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一体化应用助推普光高效勘探

2022-08-13 11:28中原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部
内江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普光射孔酸化

◇中原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部 程 祥

普光气田地表条件复杂,陆相地层倾角大,砂泥岩互层,软硬交互层多,有效控制井斜和陆相钻井提速困难;储层埋深大,高温高压,非均质性强,储层改造风险大。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进行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位设计,指导工程设计,对施工设计反复研究,规避施工难点,降低工程施工风险,有效控制陆相井斜,提高钻速,减少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缩短钻井周期,达到优快钻井目的。树立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提高工程施工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通过有效的工程技术保障钻探目的的实现,达到降低钻探成本、提高井身质量的目的,为普光探区高效勘探打下基础。

当前我国油气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寻找规模优质商业储量难度持续升级,高效勘探显得尤为重要,中原油田全力推进高效勘探,努力实现商业发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的背景下,该区探明率不足五成,中原勘探人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指导高效勘探,按照“十四五”规划,将拓展富气层系,准备接替领域,全力推进高效勘探,寻找规模价值储量。

1 普光气田概况

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在大巴山推覆带前缘褶断带与川中平缓褶皱带之间。受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控制,发育多个北东向背斜构造,呈中间高、两翼缓的构造格局,是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高含硫气田,具有埋藏深,压力高,温度高,H2S、CO2含量高的“四高一深”的特点。为达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长兴组和飞仙关组是重点勘探层系,茅口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和陆相侏罗系为潜在勘探层系。普光勘探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形成地质工程一体化新理念[1-2],树立高效勘探新思路。

2 工程难点与对策

普光地区山地条件复杂,上部陆相地层地层倾角大井斜控制困难,防斜和钻压矛盾明显;陆相地层软硬层交错,含致密石英砂岩,须家河组地层可钻性差[3-5],结合这些地质认识采用power-V+PDC垂直导向钻井技术有效纠斜,提高钻速,有效解决了防斜与钻压的矛盾性;牙轮-PDC混合钻头则利于砂泥岩互层的软硬交错的地层,应对须家河组地层,达到快速钻进的目的[6-7],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达到了陆相防斜提速的目的。长兴组礁滩相地层孔洞裂缝较发育,非均质性强[8-10],试气过程中有效达到均匀酸化,尽可能沟通近井地带,提高导流能力,解放地层是关键,通过射孔优化、酸液配方的优化[11-13],提高导流能力,达到试气效果。通过地质认识指导工程施工,有效利用先进工程技术,保障地质目的的实现,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现已经形成雏形,近两年在油气勘探工作中应用增多,为进行高效勘探提供设计理念。

3 现场应用实例

F3井是中原油田部署在普光探区分水岭构造上的一口预探井(图1),主探分水岭构造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储层及含气情况,完钻井深6540m,对5993-6064.4m井段酸化求产,10mm气嘴放喷,油压稳定在56.7MPa,日产气83.5万方,计算无阻流量330万方/天,拓展了勘探场面。

图1 F3井井位构造图

3.1 钻井过程优化

F3井所钻地层陆相地层倾角大,在钻进过程中,在上沙溪庙组使用空气/泡沫钻井方式,井斜控制困难,井斜角达到11.78°,随后使用power-V+PDC垂直导向钻井技术纠斜。Power-V(图2)钻井适用于高陡构造、坚硬地层,能够解放钻压、有效连续控制井斜,有效减少了钻具和套管的磨损,降低了钻具疲劳损伤,在钻进过程中,可自动追踪井斜变化,设定调整工具侧向力,使井眼轨迹快速返回近垂直状态。

图2 Power-V工作原理

上沙溪庙组地层倾角可达20°,转换钻井液后,使用斯伦贝谢Power-V垂直导向技术纠斜,井斜从11.78°/1482m降至0.19°/1728m,纠斜效果明显(图3)。

图3 钻井方式与井斜趋势图

须家河组地层中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与灰色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夹黑色煤薄层,底部见浅灰色中砂岩薄层,地层可钻性差,岩性致密、研磨性强,针对这种地层特点,单使用常规牙轮钻头磨损快进尺短,PDC钻头则崩齿严重,都不能满足快速钻进的要求,如何提高须家河组机械钻速是提速的关键。本次优选牙轮+PDC混合钻头,集两种钻头优点为一体,达到快钻速,大进尺的要求,有一混合钻头单钻头进尺达到190m,创普光探区须家河组单钻头进尺记录。如表1所示在须家河组使用混合钻头,单钻头进尺、钻速与同地层常规牙轮钻头相比都有很大提高,通过对地层岩性分析,选择合适钻头,降低施工难度,达到陆相提速的目的。

