜(奶山羊)”的产业布局,“干柿业,发羊财”已经成为富平县发展农业产业响亮的口号。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80 000 hm2左右,夏粮面积46 667 hm2,秋粮面积33 333 hm3,瓜菜总面积8 333 hm2,苹果总面积14 667 hm2,柿子种植面积24 000 hm2,花椒面积14 667 hm2,全县奶山羊存栏80万只,奶山羊的存栏量、产奶量和加工量均居全国之最,被命名为“中国羊乳之都”。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断档现象”逐渐显现,严重制约着县域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推进实施。因此,加快高素质农民培育步伐,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规模成为解决基层农业产业人才瓶颈的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富平县农广校将培育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培育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各类农业合作组织638家,家庭农场(6.67 hm2以上种植大户)1 700户,有各类养殖专业户1 476户。近五年,富平县农广校培育了新型职业(高素质)农民2 800人次,认定2 268人,其中初级职业(高素质)农民1 873人,中级职业(高素质)农民313人,高级职业(高素质)农民82人,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为富平县域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富平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养两大创新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富平农广校充分结合县情,发挥自身优势,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基础上,从构建扶持政策和培养体系两大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

2.1 扶持政策创新

富平高素质农民培育十分注重顶层设计,从环境、制度、政策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引导和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健康发展。2013年以来,富平县委、县政府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富平县职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意见》《富平县职业(高素质)农民扶持奖励办法(暂行)》《富平县新型职业(高素质)农民培育扶持优惠措施》等系列文件,形成了“七免八优九扶持”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和资金支持体系。“七免”即在科技培训、技术资料发放、测土配方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植物病虫害防治、职业资格认定、跟踪帮扶七个方面免费支持。“八优先”是指在涉农优惠扶持、申报农业项目、金融信贷、科技推广、申报示范家庭农场、申报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享受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和“三品一标”奖励和科技“一对一”技术指导帮扶方面优先保证。“九扶持”主要对粮食规模种植、设施农业、农田基建、电商、无公害农产品、学历教育等方面对职业农民予以扶持。这些支持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提升高素质农民的积极性,助推县域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导向。

2.2 培养体系创新

富平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制定了具有极强操作性的实施方案,选定培育对象,明确培育目标,制定培育计划和灵活的课程设置,确保培育成效。

(1)培养模式创新。富平农广校以“围绕市场选产业,根据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理念,遵循“开设一个专业、办好一个教学班、搞好一个生产示范点、培养一批科技骨干、扶植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思路,紧紧围绕粮食、蔬菜、瓜果、养殖等县域主导产业,依托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的26个培训基地及田间学校,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探索形成了资源共享、纵横联动、手段先进、运转灵活、反应快速的“一主多元”的职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富平模式”。

(2)培训方式创新。结合农时季节,采用课堂讲授、实习操作、现场参观、考察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一是集中培训。把培育对象集中起来利用农闲时间,采取集中办班,进行理论授课,开展系统培训。二是现场实践。深入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进行现场指导,使受训学员能在第一时间领会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三是分类指导。根据各培育对象产业规模大小、文化素质高低,技术水平的差异,实行针对性培训。四是引导自学。通过发放技术资料、科普书籍及线上培训等方式引导学员充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五是科技人员帮扶。组织农技人员和受训学员结对子,实现对口帮扶。六是参观学习。组织学员到优秀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开拓眼界和视野。

(3)课程设置创新。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实际,富平县农广校对培训课程进行了优化设置,开设了职业农民阳光心态、礼仪素养、创业跟我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扥课程为主体的公共课、以产业发展和栽培养殖技术实操为主的专业课及能力拓展课,采取必读、选读、点读相结合的形式,理实一体全面培养学员综合素养和务农水平。

(4)考评保障机制创新。建立了完善的高素质农民考核评价机制及指标体系主要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富平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认定考核评分表

通过上述两大创新体系的建立,富平高素质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拓宽了发展理念和思路,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很快,劳动技能不断增强,相应的实现了全县粮食“订单”农业、园区建设、家庭农场等新型适度规模经营、奶山羊等标准化养殖场区迅速发展,促进了新型经营方式和经营体制日臻完善和成熟,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效果明显,也进一步推动了富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建设步伐。

3 县级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纵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但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与任务对标,县级农广校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阵地,也存在着内外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其表现如下:

内在问题是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高素质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但从培训的现状来看,个别学员对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目的性不强,主动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向广度开展难度加大。加之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只看眼前利益,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淡泊。有的农民群众希望通过短期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门技术,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导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向深度开展难度加大。

外在问题是精准扶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短缺。目前,富平县在制定的优惠政策中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而针对高素质农民为对象的扶持政策还不健全,扶持政策范围较窄,主要局限在培育培训、借贷融资,而缺乏政策性的指导工作,在高素质农民比较关心的土地流转、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涉猎较少。同时,对县域主导产业的政策扶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县级农广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力量配置不平衡是制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持续开展的关键因素,在农广校师资队伍中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讲理论观点的多,有实践经验的少,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 县级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对策建议

(1)分类施策,精准开展高素质农民分层分类培训。按照从业性质,新时期高素质农民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这类人员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生产管理规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的农业劳动力。如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各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第二类是专业技能型高素质职业农民,这类农业从业者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从事较稳定的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第三类是社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这类高素质农民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如农业基层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

从改善教育培训供给侧的角度着眼,针对高素质农民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和具体需求,县级农广校应按需精准开展培养,提高针对性、指向性和培育成效。

针对第一类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培训应以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实用专项技术、农村电商、农产品营销、农业供求信息获取与应用等普及性、基础性、实用性培训为主,尽量采用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实操等直观的方式来展开,师资选用上也以实践性较强、较接地气的“土专家”为主,切实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和市场能力,让小农户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融入现代农业大市场。

针对第二类专业技能型高素质农民,则应注重农业经营管理培训、农业企业法人综合素养培训、产业制度与政策培训、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要注重培育市场理念,创新“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园区(公司)”模式,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其规模化发展。

针对第三类社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应加强农业经营发展模式、农业制度及惠农政策解读、市场营销、农村电商、市场管理、农村金融担保等培训外,还应该注重在财务管理、农业产业项目申报、品牌建设、商标注册、政策解读等方面进行对口培训,以提高农业服务能力水平与示范带动能力。

(2)对师资进行有计划地培训,针对性的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高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保障。县级农广校要根据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师资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导师团制度,将与本县农业相关的知名专家教授、技术骨干和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吸纳进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相配套的职业农民专家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育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多种需求。

(3)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训保障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和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领导小组,组长由县级主管领导担任,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并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制度,定期举行联席会专题研究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使农民培训工作逐步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落实扶持政策,强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策扶持是高素质农民的根本保障。要立足县情,做好政策设计,循序渐进,逐步落实。将惠农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在培训资金扶持方面,除中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项资金外,整合国家现代农业改革示范县、园区、产业化、畜牧专项、基层农技体系、人才扶持等各类项目培训资金,采取政府拿一部分、培训单位贴一部分,解决培训经费不足难题,确保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

猜你喜欢
富平县富平农广校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大理州农广校组织参加中央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富平村里唱秧歌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大美富平
新球场
晒秋
富平村里唱秧歌
富平柿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