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植物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2-07-21 09:26范伟伟王青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绿地树种

范伟伟, 王青兰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运城 044000)

随着新时代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城乡一体化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提升城镇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等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为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绘就了一幅壮美的蓝图。

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开拓者和奠基人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应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原则,并强调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社会化”。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做学合一是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1]。结合新时代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及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之一,迫切需要从懂基本理论,重应用能力方面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2],真正实现职业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3],职业与行业发展需要相对接的高职教学目标。

1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园林植物应用能力的主要依据

根据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6年连续三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学生从业岗位类型统计:顶岗实习中从事城乡公共绿地植物栽培与养护、苗木培育、人工林及天然林保护、风景林改造、生态修复绿化工程以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等与园林植物应用相关的学生,占到学生总人数的82%;其余18%的学生顶岗实习主要为园林机械管理、施工资料整编和建筑工程施工等岗位。学生顶岗实习从业岗位现状表明了园林绿化行业对学生从业能力需求的新趋势。结合新时代园林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从业岗位现状和课程教学标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总结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从加强基本理论教学[4],强化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的相互融合,提升学生园林植物应用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5]。

2 学生园林植物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探索

2.1 充分利用校内环境、校外周边湿地环境和学院附近的植物园等绿地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应用调查等,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种类及应用途径的认知兴趣

识别不同用途的园林植物种类并了解其生态学特性,选配不同功能园林绿地适宜的植物种类是园林植物在绿化工程中应用的基本理论依据。顶岗实习中从事识读施工图、配苗、散苗和树木栽植后养护管理岗位者,需具备掌握园林植物类型、用途及生态特性、栽植技术与养护技术等基本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托校内外现有的园林植物类型(独赏树类、庭荫树类、行道树类、防护树类、花灌木类、攀援木类、绿篱类、地被类)、绿地类型(观赏绿地、休憩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坡面防护绿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实训场生产绿地、校园周围水库及周边风景林)以及运城市园林局植物园的苗圃、花圃、竹园和温室花卉等绿地资源,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植物分类与实地调查、园林绿地分类与园林生产、园林绿化实例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过程见表1。该内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为1∶1。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教师巡回指导外,学生可利用校园网、手机花伴侣APP或校园植物二维码树牌等网络资源随时查阅相关内容。

课后以班级为单位将各小组分片完成的实践教学任务进行汇总,将整个校园及周边不同园林植物种类、用途、生态学特性、绿地类型、分布位置及植物选配绿化效果图、调查结果及改进建议等上传班级蓝墨云课堂,在教师指导并予以修正后形成班级共享教学资源。该教学实践过程将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既为校园典型观赏树种根据其生态学特性提高管护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园林植物种类、应用途径及不同生态习性的认知兴趣,为学生在后期学习中认知本地植物种类和园林生产一线植物种类及提升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园林植物的能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2 课堂教学结合实际案例,渗透行业发展新理念,强化学生对不同园林植物特有价值的认知能力

2.2.1 加强学生对典型绿化树种特有用途的认知能力 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以典型园林绿化骨干树种和名贵树种为重点,学习其生长发育规律、生态习性和园林绿化主要用途等,激发学生对特有植物认知的浓厚兴趣。如以国树银杏、江南典型观赏树种凤凰木、山西省省树油松和运城市市花紫薇等树种为重点,结合学生实训对银杏树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名胜古迹地所见银杏古树以及网络资源检索等形式,将银杏树形优美,树干端直,高龄长寿,扇状叶奇特,银杏果和银杏叶的药用价值以及抗逆性极强等特有的观赏、经济和生态保护等独有特性予以详细介绍,让学生从中感悟银杏树作为国树其“中华文明象征、绿化树种明星、经济林木之王和药用树种之冠”的特有价值和文化内涵;借助职教云资源,展现凤凰木“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的独特叶形、花冠,其树冠开张、枝条横展且下垂构成了舒展宽阔的优美树形,学生目睹其独特的树形,使学生加深对该树种独特的观赏性、抗风性及喜高温多湿环境的生态习性的认识。将山西省省树油松和运城市市花月季以拓展学习的形式,结合学生实际所见所闻,结合蓝墨云班课发起头脑风暴,共享学习,掌握油松耐寒特性及月季象征和平、友谊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和关爱植物的生活情趣。

