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史料《汉藏史集》中有关“藏瓷碗”的文本记载与民俗图像应用解读

2022-08-31 02:35才旦布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汉藏瓷碗藏族

才旦布

一、碗出现的历史记载

二、鉴别碗好坏之分的方法记载

(一)不同原料和造型的制造

根据《汉藏史集》的记载,当赞普命工匠制作碗器并问需要何种原料时,工匠回答道:“原料上等的用宝石,中等的用石疖,次等的用白石头也可以”②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93.。而在造型方面则沿用赞普命制的兴寿六种碗的标准。其中夏布策以碗口宽阔,碗底低,碗壁薄;南策是碗下部鼓出,碗口宽,碗壁薄,总体而言造型不美观;襄策就以碗底高加上颜色适眼及图案优美颇受人们喜爱。除外在普通三种类中特策碗底粗圆,碗大而深,碗口小碗肚大不协调,整体而言造型很不美观及做工粗糙;最后对朵策的描述为各部分大小不协调,既不美观也不实用。由此可见,碗制造的质料好坏是其造型设计和美化工作程度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要素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和作用,最终形成了不成文的碗的等级、规格以及不同用途,这些也在其他藏文史料当中均有过专门记载。如在《藏族工艺典籍汇编》中做了以下描述:”③八思巴等著,藏族工艺典籍汇编[A],平措主编.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20: 166.汉语翻译如下:象征财富的两大宝碗;为众人敬仰的国王;当作食用狮奶的碗器;如今此物已在萨迦城;奉作寺院的珍贵供物;”④八思巴等著,藏族工艺典籍汇编[A],平措主编.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20: 167.汉语翻译如下:这件如此神奇的大碗;为册封八思巴的首礼;从忽必烈献赏传到萨迦;以颇具富贵之象而称著;

图1 高足赏赐藏瓷碗(网图)

图2 金银镶套供养藏瓷碗(网图)

图3 鸟类展翅特用藏瓷碗(网图)

根据此段上下文,我们可以得知藏瓷碗对内亦在生活中有着实用价值,而对外就拥有不同的文化象征寓意。在绘画各种寓意吉祥如意的象征符号后,藏瓷碗也就从基础的物质性升华到了高度的文化性。它们主要流动在王室贵族的社区、当地宗教领袖与历代中央政府间、是维系多方关系最高规格的礼物等等。它们在不同时期以不一样的作用出现在不同用途上,促进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民俗意义,进而发挥出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

(二)形图色的变化和区别

赞普通过寻觅茶叶的历史记忆和相对应的象征图案将藏碗划分了上、中、下三种等级。绘有鸟类口接树枝图案的定为上等瓷碗,有鱼在湖中游的是中等碗,而绘着鹿在坡上的则定为了下等瓷碗。除了此说法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汉藏史集》中有关描述瓷碗的零存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后可以得出如下表格:

表格 藏瓷碗按形状和图案分为8组16种清单①此表内容详考于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131-132.

综上,我们根据瓷碗上形图色的变化,可以细化到碗的种类、颜色、图案、形状、文化寓意等众多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基本上是趋同的,颜色从纯黄到青灰;图案内容从大鹏和枝叶繁茂的树木到曲折而玄秘的水纹;光泽从无具体到发白;形状从睡莲花到色底迦梨花的比拟;文化寓意也从最高象征的吉祥平安到事业不能成就且爱猜疑的系列变化来看,藏瓷碗不仅发挥了器皿的一般功能,而且已经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层次。藏瓷碗文化体系的构筑是相互作用的,每一个不同的文化质子衔接着不同的文化审美与文化认知,共同作用于藏族社会的各级阶层,从而形成了这个自上而下独特的文化脉络。笔者以为单从“碗”这样一件微观视角的器物,能够形成如此严密的文化结构是得益于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和世代先辈对于大自然“美”的追求,是海纳百川的藏汉文化特性及频繁文化交流的馈赠。

