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贝那普利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8-11 07:44梁美玲林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1期
关键词:钠片库巴缬沙坦

梁美玲 林文

525000 茂名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1,广东茂名

525000 茂名市中医院中医内科2,广东茂名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肌功能、结构改变而引起心室射血、充盈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我国>65岁人群发生CHF 的概率高达3%~13%[1]。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虽然为CHF 的治疗奠定了基础,但近年来,临床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CHF 治疗中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病情具有显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盐酸贝那普利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CHF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茂名市中医院CHF 患者48 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男15 例,女9 例;年龄38~60 岁,平均(49.58±6.43)岁;病程1.4~6.5年,平均(3.82±0.84)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14例,Ⅲ级10例。参照组男14 例,女10 例;年龄39~58 岁,平均(49.52±6.41)岁;病程1.6~6.2年,平均(3.85±0.81)年;NYHA分级:Ⅱ级13例,Ⅲ级1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CHF的诊断标准[3];②NYHA分级在Ⅱ~Ⅲ级;③意识清醒、对答切题者;④年龄在18~80岁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②合并心脏瓣膜疾病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存在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者;⑥研究前1周接受过强心治疗者;⑦近6个月接受心脏手术者;⑧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者。

方法:参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292),口服,初始计量2.5 mg,1次/d,若心力衰竭症状未能有效缓解可在2~4 周后将剂量调整为5 mg,1 次/d,共治疗8 周。观察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90002),口服,100 mg/次,2 次/d,以收缩压维持在100~120 mmHg 为标准,共治疗8 周。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a.显效:NYHA分级提高2级以上;b.有效:NYHA分级提高1 级以上;c.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③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包括血清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C)。抽取患者3 mL 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5 min后,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NP、CysC。④不良反应:统计肝功能异常、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LVEF、LVEDD 及LVES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 高于参照组,LVEDD、LVESD 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LVEF(%) LVEDD(mm) LVESD(mm)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24 31.52±2.62 48.62±3.62 18.747 0.000 62.82±5.92 45.92±1.62 13.489 0.000 75.92±6.66 62.52±4.13 8.377 0.000参照组 24 31.56±2.59 38.62±2.84 8.998 0.000 62.86±5.89 56.26±3.82 4.606 0.000 75.96±6.59 69.26±5.04 3.956 0.000 t 0.053 10.647 0.023 12.208 0.021 5.067 P 0.958 0.000 0.981 0.000 0.983 0.00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BNP、Cys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CysC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s)

组别 n BNP(ng/L) CysC(mg/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24 368.26±28.64 252.16±12.06 18.303 0.00 1.78±0.24 1.12±0.16 11.210 0.000参照组 24 369.11±29.64 308.26±24.31 7.776 0.000 1.79±0.23 1.49±0.20 4.822 0.000 t 0.101 10.128 0.147 7.077 P 0.920 0.000 0.884 0.000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讨 论

CHF 是心瓣膜病、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具有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具体表现为体循环、肺循环淤血、劳力性呼吸困难及疲乏等,早期给予常规药物干预可缓解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常规抗心衰药物难以控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5]。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HF患者的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6]。目前,临床普遍认为CHF 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血流动力学紊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CHF 患者心肌纤维化、左室重塑、肺水肿及心功能不全等病理改变[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CHF 患者病情改善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CHF治疗中效果确切。原因分析如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是目前欧洲心脏学会、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的Ⅰ类药物,预期可取代ACEI。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这种适应性重塑可以确保心脏射血并维持身体的血液供应,但从长远来看,心肌失代偿会使血液射出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由此说明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是控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正常情况下LVEF与心肌收缩力≥50%呈正相关,若<50%则表示左心室功能不全。相关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抑制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对心血管重塑进行预防和逆转,从而增加LVEF[8]。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由沙库巴曲、缬沙坦以1∶1 组成,前者可有效降低脑啡肽酶活性,升高利钠肽水平,起到扩张血管、利尿及排钠作用,后者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发挥利尿、排钠功效,抑制心肌重塑以及醛固酮释放,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治疗后,患者肝功能、血压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种药物联合,协同作用,优势互补,可有效缓解CHF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9-10]。

综上所述,CHF 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BNP、CysC 高表达,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钠片库巴缬沙坦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苓泽痛风汤联合洛索洛芬钠片、秋水仙碱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左甲状腺素钠片:早起吃还是睡前吃
不同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妊娠合并甲减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