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放疗后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2-08-11 07:44陈玲余建芝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循证肺癌满意度

陈玲 余建芝

431900 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肿瘤二科,湖北钟祥

肺癌属于危险性极高的一类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疾病,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措施有外科手术、化疗以及放疗。放疗的应用较为普遍,该方法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并改善预后。然而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由于治疗周期长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强烈,使得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如呼吸困难、腹泻、放疗性皮疹、皮肤瘙痒以及胸闷气短等,对于患者的放疗依从性和放疗效果均造成影响。为放疗肺癌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服务,是缓解或消除其放疗不良反应以及提升其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常规护理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然而多数为机械性的护理,缺乏护理的针对性以及全面性[1]。循证护理是近年来的新型临床护理模式,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明确循证问题,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可提升护理服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本研究对比放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 例放疗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59.6±1.3)岁;患病时间3~16个月,平均(8.2±0.4)个月;疾病类型:肺腺癌15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3 例,小细胞肺癌4 例,大细胞肺癌3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44~75 岁,平均(59.5±1.3)岁;患病时间2~16 个月,平均(8.3±0.4)个月;疾病类型:肺腺癌17 例,鳞状上皮细胞癌12 例,小细胞肺癌4 例,大细胞肺癌2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肺癌的疾病判定标准;②患者于本院接受放疗;③患者预计生存期≥6 个月;④患者对研究方案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完善;⑥患者的精神状态正常,具备正常的语言沟通、认知能力和听力等。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③确诊有精神疾病,存在认知、语言等方面障碍者;④拒绝配合护理问卷调查等工作者;⑤随访中途失访者;⑥合并重要脏器功能病变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放疗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身体疲乏以及餐后胀满等。根据其反应情况提供对症护理,如药物干预、饮食调整等。并在患者放疗期间进行口头健康宣教,给予日常饮食指导、环境卫生护理和日常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如下:(1)循证问题:负性情绪、胃肠道反应、呼吸系统反应、放射性皮肤反应以及癌因性疲乏等。(2)循证支持:搜索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库,并以肺癌、放疗、并发症等作为检索关键词,查阅文献资料,针对资料的实用性以及可靠性等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等,制定完善的循证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实施:①心理护理:与患者充分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尽快争取患者的充分信任。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运用语言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如正面说教法、典型病例列举法以及转移注意力法等,改善其负性情绪。②癌因性疲乏护理:了解患者癌因性疲乏产生的因素,如疼痛、药物不良反应、日常饮食与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并加强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重点讲解放疗以及癌因性疲乏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放疗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③放射性食管炎护理:加强患者饮食指导,结合其体质量、病情状况计算总热量,并严格依据食物交换法对其日常膳食进行合理安排,以牛奶、软面条等半流质食物为主,叮嘱患者禁止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在进餐后保持半卧体位,防止发生食物反流。④皮肤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放疗期间的皮肤状态,针对出现的干性脱皮、湿性皮炎以及局部水疱等给予对症处理,叮嘱其避免用手抓挠以及用肥皂进行擦洗,防止皮肤受到冷热刺激,可建议患者穿着棉质柔软的内衣。⑤骨髓抑制护理:向患者讲解骨髓抑制发生的原因,并遵循医嘱为其提供用药治疗,确保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指导其日常选择软毛牙刷,维持二便畅通。⑥呼吸系统护理:病房需要定期开窗通风,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结合温度变化指导患者随时增减衣物,预防受凉感冒。给予患者日常营养指导和运动锻炼指导,提升其体质并改善免疫力。鼓励患者进行心肺保健、呼吸操锻炼,预防放疗期间发生放射性肺炎。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如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恶心呕吐、牙龈出血及呼吸困难。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患沟通、病区环境质量、并发症预防、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主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以及整体印象等方面;总分为100分,具体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以及护理4周后的负性情绪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AS≥50分、SDS≥53分即可判定为患者焦虑或抑郁,且最终得分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倾向程度越重。④利用自护能力量表(ESCA)对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其中包含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以及自我护理技能,总分为0~172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5 47.95±3.62 40.03±0.15 49.06±2.15 41.25±0.52对照组 35 47.96±3.60 45.13±1.18 49.05±2.17 44.95±2.08 t 0.635 6.371 0.339 5.157 P 0.295 0.013 0.265 0.019

两组患者ESCA 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ESC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5 86.59±10.16 146.35±11.17对照组 35 87.16±10.25 105.32±12.08 t 0.259 13.635 P 0.365 0.000

讨 论

放疗是肺癌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在改善其生存时间和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放疗的周期较长,在此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例如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等,对于患者生存质量造成影响,也不利于患者放疗依从性的提升[2-3]。所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舒适状态至关重要。常规护理在应用中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导致患者对护理效果并不满意。循证护理是一种更为科学的现代化临床护理模式,以循证理论为基础,提出相关的循证问题,积极探寻实证,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临床护理经验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从而满足患者的多方面护理需求,重点对于放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加强护理干预,规避相关风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放疗效果和安全性[4-5]。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护理对比,运用循证护理能够更好地提升肺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负性情绪也是困扰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护理后SAS、SDS评分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护理对比,循证护理的应用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方面效果更为突出。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自护能力评分均比较低,在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提升,并高于同期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的运用更有利于提升放疗肺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原因在于循证护理中更具针对性以及科学性,可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指导,同时通过明确循证问题能够使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规范性和个体化,有助于增强患者在自我情绪管理、饮食管理及皮肤护理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护理能力,因此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放疗肺癌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前者更有利于降低化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循证肺癌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循证护理》稿约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