三、藏瓷碗上图像应用与文化解读

藏瓷碗上绘着的图案,不是随性设计添加,而是根据一定的宗教信仰和人文思想内容而定的。每一幅图案象征的寓意各不相同,也有各自的实际文化功能。因深受藏传佛教的思想熏陶,不管宗教法器还是房屋建筑,再到日用器具上都会刻画出各种象征性符号和在佛理中被认为是吉祥的图案。绘于藏瓷碗上常用的图像有八瑞相、八瑞物、六长寿、国王七宝、和气四瑞等居多。这些素材均来源于自然界人和物,通过佛教教义和意识拥有了新的文化寓意,这不仅起到了美化物件的作用,而且满足了精神上的一定需求。

(一)藏瓷碗上各种动植物与自然现象图像的解读

在不同碗上绘纹不同动植物与自然现象的图像后,会划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碗。在《藏汉史集》中,具体以“龙、大象、狮子、老虎、法论、净瓶、莲花、树木森林等图案的是上等的碗;有大鹏、鸭子、野兽、云纹、树纹、水纹、海洋、水兽、花朵等图案的是中等瓷碗;再有鱼类、乌鸦、人尸、执兵器的野兽、惊惶的动物的图案为下等瓷碗”①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131-132.。对于为什么这些动物和自然现象会有如此的等级分法呢?为什么这些图案绘在藏瓷碗上就会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呢?笔者认为这得回归到藏传佛教深受早期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后逐渐演变为富有涉藏地区特色的文化,在漫长的文化蜕变中因亲邻内地的文化吸纳下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吉祥图案的象征文化体系。

据历史考古的调证,龙的图像于旧石器时期已在中华大地出现了,因此对于龙的图腾和崇拜在我国多民族间特别广泛。汉族把龙图案视为帝王标志,所以龙徽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沿用。在佛教中龙是大日如来及众多护法神和护宝神的坐骑,而群龙腾升在藏文化中也视为最吉祥的征兆。龙不仅出现在藏族宗教及王室贵族中,而且还活跃在民间,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广为流传的民歌中就足以瞥见藏族人民对龙和龙纹的崇拜,那么汉藏文化对龙图腾的认知基本上趋于同样的理解。故,龙纹藏碗在众多碗中当属最富吉祥最高雅也大不为过。

图4 龙纹祥云藏瓷碗

图5 青龙寿字藏瓷碗

图6 青龙纹藏瓷碗(网图)

此外,虎狮鹏龙等四只动物合称为“超自然动物”,他们被认为是利爪禽兽当中最为强悍的代表,也是藏族动物崇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苯教文化中虎狮鹏龙常与土、水、火、风四大种相互譬喻和象征,寓意世出世间的圆满吉祥。所以虎狮鹏龙的图像经常出没在寺院壁画和家庭佛堂的装饰图案中,以及雪域隆达(rlung rta)的四角等处,当然也是藏瓷碗上常绘的图案之一,它们或单一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出现。

图7 鹏纹藏瓷碗

图8 虎纹藏瓷碗

图9 狮纹藏瓷碗

法轮、净瓶、莲花加上吉祥结、宝伞、右旋海螺、胜利幢、金鱼合称八瑞相。八瑞相与八瑞物是藏区寓意吉祥长寿最常见的象征物,八瑞相与国王七宝中也有兼容的吉祥图案,比如宝轮图,上述图像均是藏碗上的首选图案。罗伯特·比尔认为——“八瑞相是印度早期的一套供物,是在国王加冕时获赠的礼品,可能源自前佛教时期”①罗伯特·比尔著,向红笳译.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1.。而在《藏族常用吉祥图案研究》中讲到,“八瑞相在早期是为大臣、宦官和勇士等作为嘉奖的赏赐品,到后来祭神的敬献供品物”②仁丹益西著.藏族常用吉祥图案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1:19.。

