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2022-08-13 11:28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陈小云
内江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 陈小云

自教育部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后,各院校陆续开始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伴随着“1+X”证书制度的逐渐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持有双证书已经成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备的敲门砖。此背景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基于“1+X”证书制度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探讨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对策。

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心是借助一定的管理策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人力资源从业者既要精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娴熟的人力资源业务技能。鉴于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学生要想顺利步入职场,一方面需持有学历证书,另一方面需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于这一背景,在“1+X”证书制度的逐渐推进下,探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

1.1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标准偏向综合能力提升

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络生态的日益成熟,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数据分析师、机器投喂员等系列新型岗位不断涌现。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型岗位人才供应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能否满足新型岗位人才需求,能否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升职业空间的关键。基于此,在“1+X”证书认证体系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1+X”形成合力,校企双方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共同建立人才培养社区,共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资源,共同培育知识渊博、技能娴熟、创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以薪酬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根据教职所〔2020〕257号文件,《薪酬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列入第四批1+X证书制度试点。表1对初、中、高级薪酬管理职业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经验、职业特征、素质素养、职业道德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标准更偏向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将培育出具有一专多能的技术型、实用型、复合型的综合性人才。

表1 《1+X薪酬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试点职业技能要求

1.2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标准强调实践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管理类专业,不断探索着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使得管理日趋规范、完善。同时,鉴于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人”的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标准强调实践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断提升管理绩效和管理水平。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务派遣管理员)为例,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中,强调实践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2)。

表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务派遣管理员)中级工职业技能标准描述(部分)

1.3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标准聚焦产教融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伴随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管理类专业,其知识更新速度迅猛。基于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适应市场发展及知识更新的要求,聚焦“人力资源领域产教融合”,以企业工作实践和实际用人需求为根本,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共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以《人力资源共享服务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伴随着共享经济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共享服务模式开始涉足人力资源领域管理,企业各业务单元共享人力资源部门提供事务性服务的共享模式应运而生。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借助规模经济,一方面降低了人力资源事务性管理工作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使得人力资源服务交付质量大大提升[3]。因此,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人才需求旺盛,广受人力资源服务型企业及一般企事业单位组织HRSSC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青睐。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旨在培养人力资源服务型企业及一般企事业单位组织HRSSC和人力资源部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岗位人员及运营管理岗位人员。

2 “1+X”证书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入程度亟待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管理类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相关调查数据表明,83.67%以上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期望培养出综合型、全方位、应用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而相关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动机是基于满足用工需求、树立雇主品牌形象、挖掘优质毕业生、降低用工成本等自身需求[1]。出于企业薪资政策等保密性的考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规模低下,专业对口率不高,学生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中获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操作技能培训缺乏。

2.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学内容衔接不通畅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毋庸置疑,学校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中职业技能训练以及工作理论知识需有机结合。自“1+X”证书制度启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相继开发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在现实的人才培养中,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教学内容衔接不畅,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职业技能考证课程和专业课程各成体系,缺乏融合,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其次,考证课程和专业课程部分课程内容重复,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再其次,职业技能证书标准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开发,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

2.3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缺乏社会认可,职业资格证书认可度不高

伴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相关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为了体现出人力资源市场领域最新发展趋势,陆续开发出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等新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是,不同类型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认证等隶属于不同的培训评价组织,不同培训评价组织的行业认可度存在差异。同时,如何衡量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业务水平,如何评价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迄今为止,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领域尚未建立统一、明确、权威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主体缺乏社会认可,直接导致了企业对各种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证书的不信任、不认可。再者,“1+X”证书制度尚处于试行、探索阶段,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相对应的劳动人事制度尚未建立。目前就业市场实际情形是,学生努力学习考取了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但是仍旧不能获得就业优势及更高的经济回报。就业市场现状直接扼杀了学生的考证动力,导致学生主动考证学习意识薄弱。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对策

3.1 提升校企合作企业产教融合认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高职教育一方面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的学历教育属性,即“1”属性,另一方面具有面向市场、满足社会用人需求的多元化职业属性,即“X”属性。“1+X”证书制度有效解决了学历教育和多元化职业类型教育间的矛盾冲突,引领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创新[4]。因此,企业行业协会应明确自身在高职教育中定位和主体作用,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产教融合,全方位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开发,专业课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建设,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认证和考核。

3.2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课证融通”新模式

“1+X”证书制度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势必要求高职院校根据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趋势、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人才需求及“X”证书要求,适时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度的匹配调研,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整合模式、接续模式、单列模式等“课证融通”新模式。如果专业课程传递的知识、培养的技能与X证书内容完全相同,可以采取“课证融通”整合模式将技能证书内容要点全部融入专业课程,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即可直接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如果专业课程传递的知识、培养的技能部分与X证书考核内容相同,可以采取“课证融通”接续模式,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紧接着开展若干衍生课程小模块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如果专业课程传递的知识、培养的技能与X证书内容完全不同,可以根据“X”证书学习培训要求单列课程培训,实施“课证融通”单列模式。

3.3 认真遴选培训评价组织,严格证书认证考核凸显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实效价值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是实施“1+X”认证体系技能培训和等级评定的主体,也是人才培养中促进校企合作融合的“关键”。鉴于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组织缺乏社会认可,职业资格证书认可度不高的事实,相关政府部门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遴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培训评价组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证书认可度。首先,培训评价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学习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考核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和实力,有对应的企业真实岗位或岗位群[5]。其次,培训评价组织要主动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岗位设置、岗位能力、技能要求等人才需求研究,积极开发和建设职业技能水平标准,既要反映出行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能力达到职业标准的要求,又要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技能、新趋势、新要求。再其次,培训评价组织要主动联合行业领域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充分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实训条件、学生基本技能水平等人才培养现状,根据培养现状和自身条件,设计合适的认证项目,协助试点院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水平。最后,培训评价组织要严格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证,凸显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实效价值。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