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快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13 11:28成都师范学院姚雅丽李小林
内江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元认知实验班学习者

◇成都师范学院 姚雅丽 李小林

快速阅读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元认知策略是语言学习者常用的学习策略,引导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调整。本文利用SBI培训模式将元认知策略融入快速阅读教学中,探究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学习者快速阅读能力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既定的时间内快速理解阅读材料是检验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基于此,运用有效的策略培养大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获取阅读策略,规划阅读训练的方法,制定学习目标,及时调整反思学习效果,将元认知策略应用到快速阅读训练中,深入分析快速阅读策略在快速阅读中的影响。

1 相关研究回顾

1.1 国外研究

英国学者培根曾说,阅读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可以浅尝则止,有的需要狼吞虎咽,有的则需要细嚼慢咽。而快速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无须细读,品尝即可。20世纪初,受经济和文化巨浪的冲击,快速阅读为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节奏而起源于美国。截至目前,美国80%的高等院校都开设快速阅读课程,部分学校为使学生尽早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在中小学就将快速阅读列入教学计划。在英国,剑桥大学利用电影胶片的长度控制银幕上阅读材料的显示时间,采用电影教学法进行快速阅读训练。1966年,巴黎成立了国际速读协会,并出版《快速阅读课本》作为教科书发行;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在全国的小学推行“创造性阅读法”。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学者呼吁要对快速阅读给予重视,并于1970年试验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快速阅读训练,阅读速度能提高2~3倍。在韩国,1981年提出将速读课程作为教学科目,并举行“最佳速读竞赛大会”,重视快速阅读的学习。在日本,为推动快速阅读的发展,制定了速读段位,并提倡快速阅读法是时代的潮流。

1.2 国内研究

快速阅读在中国的研究也推行得较早,起初研究始于台湾地区的学者宣传快速阅读并出版介绍快速阅读的书籍,其中较为有名的是王梦石创立的系统快速阅读理论、方法和体系,并出版10余种关于快速阅读的速读教材。快速阅读在内陆的发展也有40余年,改革开放以后,快速阅读逐渐推广,主要集中在汉字快速阅读的方法上。1985年,杨春华将前苏联的《快速阅读法》翻译后引入国内。1986年,鲁宝元开展快速阅读系列讲座。1992年,乐连珠出版《小学速读教学》,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论证速读教学;同年,晏茂心等合著的《初中四级台阶训练法》,提出由易到难的四级训练法,坚持将训练法循序渐进融入学习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重视快速阅读训练,大学生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也将快速阅读作为重要模块推进,大多数高校在大学英语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都设计快速阅读的专题训练。

2 基本概念

2.1 英语快速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大量英文读物出版发行,除需加强汉语的速读能力外,英语的快速阅读能力也很重要。快速阅读从字面意思理解,即在既定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关键词,时间线索提示,带问题反读等形式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思路。快速阅读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阅读技巧,它区别于常规的精细阅读和慢速阅读。快速阅读通常是带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阅读,常见的快速阅读技巧有略读和寻读;前者侧重知晓每段的大意对全篇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掌握;后者则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内容,寻找重要信息。总的来说,快速阅读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将句子结构,段落意思等当做整体高效率的理解。

2.2 元认知策略

阅读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将单个的词汇有意义的结合起来去理解的过程就是学习策略的体现。元认知的概念是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以及相关事物的认识,其二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主动监控,各个过程的协调以及结果的调整等[1]。1990年,O'Malley和Chamot根据信息处理模式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2]。元认知策略即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进行监视、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并指导认知过程,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3]。计划策略主要是根据特定的认知活动目标,对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活动预计产生的有效性提前进行计划[4]。学习过程中计划策略的运用通常学习开始之前就设定了目标,合理的学习计划能更高效完成学习活动。学习中的监控策略主要是指对学习过程的监视和控制,帮助学习者警觉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思路。监控通常包括领会监控、策略监控和注意监控。学习者通过领会学习目标,在理解过程中有目标的寻找重要信息,学习的知识点更明确。策略监控则强调对策略使用过程的监控,监控选择有效的策略。注意监控是对学生注意力的监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过程。调节策略是对认知活动的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根据结果进行有效的检查,及时修正和调整。

2.3 SBI模式

1998年,Weaver和Cohen提出SBI模式,即融入式策略培训模式,主要是将策略训练与语言教学融为一体,将策略列入教学内容[5]。SBI模式融入阅读教学中重点包括五个步骤:解释、范例、讨论、鼓励与融合[6]。首先,授课教师对策略进行解释,给出具体的定义;然后利用教学材料对策略的运用过程进行举例示范;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思考如何将策略融入阅读情景中,并评估策略使用的有效性;再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尝试运用策略;最后学生将策略自主融于语言任务、阅读材料中。

3 实证研究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输入达到一定量后,输出能力才能循序渐进的提升。快速阅读对学习者的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考验,在既定的时间内掌握大意、关键信息等。元认知策略在快速阅读中使用,主要是将计划、监控、调节策略用于快速阅读中。

3.1 研究问题

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否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快速阅读的能力?