图10 八瑞相藏文寿字藏瓷碗

图11 八瑞物藏瓷碗

图12 国王七宝藏瓷碗

以上诸如此类的图案不仅在藏区的日常器皿藏瓷碗上构成了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而且在生活里里外外均可见,或宗教法器上、或木雕家具上,或门框装饰图案中,再者就是日常器皿藏瓷碗上。虽然具体物件的文化寓意有不同学者的不同阐述,但都以代表着好运吉祥的寓意出没在僧俗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绘画这些图案的藏瓷碗为上等碗也就不足为奇了。反之,像野兽、乌鸦和人尸的图像不能够象征福寿禄,甚至会受到人们的排斥避讳。比如在甘南藏区——乌鸦及乌鸦的叫声被视为不祥之物,故,人们比较忌讳此鸟落在房前鸣叫,如此情况在《格萨尔王传》中的相似记载等等。这里因文章篇幅问题不能一一例图论述,上述处选取了一些典型图像来展开论述。这些图像也详实生动地反映了藏族手工技艺下生产的藏碗其高超的制造技艺和前卫的审美认知。藏瓷碗上的绘画图像内容丰富,造型设计多样,用途规格不一,而这些结果皆因汉藏印等民族间频繁的多元文化交流所致。其在各自享有的文化特性下,逐渐发生了从包容、吸纳、沉淀、定形、共生等的系列变化,并有效增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的形成与定格。

(二)藏瓷碗上不同图像的文化作用解读

从碗上的绘图和颜色区别,划分了不同种族、职业、人的社会地位等问题上的明显差别。在《藏族工艺典籍选编》当中就有同类的载述如下:③提吾马旦增平措等著.藏族工艺典籍[A].恰贝·次旦平措主编.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0:230.

比如龙纹纯黄大鹏图是为国王特用碗;淡黄色配绘大海纹尊为喇嘛碗;木浆内处金刚杵像常以密咒师碗;泥浆内处绘着莲花图是妇女碗;绘有螺幔卐相的是苯教徒碗;蓝底彩色石青纹是孩童碗的详细记载。而这些文化习俗也在我们目前的日常生活中能够零星抓住一些痕迹,但其文化礼仪和仪式已经不太重视了,所以除了精品龙纹碗在川甘青藏区普遍视为上师高僧的专用瓷碗,其他则是混合用,没有特殊规定。

四、藏瓷碗的文化象征和民俗禁忌

(一)藏瓷碗的文化象征

藏瓷碗融入人们生活后,便结下不解之缘。茶碗给被赋予神性和灵性,同时象征不同的文化寓意和征兆。如在《汉藏史集》上篇的茶叶的种类处记载——“茶水刚倒入茶碗中时,若茶汁中出现毛驴、骆驼、猴子的影像,然后出现人尸、骷髅的形象,这些影像在茶碗中明显出现就是凶兆,无论何人遇到都会不吉利。若是茶碗中出现八吉祥物①八吉祥物,又称八瑞物,它们分别是宝镜;黄丹;酸奶;长寿茅草;木瓜;右旋海螺;朱砂;芥子,是一组敬献给佛陀的具象供物。或长寿仙人②寿仙人,又称寿星老,是六长寿中的首寿,据说寿老星代表着春分、万物复苏、和平和长寿,常常以无量寿佛的特质来信仰。的影像或是出现国王七宝③国王七宝,又称七致宝,分别是金轮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白象宝、绀马宝和将军包。的影像,无论何人遇到都会大吉大利”④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130.。龙纹碗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通常被看成是吉祥的宝物,这主要得益于汉藏人民对于龙图腾的共有文化认同,还有龙是最接近圆满福寿祿的神物,所以它总是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视野中。而这点在甘南藏区普遍流传的一首首口传民歌当中能够找到图文互勘的生动案例。民歌《全家人是一件龙纹碗》中第一段:”全家人是一件龙纹碗;若有破碎就是无厘头;但因储宝贵神龙之护佑;无须过多惊恐家人们;这里既表达了全家人对于生活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又间接讲述了一家人团结至亲的世间道理。同样在《八瑞相碗》中第一段:八瑞相碗中;倒进甘甜青稞酒;敬献给上师;祈愿长命寿延;那么在诸如此类的冰山一角的案例中,可见藏瓷碗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度。

