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13 11:28福建师范大学唐丽凡
内江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变量情况

◇福建师范大学 唐丽凡

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能够很好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福建省M大学2020届毕业生为对象进行调查,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以此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个人特征、家庭情况、求职情况和受教育情况四个方面分析了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求职态度、专业匹配度及父母受教育年限会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而求职成本越高,毕业生的满意度越低。

1 引言

改革开放后,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出台,这一计划的颁布象征着我国正式开始实施高校扩招这一教育改革政策,到了2002年,作为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0%。也正是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逐年大幅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迎来了就业难这一问题,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时对毕业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自2009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得到了稳定,就业数量可观,就业压力也得到了缓解,但在就业质量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大学生的过度教育问题、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工资偏低且增长缓慢等,同时全国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满意度不高。2012年,国家教育部首次在《关于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关注“数量”到开始关注“质量”。社会各界开始思考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如何衡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对福建省M大学已就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M大学2020届毕业生目前的就业满意度,从而侧面反映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大学生、高校及有关就业指导部门提供有关就业质量方面的理论及依据。

2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社会资本存在于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并且能够为这个网络中的个人在行动上提供便利的结构资源财产,它为个人所拥有(科尔曼,1999)。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社会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影响作用,现有研究主要从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年限、父母工作状况和父母收入水平等出发研究其对就业的影响。在就业机会获得方面,家庭关系资源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满意的高低(岳昌君,2013)高校毕业生求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表明,多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如亲友、学校等获取就业信息,能够更大概率找到满意度较高的工作。在就业落实方面,高收入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本比低收入家庭更多,从而使得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找到工作的概率大于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黄敬宝,2009),家庭经济收入会对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刘自团等,2021)。因此,本研究认为家庭情况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基于此,本文假设父母受教育年限及父亲的月收入情况会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

费尔浦斯(E.S.Phelps,1970)等经济学家针对求职行为提出了工作搜寻理论,该理论认为,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无法充分流动的情况,劳动者无法在一开始就了解到关于就业的充分信息,从而无法获得劳动报酬最高的工作,因此劳动者需要通过搜寻活动对就业信息进行了解,对就业信息了解的程度越高,那么求职者获得高价劳动报酬的机会就会越大。因此,本研究认为求职情况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基于此,本文假设求职态度和求职成本会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

自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以来,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人力资本会对就业的多个方面产生影响。高耀等人(2012)基于2010年高校毕业生网络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拥有的情况对毕业生初次就业所在单位性质、初次就业月薪高低及初次就业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贾巍巍和岳昌君(2019)研究了英语能力对高校本科毕业生求职结果的影响,发现资格证书作为一种能力信号会对就业起薪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受教育情况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基于此,本文假设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匹配度会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3 数据说明及回归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福建省M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课题组发放的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该问卷的调查对象为M大学2020届毕业生,调查时间为2020年12月,本研究选择已就业的毕业生为样本,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共计2632份。

3.1 建立模型

本研究将就业满意度定义为离散型的二分类变量,以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为被解释变量建立Logit模型: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已就业毕业生对就业感到满意和不满意的对比影响因素,找出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表示毕业生对就业感到满意的概率,(1-P)表示毕业生对就业感到不满意的概率,二者的比值表示相对于毕业生对就业感到不满意,毕业生对就业感到满意的概率。X表示影响毕业生对就业是否感到满意的各种因素,即解释变量,β表示解释变量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系数,ε为误差项。

3.2 变量说明

根据研究的目的,将就业满意度作为本文的因变量,同时从个人特征、家庭情况、求职情况和受教育情况方面对解释变量进行了选择,个人特征包括性别、生源地和政治面貌。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情况及父亲的月收入。求职情况包括求职态度和求职成本。受教育情况包括学历层次和专业匹配度。

表1 解释变量及说明

3.3 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向前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入的模型的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有求职态度、专业匹配度、求职成本、父母受教育年限四个。

从表2中可以发现在含有“性别”“生源地”“政治面貌”“父母受教育年限”“父亲的月收入”“求职态度”“求职成本”“学历层次”“专业匹配度”九个自变量的回归模型中,回归整体模型达到0.5显著水平,具体为=13.7(P=0.000 <0.05),表示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同时,回归模型的适配度非常理想,具体表现为Hosmer-Lemeshow 检验值为6.712(P>0.05),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2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Logit回归结果

(1)从统计结果来看,进入模型的变量中,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满意度比率有显著影响的有:求职态度、专业匹配度、求职成本及父母受教育年限。结果表明求职态度、专业匹配度、求职成本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在0.5的显著水平下,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并不显著。

(2)从回归系数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方向来看,具有显著影响的四个变量中,只有求职成本与预期的假设相反。其余的变量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方向与预期是一致的。求职成本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是反向的,是因为预期的情况是求职者会求职成本花费在工作搜寻中,如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请亲朋好友吃饭,以便了解更多就业信息。但现实的情况是,求职者更多的是将成本花费在诸如交通费、找工作中的餐旅费等这类费用中,因此他们的成本并没有促进搜集到更多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相反的是,如果在求职中花费了更多的费用,却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反而会加大他们对目前工作的不满。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求职态度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毕业生对待求职越积极越能够搜寻到更多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从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学生积极应对就业。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注重学生理论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快的找到合适的就业方向。二是通过举办相应的专业技能赛事,为学生提供提高专业技能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信心。三是帮助毕业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正确看待不同的社会职位,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待,在不同的岗位上获得发展和提高。

第二,专业匹配度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毕业生所学专业内容与工作内容的匹配程度越高,毕业生越有可能对工作感到满意。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毕业生的就业要面向人才市场,但人才市场的需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甚至可以说是快速变化的,高校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使设置的专业和人才培养的方案能够适应劳动市场的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的设置,从而能够更好地与就业接轨。另一方面,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这样的大环境下,只有提高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及时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培养计划,才能使毕业生“学有所用”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有人可用”。第三,求职成本过高会减低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据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的求职成本正在逐年大幅度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目前就业难这一大环境,毕业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或为了在同一岗位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往往会参加一些自费的培训活动,同时考取各种资格证书也是一项较大的花费,除此之外,还会产生交通费、通讯费、服装费、异地求职带来的住宿费等开支,从而导致求职需要不少的费用。高校可以通过让毕业生免费参加招聘会、组织各地区的线上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渠道等方式减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

猜你喜欢
毕业生变量情况
抓住不变量解题
伤心的毕业生
也谈分离变量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特殊情况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