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误食钩吻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2022-07-22 10:42谢雅文陶晓宏贾海梅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鸭汤苏某南安市

谢雅文,陶晓宏,贾海梅*

(1.南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泉州 362300;2.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4)

钩吻,又名断肠草,因其外表与其他可食用中草药相似,常发生因误食导致的中毒事件,多发生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1]。2021年2月28日20时50分,根据福建省南安市某医院报告,该院2月28日18时45分起陆续接诊7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怀疑与食用中草药炖鸭汤有关,其中首诊病例于2月28日20:05不治身亡。为了解事件波及人员及范围,确认是否是食物中毒,或了解中毒的原因,福建省南安市疾控中心于21时30分赶赴现场开展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定义

2021年2月28 日至3月2日,某村居民中出现头晕、恶心,或伴有眼睑下垂、呼吸困难、四肢抽搐、发绀及昏迷等任一症状或死亡,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神经系统中毒者。

1.2 病例搜索

通过查阅该镇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卫生院和某医院等)的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食源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以及访谈相关医生护士等方式搜索病例。

1.3 调查方法

1.3.1 流行病学调查

(1)采用《聚餐引起的食物安全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对共同就餐者的基本情况、就餐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就诊经过等进行调查,并按病例临床表现和救治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轻、中、重及死亡4个等级[2]:①轻级,患者出现恶心症状,无需采取洗胃等临床急救措施;②中级,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无需采取洗胃等临床急救措施;③重级,中级患者必须采取洗胃等临床急救措施;④死亡,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暴露因素与发病的相关性。

(2)调查该地区既往是否出现类似的中毒情况。

(3)对参与救治的医生与护士进行访谈,了解病人临床表现及救治情况。

1.3.2 现场卫生学调查

现场卫生学调查包括调查可疑中毒食物的原料及其来源、加工烹调方法、厨房卫生状况等。

1.4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例家中当天晚餐剩余可疑食物样本以及饮用水样本送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毒鼠强、氟乙酰胺、亚硝酸盐、氰甙类化合物及钩吻碱植物毒素检测,同时送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证;采集病例血液和尿液样本送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钩吻碱植物毒素。钩吻碱检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检验。

1.5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Spearman秩和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情概况

通过搜索发现2个家庭(共8人)中有发病,发现病例7例,罹患率87.50%(7/8)。7例病例中死亡1人,门诊留观治疗5人。

2.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2.1 中毒与诊疗经过

2月28日17 时苏某与儿子进餐,17:20苏某吃完饭后便躺于床上,期间未述说有身体不适,家人认为其是颈椎不适躺于床上,苏某平常胃肠功能不好,有颈椎病史。17:30洪某与其余5名病例进餐,18:00苏某病情加重,随即被送往南侨医院就诊。在8名共同就餐者中,苏某最早出现症状,除洪某外,其余6人也陆续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苏某经抢救后不治身亡,其余出现症状的6名病例,经医院催吐、洗胃等治疗后均好转。

2.2.2 临床表现

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头晕(71.43%)、恶心(42.86%)、眼睑下垂(42.86%)为主,见表1。

表1 南安市蓬华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临床特征分析

2.2.3 病例分布

首发病例于2月28日17时20分发病,末例病例于19时10分发病,首、末例发病时间间隔为110 min,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图1)。第一次进餐时间为12月28日17时,第二次进餐时间为17时30分,最短潜伏期20 min,最长潜伏期130 min,平均潜伏期64.20 min。

图1 南安市蓬华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曲线

7例病例中,年龄中位数为36岁(7~47岁)。男性4例,女性3例,男女性别比为比为1.33∶1。病例分布在两个家庭中。

2.2.4 卫生学调查

所有患者均有共同就餐史,就餐的食物包括鸭汤、米粉、炒白果,其中共同就餐的食物为鸭汤,且未进食鸭汤者不发病,故初步判断引起本起中毒事件可疑食品为鸭汤。洪某于2月28日15点左右将鸭肉、姜片、“纸皮藤”洗净后放入锅中炖,并自述当天不舍得喝鸭汤。鸭子为洪某圈养在离家约500 m处的田里,鸭圈离地约70 cm,鸭圈内无任何杂草,从不放养,鸭圈外有杂草,但未发现断肠草及类似杂草。“纸皮藤”于街边流动摊点购买(已购买较长时间,具体向谁购买已记不清),购买了一整捆,之前有食用该捆草药炖的汤,无异味,也未出现身体不适。当天剩余3小根全部炖入汤中,发现该汤有苦味。