(二)有关藏瓷碗的禁忌和礼仪

博大的藏传佛教文化与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一样的文化磁场。在藏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不成文的习惯法——藏族的各种禁忌。而藏瓷碗贯穿于藏族的神圣和世俗生活当中,其中与生活礼仪、信仰礼仪、餐桌礼仪、饮食习俗等藏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连,故,藏瓷碗的禁忌文化也是典型最多之一。

比如在喝水时,不能用碗直接在水缸中或桶里舀水,必须用勺子舀上,倒在碗里再喝;夏季黄酒,在喝时忌用瓷碗盛,而应在木勺里盛满后,再倒进瓷碗中喝⑤甘肃卓尼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卓尼县志[Z].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 725.;忌往盘中放碗;忌用筷敲碗⑥甘肃夏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夏河县志[Z].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289.;家中留活佛、贵人、客人的食用碗一般相对固定,忌乱拿混用⑦甘肃迭部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迭部县志[Z].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809.;有缺口或裂痕的碗中忌讳吃饭,更不能给客人倒茶倒酒⑧西藏自治区加查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加查县志[Z].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 656.;禁忌客人将碗口朝下扣在桌子上,视为对主人家的挑衅⑨木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木里藏族自治县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851.;每户必备龙纹彩瓷碗亦称龙碗,而且碗柜中为所有在外的亲人特意准备有专用碗⑩阿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阿坝县志[Z].成都:民族出版社,1993: 123.;临走时,忌讳自己碗中有剩饭,吃完饭也必须净碗⑪华锐·东智著.华锐民俗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 210.;敬茶时,必须先倒满碗双手敬献给父母,长辈及客人⑫华锐·东智著.华锐民俗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 52.;等等与“碗”有关的藏族禁忌。以上诸多禁忌不仅对保持文化秩序及人们的行为规范上起到了很好的约束性,而且同时还在不断加强教化行为和行为取向的价值判断上实现了积极的作用。需要遵守禁忌,触犯禁忌就一定会遭受忌讳或惩罚的普遍认知,而这些对造就藏族人民重视礼仪和自尊自爱的文化态度的形成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因素。

结语

藏瓷碗的历史悠久,它们不仅种类丰富、造型各异、大小不一,而且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对于碗的别称也发生了系列变化。从仿制到创新,再到产生和应运,最后时期没落的全过程就代表着藏族不同时期的文化审美和制造技术的精髓。藏瓷碗最初从专门为汉地饮茶制造的器具的一般性质发生了变化:高贵茶碗神佛供俸器—高贵的贡赐品—视为珍宝—象征贫富和社会地位—王室贵族的陪葬物—收藏品—日常器皿,在全民广泛使用的漫长过程中,藏瓷碗完成了工具性到象征性,再到文化性的蜕变。

瓷碗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和文化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地位,每一件藏瓷碗上的图案纹样是藏民族艺术审美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在图案造型和纹理组合上都能捕捉到汉藏文化相互促进发展时折射的影子。自唐蕃时期跨民族交流的佳话到元明中央政府与西藏萨迦寺为首的西藏地方领袖间流通的成千论万的藏碗以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制造技术,丰富的吉祥寓意渗入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它们生产与传播的千年历程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交汇文化交融的记忆左证之一。藏地出现的茶碗文化不仅带动了旁及各种文化体系和理念,而且更重要的是推动了藏汉两地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大势所趋之下又个性凸显,生动阐释了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文化脉络,这些对丰富地域传统特色文化,共同书写民族历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

猜你喜欢
汉藏瓷碗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小瓷碗,碰碰车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碎碗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学会放下
小瓷碗
2《步辇图》:初唐汉藏关系图录
汉藏姐妹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