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踝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2-08-11 09:26李志鹏邓辉琳麦光怀崔淑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膜炎足踝冲击波

李志鹏,邓辉琳,麦光怀,崔淑仪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佛山 528211)

足底筋膜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的一种,是常见的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该病的高发人群是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现阶段,针对足底筋膜炎的发病机制还没有统一定论,一般认为与扁平足、骨刺、过度跑步、负重站立、肥胖等因素有关[2]。当前,临床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常用方案包括跖腱膜伸展锻炼、矫形鞋垫、封闭治疗、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以缓解疼痛程度,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存在较高复发率[3]。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突出优势是治疗周期短、无并发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研究证实,体外冲击波疗法在网球肘、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跟腱炎等软组织疼痛疾病的治疗中均收获了较好效果[4]。本研究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踝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2 例足底筋膜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 岁;单侧病变;符合足底筋膜炎诊断标准;病程≥2 个月;跟骨无骨刺;近期无局部注射及松解手术治疗史;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高弓足或扁平足等足弓异常;患足存在外科手术史;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精神类疾病;合并足部外伤、皮肤感染及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存在局部神经压迫及坐骨神经痛。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31~52(44.56±9.68)岁;身高161~180(169.42±7.31)cm;体质量指数21~26(24.39±2.14)kg/m2;病 程2~6(4.02±1.06)个月;足长23~27(25.11±1.36)cm。研究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32~53(44.71±10.02)岁;身高162~179(169.33±7.09)cm;体质量指数20~26(24.42±2.27)kg/m2;病程2~6(3.91±1.03)个月;足长23~28(25.28±1.42)c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引导患者保持坐位或仰卧位,超声下明确穿刺路径,保证穿刺针能够准确穿刺到跟骨内结节压痛最大部位的足底筋膜,然后注射2 mL 的2%利多卡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856)及1 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60),治疗6 周。

研究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瑞士EMS 电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型号:Swiss DolorClast Smart,国械注进20162260355)进行治疗:通过超声定位痛点,压强、冲击次数、冲击波频率、能量密度分别设置为100~200 kPa、1~2 千次、60 次/min、0.18~0.28 mJ/mm,结合患者耐受力对冲击剂量、工作电压进行调节,每次15 min,每周1 次,治疗6 周。

1.3 观察指标

(1)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临床疗效,其中治愈标准为VAS 评分降低超过75%;显效标准为VAS 评分降低50%~75%;有效标准为VAS 评分降低25%~49%;无效标准为VAS 评分降低在25%以下[5]。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通过VAS 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6 周后疼痛程度,VAS 分数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3)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足踝功能量表(AOFAS)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6 周后的足踝功能改善情况,该量表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足踝功能改善效果越佳[6]。

(4)统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6 周后的双足压力差并比较,采用CyberMedic GAT 系统测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VA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6 周后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VAS 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AOFA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AOF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6 周后的AOFA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AOFA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AOFAS 评分对比[(),分]

2.4 两组双足压力差比较

两组治疗前双足压力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6 周后的双足压力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双足压力差对比[(),%]

表4 两组双足压力差对比[(),%]

3 讨论

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是负重期间足跟位置存在不适、疼痛等,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位置[7]。在长时间静止不动后,患者行走时足跟部会伴有肿裂感,迈步后疼痛症状随之加剧,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感会有所缓解,但随着站立时间及行走距离增加,疼痛感又会进一步加重[8]。近年来,足底筋膜炎在我国的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寻找该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然是研究热点。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因疗程短、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等优势,目前在众多方法中仍是最常用的控制足底筋膜炎患者足跟疼痛的方案,但其在足底筋膜损伤修复方面的效果不甚理想,且存在诱发脂肪垫萎缩、足底筋膜断裂等并发症风险[9]。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治疗方案结合了医学与物理学,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相比,其具有治疗风险低、非侵入性、并发症少等优势[10]。并且体外冲击波治疗可对足底筋膜组织加以重塑,从而更有效地将炎症消除。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6 周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6 周后的AOFA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足底筋膜炎治疗中使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在优化治疗效果、缓解疼痛程度方面更具优势,并可有效改善足踝功能。分析原因为,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关键在于将神经刺激消除,松解粘连挛缩,缓解无菌性炎症,而体外冲击波治疗期间所产生的机械效应与热效应,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及局部血液循环,对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加以缓解[11],同时,通过对足底筋膜产生按摩、热作用,达到减小肌张力、缓解疼痛挛缩、松解粘连的目的。此外,冲击波进入患者机体后,差异化机械应力效应能够产生于不同组织界面,突出表现是对组织细胞产生差异化的拉应力及压应力,而压应力可促使细胞弹性变形,加速细胞摄氧,拉应力可将组织松解,进而改善微循环。另外,研究组治疗1、6 周后的双足压力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于,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产生空化效应,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疏通闭塞微细血管,促进生长因子释放,重新活化原始干细胞,提升成骨细胞活性[12]。另外,经介质将体外冲击波能量传至病变位置,促进受冲击处微循环及毛细血管循环加快,进一步使细胞携氧能力加强,促进足底筋膜等软组织加速愈合,从而收获更理想的远期效果。

综上所述,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可有效改善足踝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优化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膜炎足踝冲击波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冲击波联合中药蜡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崴脚”
跑步健身须坚持足底筋膜炎添乱要设防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贴墙训练护足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