表1 须家河组不同钻井方式下进尺、钻速对比表

3.2 试气过程优化

F3井试气目的层段长兴组上部岩性为灰色灰岩与灰色含泥灰岩、灰色含云灰岩呈不等厚互层[14-15];中部岩性为灰色含云灰岩;下部岩性以灰色灰岩为主,夹灰色含云灰岩、灰色生屑灰岩。综合录井显示(表2),测井解释(表3)与现场追踪,经分析研究决定对134-143号层(5993.0m-6064.4m)进行求产(图4)。

表2 F3井测试层段录井显示表

表3 F3测试层段测井解释表

图4 F3井长兴组储层综合评价图

在5992.4-6027.6m井段(对应组合134-138号层),电成像动态图(图4)显示在亮黄色高阻背景下见暗色麻点分布,偶见黑褐色斑块,计算的面孔率为3.38%,6032.5-6065.0.0m井段(对应组合139-143号层)显示多为亮黄色高阻背景下见少量暗色麻点,局部有暗色斑块状孔洞存在,计算的面孔率为9.30%,其中在6061.8-6063.0m(对应组合解释的143号二类气层):岩性为含云灰岩,电成像资料显示该储层在黄色背景中见褐色高角度波状条纹,解释一条张开缝,裂缝倾角为77°之间,裂缝倾向南东,计算的张开缝平均开度在0.0276mm左右,能改善储层内的连通性。

图5 F3井测试井段孔洞裂缝评价图

选取测试层段后使用射孔-酸化-测试三联作工艺,APR测试管柱组合,保障高温高压条件下试气安全。本试气井段从上至下,电阻率逐渐减小,孔渗则相对变好,下部深侧向电阻率149.9Ω·m接近于普光主体气水电阻率界面。考虑下部水层的存在,且试气井段下部发育高角度裂缝,避免由于酸压使高角度裂缝沟通下部水层,F3井采用小型酸化。经过对测试井段精细地质分析,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优化.

首先采用射孔优化,本次使用Φ89防硫化氢射孔枪深穿透射孔,深孔示意如图6,枪身壁厚9mm,耐压105MPa,射孔相位60°,142号一类气层、143号二类气层选用8孔/m孔密,上部选用16孔/m孔密,进行射孔限流达到均匀酸化的目的。

图6 深穿透射孔示意图

酸液优化方面,酸化目的为解除近井筒污染,沟通近井地带和天然气储集空间。由于目的层温度高,测点温度可达142℃,为降低酸液对管柱的腐蚀、延缓酸岩反应速度,优选缓蚀性能优、缓速效果好的酸液;前置酸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降低施工泵压,提高清洁酸施工排量,增大酸化半径;岩性以灰岩为主,储层物性差,储层异常高压,借鉴元坝气田长兴组施工经验,结合管柱摩阻计算,施工压力高,为实现深度酸化,限压条件下,尽量提高施工排量。

本井使用前置酸50m3,与普光主体相比前置酸用量增加一倍,如图7所示前置酸进入地层反应以后,施工排量不变的情况下,施工泵压降低了15~20MPa,为后期调高清洁酸排量控制泵压保留了操作空间,有效解除近井地带污染,计算酸化半径达到11.3m。可以看出,泵注清洁酸阶段,酸、岩反应持续作用,酸降波动小,说明泵注清洁酸排量与酸、岩反应速度基本一致,酸、岩配伍性好,酸液滤失小,充分溶解和溶蚀了岩石胶结物和地层孔隙、孔洞内的堵塞物,为天然气向井流动提供了通道,酸化解堵疏通效果明显。与普光主体使用的胶凝酸相比,本次使用的清洁酸开发了低摩阻酸液体系,90℃缓速率57.53%,具有变粘转向特征,可增大储层改造范围,残酸易返排,高效降阻剂的合成,与清水相比降阻率达75.6%,可提高超深高含硫气井酸压排量。

图7 F3井酸化施工综合曲线

4 结论

(1)F3井进行简单酸化测试,为后期转开发利用井进行高效开发二次酸化、酸压改造留足操作空间。通过精细地质认识,设计合理工程措施,提高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降低施工难度,缩短钻井周期,本井钻井周期202天,M1井钻井周期436天,节约工期234天,同时应用先进的工程技术保障了探井地质目的的实现。分3井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高效运行,为普光探区下步高效勘探检验了技术,积累了经验。

(2)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指导工程设计,降低工程施工难度与施工风险,达到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利用前沿的工程技术保障探井地质目的的实现,提升地质认识,促进地质突破。地质-工程一体化在普光探区的高效运行,为普光地区下部高效勘探打下良好基础,利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已形成的理念雏形,指导高效勘探。

猜你喜欢
普光射孔酸化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PFC和2315XA进行电缆射孔下桥塞
海洋酸化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射孔参数对热采井套管抗热应力能力影响分析
电缆输送射孔的优缺点分析
普光气田:水陆空立体护绿
普光陆相气井压裂裂缝处理技术
普光陆相气井压裂裂缝处理技术
脱硫高手的勇与谋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