3.2 研究被试

研究选取某师范院校大一小学教育专业A、B两个班级开展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实证研究。A班为实验班,B班为控制班。元认知策略中的三个子策略分别在在A班进行SBI模式的强化训练,B班则采用常规的快速阅读训练。

3.3 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的研究工具是快速阅读前测、后测试题和一对一访谈。实验前先对两个受试班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测试,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以确保实验开始前两个班的快速阅读能力无差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8个课时的SBI模式培训后,再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试,对比培训后两个班级的是否存在差异。培训后随机抽选实验班的5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掌握他们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3.4 研究过程

本实验于2021年4月在笔者授课的小学教育两个班级间开展,快速阅读的专题培训持续4周,共计8个课时。研究者在实验班采用融入式策略培训模式(SBI),实验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步骤如下:

计划策略(两个学时):①授课教师定义计划策略是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依据目标制定阅读练习计划,排除可能干扰快速阅读的障碍。②结合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快速阅读目标,例如阅读速度和阅读正确率;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快速阅读材料,例如练习题本、杂志。③让学生相互讨论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并对计划的有效性进行评估。④鼓励学生在每次阅读前要有计划意识。⑤要求学生制作详细的阅读学习计划,并对应阶段提高关注的重点内容进行明确。

监控策略(两个学时):①教师解释监控策略是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检查和管理,发现阅读理解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验证和改进。②授课教师依据教学材料监督学生的快速阅读过程,对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协助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中,指导学生改正阅读过程中的不足。③学生讨论如何监控阅读过程,哪些环节应该重点关注,遇到阅读障碍时如何通过跳读、略读、寻读等技巧来化解。④教师鼓励学生监控阅读过程中的优缺点,提高阅读速度和正确率。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共同分析文章的难易度,理解阅读的任务,关注阅读过程中的状态,并考量在限定的时间能否完成阅读任务,监控阅读过程。

调节策略(两个学时):①教师定义调节策略是根据学习目的、文章文体特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对阅读理解的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②教师利用阅读材料检查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材施教,根据学生阅读能力选择挑战度适中的材料,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策略。③师生相互讨论不同策略使用的优缺点,对调整后策略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④教师鼓励学生在试误中成长,敢于使用不同的策略,依据理解情况及时调整。⑤选择几篇快速阅读文章,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利用策略并完成,检查阅读成效,针对阅读中的困难指导学生转换思路,调整策略。

元认知策略综合训练(两个学时):①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设计快速阅读计划表和评价表。②依据教学练习材料,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反馈阅读计划和目标,学生对阅读问题作答,教师通过提问和学生自问自答等方式监控理解过程。③核对答案,对理解有误的地方反思,发现策略使用中快速阅读理解的成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

除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外,实验班和控制班执行相同的教学计划,且授课教师相同,教学材料相同。授课教师在控制班则采用常规的快速阅读训练,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语法知识分析,并加入一些阅读技巧的训练,如略读、寻读等技巧,通过寻读在文中查找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线索内容;略读定位关键段落,关键句子归纳文章的总体意思,对照问题在文中带入寻找答案,并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率。

4 实验结果

4.1 前测成绩分析

为保障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实验前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对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详见表1。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均分分别为89.33和89.50,且Sig值为0.433,大于0.05,可见两个班的快速阅读成绩无显著差异,即两班的快速阅读水平相当。

表1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2 后测成绩分析

八个学时的教学结束后,在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分析详见表2。

表2 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2中两个班级的后测成绩对比,实验班、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别为85.74,83.67,且Sig值为0,小于0.05,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班平均成绩高于控制班,说明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实验班学生的快速阅读成绩较控制班学生有明显的的提高,实验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模式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水平。

4.3 访谈

实验班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培训结束后,随机选择5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元认知策略专题培训对学生快速阅读的影响。访谈提纲为:①你对元认知策略的内涵理解吗?②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③你喜欢元认知策略的专题培训模式吗?原因是什么?④日常快速阅读中,你能否灵活运用元认知策略?原因是什么?

通过与5名实验班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通过培训对元认知策略的定义都有较清楚的认识,能在阅读的不同阶段使用对应的策略。其中,4名学生表示元认知策略的运用能有效提高快速阅读能力,阅读前会无意识的计划阅读时间、阅读步骤,理解困惑的地方也会积极反思策略使用是否得当,或者调整策略再次理解。但有一名学生表示快速阅读时间紧张,看到试题后没时间考虑策略的运用,还是习惯用常规的方式进行答题。5名学生都对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模式表示喜欢,专题培训的课堂很有趣,每个策略的介绍后会有示范案例,很容易理解使用方式,在与同学讨论交流时对策略的掌握也更全面,利于主动学习,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仅3名学生表示能灵活运用元认知策略在日常的快速阅读中,他们均表示课后做了大量的快速阅读训练,并在练习中将元认知策略结合运用;另两名同学表示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考虑元认知策略,迫于考试的压力和时间的限制,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不乐观。

5 结论

综上可知,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者的快速阅读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基于SBI模式的元认知策略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快速阅读成绩具有显著效果。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能有效指导学生设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监控阅读过程,及时调整阅读策略,确保阅读效果。据研究显示,仅依靠几次阅读策略的培训,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在快速阅读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输入环节,加大练习,促使语言输入量达到质变的程度,将元认知策略高频融于快速阅读理解中,即对快速阅读能力的提升既要通过对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意识进行培养,又要加强快速阅读量的训练,二者结合对提升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元认知实验班学习者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元认知量表构建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