2.2.2 课堂教学融入行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新动态,及时增补行业发展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将2017年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地球卫士奖”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创业建设历程进行讲解,在课前利用蓝墨云交互教学手机软件,将学生喜爱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微视频上传到资源中,学生通过观看深受建设者精神的鼓舞和感染。将当地特有的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金莲花、干枝梅、野罂粟和迎红杜鹃的价值予以重点学习,发起头脑风暴,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观点。强化学生对“适地适树”及不同环境特有植物种类及特有价值的认知,针对运城市干旱缺水及盐碱地总面积大(运城市盐碱地总面积约6.5万hm2)的特殊环境,重点熟悉适宜该特殊环境栽植的耐干旱及抗盐碱性强的各类园林绿化植物种类。通过将理论与行业应用案例相结合教学,提升学生对园林植物的认知深度,明确专业技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有价值,树立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对园林植物的应用能力。

2.2.3 课堂教学加深学习古树名木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价值,增强学生综合认识科学规划、树种选择、生态保护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古树名木属乡土树种,是久经沧桑的“活文物”,也是园林规划中树种选择的主要对象。课堂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在线网络资源,直观学习古树名木的景观效果,提升学生对古树名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以黄陵轩辕庙“黄陵古柏”约5 000余年的生长历史(号称“世界柏树之父”)为例,从生物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认识稀有古树的珍贵性,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又通过以黄山奇松为例,以微视形式认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枝干遒劲、郁郁葱葱的优美树姿;再从黄山千峰万壑地貌皆为奇松的特性认识黄山松依势而为的独特松姿: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一幅幅绝妙震撼的天工雕琢景致画面无不蕴含着植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树立敬畏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建设理念,提升了学生对园林植物“地”与“树”相统一的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

2.3 通过观察植物解剖构造,提升学生对园林植物内部构造的认知水平,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栽培管理技术

以女贞叶横切面和椴数茎横切面为例,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等细胞组织结构;观察茎的皮层组织、韧皮部、木质部、髓心和髓射线等组织结构,通过手机拍照、手工绘图等认识细胞组织结构的具体部位。通过认识植物内部微观结构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水分运输规律,帮助学生对苗木保护与修剪、大树软包装移植、特殊栽植环境改造、树体保护措施和嫁接等栽培管护措施的理解与掌握。

2.4 结合本地典型绿地类型,集中时间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园林植物的实践技能

结合运城市盐湖区园林绿化的典型绿地类型,集中3天时间赴盐湖风景区、盐湖区特色公园航天公园、盐湖区大型公园禹都公园、小游园盐湖园、恒鑫花卉市场、运城市园林局苗圃基地以及盐湖区禹西路道路绿化典型地段等绿地进行现场教学,实地认识当地园林植物类型,包括乡土植物、引种植物及驯化栽培植物种类等,不同绿地植物选择和配置形式等。熟悉各类园林绿地的功能、树种选择特点以及不同绿地园林植物配置的景观效果等。

通过现场实地教学,学生收集并汇总了适宜运城市盐湖区栽培的园林绿化树种、园林花卉及草坪草等植物种类共计120余种。为盐湖区周边区域绿化工程提供了可供借鉴选择的植物种类。生产一线实地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可将园林植物应用中的“园林植物分类、植物选配、特殊栽培技术与管护”等有关内容相互融合,增强了学生灵活应用园林植物理论的基本能力。

另外,通过布置课外实训任务,如观察典型植物物候期、调查当地风景区乡土植物类型以及对家乡典型绿地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等,利用蓝墨云交流互动,激励学生养成处处关注植物,在实践中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微观和宏观等的相互结合,从提高学生园林植物应用能力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学习。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使教学过程既需要有良好的实训环境支撑,如园林植物栽培教学示范实训园、专类园实训基地以及苗圃实训基地等条件,同时又必须与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技术的应用相衔接。随着园林绿化中新培育植物种类的急剧增多,植物栽培新技术以及信息化、自动化等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推广应用,为教学服务于行业发展、教学突出职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新途径,为学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能力基础。

表1 校园及周边园林植物调查与选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绿地树种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