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2022-08-10 08:47温鸿源戴怡奇夏婷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经筋肌张力冲击波

温鸿源,戴怡奇,杨 冰,夏婷婷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康复科,广东 肇庆 526200)

脑卒中后常伴有不同程度肌张力增高,从而引起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痉挛、肌肉挛缩、关节畸形、僵硬等,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1],目前针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有药物治疗及物理康复治疗,其中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利用冲击波能量定点刺激肌肉、筋膜、肌腱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本研究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1例,均为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4~72岁,平均(53.25±4.70)岁;病程2~11个月,平均(7.16±1.81)个月;左侧肢体异常11例,右侧肢体异常29例。试验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3~72岁,平均(53.38±4.69)岁;病程2~12个月,平均(7.22±1.84)个月;左侧肢体异常12例,右侧肢体异常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肌张力增高[3]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肌张力增高;②针刺部位皮肤存在皮疹或过敏;③认知、沟通能力、感知异常;④合并严重骨折或关节炎症;⑤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等严重衰竭。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Uniphy Elektromedizin Gmbh,Shock Master500)进行治疗。嘱患者仰卧并将患侧肢体自然放置,设置输出压力、脉冲、频率分别为1.5bar、1500转/次、8Hz,由专业康复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位置并涂抹耦合剂,医师将探头从肌肉起始点沿着肌肉行走方向缓慢移动,移动过程中对肌肉缓慢施加压力,以患者耐受为度,冲击区域包括患侧上肢、下肢、手腕部、腹部等痉挛肌群,每日1次,治疗持续4周。

试验组联合经筋针刺治疗。嘱患者取仰卧位,由专业针灸医师采用0.25mm×40mm华佗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进行经筋针刺,首先医师用拇指与食指寻找患侧肢体压痛点,以关节周围肌腱为主,每次选择6~8个压痛点顺肌肉行走方向进行斜刺,每间隔五分钟给予提插捻转等手法加强得气,手法轻重以患者耐受为度,上肢肌张力增高联合曲池穴、合谷穴、手三里穴,下肢肌张力增高联合足三里穴、丰隆穴、绝骨穴,每穴均留针25min,每日针刺1次,1周连续针刺5日,连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治疗后1个月根据临床症状与肌张力恢复情况评估疗效[4]。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肌张力下降2级以上且肢体痉挛症状缓解为有效,临床症状消失且肌张力恢复正常为显效。

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估上下肢运动能力,上肢评分范围为0~66分,下肢评分范围0~34分,得分越低表示运动能力越差。

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估其生活能力[5],具体包括饮食、洗澡、步行、如厕等10个日常生活项目,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

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估痉挛情况,评分范围为0~16分,得分越高表示痉挛程度越重。

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用徒手肌力测定评分(MMT)评估肌力,评分范围为0~20分,得分越高表示肌力恢复越好。

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用改良Asworth指数评分评估屈指肌群、屈腕肌群、屈肘肌群肌张力,得分范围为0~5分,得分越高表示肌张力越高。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运动能力、肌力及痉挛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运动能力、肌力及痉挛情况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运动能力、肌力及痉挛情况比较 (分,±s)

组别 例 下肢FMA 上肢FM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6.15±2.08 25.29±2.09*16.62±3.10 26.72±2.11*试验组 41 16.14±2.07 31.51±2.05*16.31±3.08 33.05±2.14*t 0.022 13.518 0.451 13.405 P 0.983 <0.001 0.653 <0.001

续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屈指肌群 屈腕肌群 屈肘肌群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15±0.08 3.69±0.09* 4.62±0.10 3.72±0.11* 4.06±0.13 3.54±0.39*试验组 41 4.14±0.07 3.31±0.05* 4.60±0.08 3.45±0.14* 4.08±0.11 3.10±0.07*t 0.598 23.411 0.992 9.664 0.747 7.026 P 0.552 <0.001 0.324 <0.001 0.458 <0.001

5 讨 论

脑卒中可导致运动神经元异常从而引起肌张力增高,影响患者肢体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目前常采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进行康复治疗,利用冲击波刺激局部肌肉及肌腱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6]。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多为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筋脉失养,治疗以活血通络、疏通筋脉为主,其中经筋针刺可通过选择局部压痛点联合基础穴位改善局部气血,促进肌肉及肌腱恢复正常血液循环,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有望提高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治疗效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可改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经筋为十二筋脉气血输注于筋肉骨节之所,经筋针刺可疏通骨节附近气血,使肌肉得到濡养,从而减少痉挛;其次肌纤维异常可导致肌张力增高引发疼痛,而疼痛可加剧肌肉紧张发生痉挛,经筋针刺有镇痛作用,可抑制疼痛与肌肉痉挛的恶性循环模式,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可改善治疗效果。

治疗后试验组上下肢FMA、MBI及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可改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痉挛情况。分析原因经筋针刺中曲池可调节阳明大肠经气血,对于上肢痹痛不遂效果良好,联合压痛点斜刺,可改善上肢功能;足三里为阳明胃经穴位,可改善下肢痿痹并调节患者免疫,增强下肢功能及肌力,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其生活能力;经筋针刺可加强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刺激效果,二者协同改善肢体功能。

治疗后试验组屈指肌群、屈腕肌群、屈肘肌群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可改善肌张力,分析原因一方面经筋针刺可加强经筋活动关节及约束骨骼的作用,还可疏通瘀滞的气血并缓解痉挛,通过其镇静作用抑制亢进的脊髓反射[7],降低肢体肌张力,另一方面机体阴经筋与阳经筋是相互拮抗的关系,经筋针刺可调节二者之间的平衡,帮助阴阳经筋协调作用于关节肌肉[8],从而改善肌张力。

综上所述,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肌张力并改善肌力与痉挛,提高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经筋肌张力冲击波
梁清华教授扩肛法治疗肛肠经筋病经验探析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半月板撕裂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