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配合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型疗效研究

2022-08-10 08:46文清华张晓斌文建淑文洪博蒋祖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阻型督脉汤加减

文清华,张晓斌,文建淑,文洪博,蒋祖红

(1.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重庆 石柱 409100;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山东 济南 250001)

强直性脊柱炎(AS)为临床的常见病,以乏力、下腰痛为主要表现,近年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不断变化,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本研究用督灸配合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AS寒湿痹阻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68例,均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4例。对照组男53例,女31例;年龄19~32岁,平均(25.64±1.27)岁;病程1~3年,平均(2.27±0.15)年。观察组男54例,女40例;年龄20~33岁,平均(25.71±1.34)岁;病程1~4年,平均(2.34±0.1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3]中AS有关标准。伴有下腰痛、乏力等症状。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寒湿痹阻型AS相关诊断。主症见脊背疼痛、肢体困重、晨僵遇寒加重,次症见小便清长、口淡不渴、关节肿胀,舌淡苔白,脉滑。

排除标准:对使用药物过敏,依从性较差,存有严重的脊柱关节畸形。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药用党参、黄芪各18g,当归、熟地、赤芍、独活、姜黄、桑寄生、木瓜各15g,川芎、桃仁、土鳖虫、白芷、火麻仁各10g,红花、甘草各6g,细辛、全蝎各3g。水煎,取汁300mL,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持续用药8周。

观察组加用督灸。取大椎到腰俞穴,患者取俯卧位,显现脊背部,对选取穴位进行消毒,将生姜泥铺于大椎到腰俞穴,并放置艾柱,点燃两端与中点,1次1h。灸后以干毛巾擦净,若皮肤有水泡发生,则用进行消毒后的毫针刺破,等到结痂自动掉落。1周1次,连续治疗8周。

3 观察指标

脊柱活动度。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参照《中华风湿病学》[7]测量脊柱侧弯度、胸廓扩张度、指地距、枕墙距。

炎性因子水平。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5mL静脉血,离心获取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达、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进行疗效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症状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大于等于95%。显效:症状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94%。有效:症状略微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69%。无效:症状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脊柱侧弯度(cm) 胸廓扩张度(°) 指地距(cm) 枕墙距(c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4 10.36±1.48 14.28±1.79 3.42±0.39 4.08±0.51 36.68±8.74 25.32±6.38 4.78±0.63 3.27±0.46观察组 84 10.42±1.52 16.07±2.24 3.38±0.32 4.57±0.62 36.75±8.89 19.47±5.59 4.84±0.69 2.54±0.38 t 0.259 5.722 0.727 5.594 0.052 6.321 0.587 11.213 P 0.796 0.000 0.468 0.000 0.959 0.000 0.557 0.000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 CRP(mg/L)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4 25.39±4.27 18.34±3.46 39.35±5.44 28.53±3.67观察组 84 25.46±4.38 13.56±2.89 39.46±5.57 23.24±3.21 t 0.105 9.718 0.130 9.944 P 0.917 0.000 0.897 0.000

6 讨 论

AS属中医“骨痹”范畴。多是由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水湿内停,关节肿胀,外感六淫,日久聚痰,阻于经络,气滞血瘀,痰淤互结,内侵骨髓,伏于督脉所致,以寒湿痹阻型为主,故需施以滋肝补肾、化瘀通络、祛风散寒之法[7]。蠲痹通幽汤加减为我院的经验方,方中党参可补血生津、补脾肺气,黄芪具有排脓止痛、强筋壮骨的效果,当归有散寒止痛之效,熟地滋阴补血,赤芍、川芎、桃仁、白芷活血祛瘀,独活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等作用,姜黄通经止痛、破血行气,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木瓜舒筋活络,土鳖虫破血逐瘀,火麻仁补益虚劳,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甘草补脾益气、缓解止痛,细辛祛风止痛,花椒温煦散寒。诸药配伍,共奏滋补肝肾、活血散瘀、舒筋壮骨之效,进而有效改善脊柱活动度。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当归等能够有效清除机体的氧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充分发挥抗炎功效,从而有效减轻炎性反应[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脊柱侧弯度、胸廓扩张度高于对照组,指地距、枕墙距、CRP、TNF-α低于对照组,提示督灸配合蠲痹通幽汤加减在寒湿痹阻型AS治疗中效果确切,能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效改善脊柱活动度。其原因为AS属督脉病,督灸作为中医特色外治法,循督脉施灸可直达病灶。督脉属肾,肝肾同源,对督脉进行针灸,可有效调节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以此激发肾间动气,从而达到温阳补肾、壮骨强脊之效,有效提升脊柱活动度。督灸过程中用生姜泥能够起到强效的破血逐淤之效,生姜的姜辣素、姜醇等成分具备良好的消炎功效,借助艾柱燃烧的温和热力,可更好的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有效控制病情[9]。

综上所述,督灸联合蠲痹通幽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AS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改善脊柱活动度。

猜你喜欢
阻型督脉汤加减
瓜蒌红花甘草汤加味治疗瘀血痹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应用DCE-MSCT扫描鉴?别诊断小肝癌及肝硬化再生结节的可行性研究*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