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2-08-11 07:44杨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人性化下肢骨折

杨敏

252300 山东省阳谷县中医院手术室,山东阳谷

骨质疏松和退行性病变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随着老年人髋部肌群退变和骨质疏松,当下肢出现扭转、跌倒或者受到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发生骨折[1]。老年骨折患者中,下肢骨折约占70%,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的骨折状况[2]。老年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手术的开展[3]。本研究观察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山东省阳谷县中医院2018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自愿配合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59~81 岁,平均(70.3±2.2)岁;其中股骨干骨折13例,股骨近端骨折17 例,胫腓骨骨折9例;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5例。研究组男28 例,女11 例;年龄60~82 岁,平均(70.1±2.5)岁;股骨干骨折12 例,股骨近端骨折16 例,胫腓骨骨折11 例;合并高血压11 例,糖尿病5 例,冠心病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检查符合老年下肢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①肺部感染者;②精神疾病者;③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者;④其他严重合并症者。

方法:(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①病房接到住院处通知后,立即为患者安排床位,向患者介绍住院需知、相关规章制度及病区环境,介绍管床医师和护士,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②入院前3 d 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及呼吸,2 次/d。3 d后监测改为1 次/d。体温>37.5℃,4 次/d 监测。急诊患者应该立即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③根据病情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建议。急腹症患者未确诊前禁用止痛剂或其他措施,根据医嘱留取标本并送检。(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措施如下:①加强手术前的护患沟通: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4]。手术前1 d,护理人员到病房了解患者病情和各项检查结果,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心理及精神状态评估其手术耐受力,提前做好治疗应对措施,预防潜在性疾病在手术过程中加重病情。②手术器械、手术用物、手术室环境的准备:手术室的温湿度需要提前调到患者感到舒适的程度。术前协助患者摆放适当的手术体位并做好保暖措施。手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工作,全程跟踪手术进程。手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③术后护理:术后观察患者切口包扎、引流管固定情况,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卫生,患者苏醒后跟患者通报手术完成情况。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情况越严重。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压疮。③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总分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90 分)、基本满意(70~89 分)及不满意(<70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情况:利用HSS 进行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总分100分。根据评分分为3个等级,优秀≥85分,良好70~84分,中等60~69分,差<60分。优良率=(优秀+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SAS评分比较: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9 56.61±3.62 44.11±3.62研究组 39 58.71±5.32 29.52±5.21 t 2.037 2.891 P 0.847 0.00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两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比较[n(%)]

讨 论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人性化护理模式也随之诞生[6]。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身心感受,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临床护理措施。老年患者手术耐受力不及青壮年,同时普遍对手术有担忧恐惧心理,缺乏信心,由此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伴有生理疼痛感,会加剧其不良心理状态[7]。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让患者身心放松,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减轻心理负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以及漫长的康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其心理状况对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进程影响显著。人性化护理是一种随着社会进步而诞生的优质管理模式,临床护理中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生理特点等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具体的护理活动中重视患者内心感受,始终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8]。人性化护理较之常规护理更为复杂,贯穿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指导,可让患者感受到舒适的治疗体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实际工作中还应注重家属的配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差异性,给予针对性、贴合性的护理,避免一刀切的护理模式[9-10]。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下肢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