2.3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为验证假设,开展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调查人员向共同进餐者询问了当晚进食的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食用鸭汤组罹患率与未食用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南安市某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回顾性队列研究

食用鸭汤量与疾病临床分级具有正相关,Spearman检验,临床分级与鸭汤的进食量的秩相关系数rs=0.96,P(0.001)<0.05,详见图2。

图2 南安市蓬华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病例临床分级与摄入量相关性

2.4 实验室检测情况

现场采集剩余鸭汤170 mL、白果1份、饮用水350 mL、汤中剩余草药根1段。泉州市疾控中心对采集的鸭汤、白果、饮用水样品进行毒鼠强、氟乙酰胺、亚硝酸盐和氰甙类化合物检测,均未检出;采用气质联用仪对鸭汤及汤中剩余“草药根”进行检测,检出可疑物质图谱与钩吻碱质谱标准谱库比对相似度达99%以上,随后将样品送至福建省疾控中心检测确证。

福建省疾控中心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验方法对鸭汤进行检测,同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开展比对测试,确定鸭汤中检出较高含量的钩吻素甲。病例血液/尿液样本未检出钩吻。

3 结论与讨论

依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采样以及检测结果,认为本起事件为一起误食含有钩吻素甲的鸭汤引起的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病例7人,中毒餐次为2月28日晚餐,致病食物为中草药炖鸭汤,毒素为钩吻素甲。

钩吻生物碱植物毒素中毒的潜伏期短,中毒后可立即出现症状,一般在2 h内发病[3],钩吻素甲(钩吻碱)为剧毒植物钩吻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中毒临床表现有眩晕、肌肉无力、呼吸肌麻痹、散瞳、眼睑下垂、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及心率加速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本次中毒事件病例间有共同用餐暴露接触史,7名病例用餐地点相同,且有中草药炖鸭汤共同进食史,症状轻重程度与进食量呈现正相关,未食用者未发病。此外,泉州市疾控中心采用气质联用仪对鸭汤及汤中剩余“草药根”进行检测,检出可疑物质图谱与钩吻碱质谱标准谱库比对相似度达99%以上;经福建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鸭汤中检出较高含量的钩吻素甲。病例发病潜伏期、临床表现符合钩吻素甲中毒发病特征。

中毒原因可能来源于患者所购“纸皮藤”中混入的其他有毒植物(断肠草)根茎,由于该“纸皮藤”购买时间久且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因此无法追溯钩吻混入“纸皮藤”的生产流通环节途径。据了解,该镇有食用“纸皮藤”炖汤的习惯,“纸皮藤”学名葡蟠,根、叶可入药,能清凉解毒,治跌打损伤,腰痛。既往未发现有食用“纸皮藤”炖汤引起的中毒病例。该镇有“纸皮藤”、钩吻生长,晒干后的“纸皮藤”与钩吻根茎,外形相似,较难分辨,容易造成误食中毒。因此,建议倡导当地居民健康饮食,切勿私自采摘、购买陌生野生植物,购买药材到正规药店购买。

钩吻的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碱,包括钩吻素甲、钩吻素丙、钩吻素丁、钩吻素戊及钩吻素子等[4]。中毒机制主要是抑制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脑与脊髓的运动中枢,使中毒者呼吸肌麻痹从而引发呼吸衰竭,还能作用于迷走神经,引发心律失常[5]。钩吻毒性强,目前无公认的特效药,造成公共卫生危害较大,南安该镇丘陵山地居多,植物资源丰富,故应加强对有毒植物的警觉性和基本辨认能力,普及误食中毒后紧急处理知识是减少此类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鸭汤苏某南安市
南安市首批石材产业星级人才初步人选公布
手心总出汗喝点老鸭汤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走进福建省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南安市崎峰小学
鱼鸭汤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走进福建省南安市国专中心小学
送汤
欺骗他人抛弃拾得物后趁机占有的行为定性
严某是否应承担孩子的抚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