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体系

2022-09-01 09:13青岛市生态环境局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巡查青岛市监管

文|青岛市生态环境局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积极贯彻落实“数字青岛”建设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实用功能,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成果,整合现有生态环境各类数据资源,推进生态环境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强化数据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监管、预警和决策的智能化、科学化,全面推动监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搭建数字生态“四梁八柱”,形成“五大体系”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数字化建设围绕“数据精准化、应用智能化、管理协同化、决策科学化”的原则,着力构建了数据服务、智能采集、智慧应用、科学决策、运维管理“五大体系”。

(一)实施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构建数据服务体系

建成市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率先完成青岛市生态环境主题库建设,汇集生态环境部等16 个单位71 类共1.9 亿条数据,实现向市直各部门、社会提供生态环境数据的服务能力。

(二)注重物联网技术运用,构建智能采集体系

全面整合业务工作中信息化手段,汇集视频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电量监控、出租车走航、机动车遥感等物联网数据,为大气污染防治、非现场执法等各类环保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将出租车走航、生态环境一张图等一批系统接入城市云脑平台,为全市系统提供支撑和服务,实施环保管家服务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了智能采集体系。

(三)加快环境监管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应用体系

整合12 类60 余个业务系统,智慧化应用系统延伸至环保业务各领域,实现业务全覆盖。2021年,通过20 项信息化重点项目实施,新建入海排污口管理、移动源综合分析管理等应用系统,危险废物监管平台等多个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局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规范,协同性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强化数据综合分析运用,构建科学决策体系

绘就生态环境“一张图”,强化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利用,助力区域环境综合分析及监管。其西海岸新区投资近2000 万元建成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指挥平台均有效地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智慧化水平。通过生态环境“一张图”全景展示系统,实现了大气、水、海洋、固定源、出租车走航、危险废物监管、环境目标管理等业务领域的信息整合与展示,强化大数据综合分析,提高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支撑能力。

(五)加强信息规范化管理,构建运维管理体系

完善了数据、应用、安全三大技术体系,确保全局信息化建设技术层面运行规范,围绕“统一项目建设管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系统运维保障”目标,构建项目管理、数据管理、运维管理三项管理制度,实现信息化建设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二、构建涵盖环保全业务的应用支撑体系

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了数据汇聚全覆盖,汇聚各行业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纵向贯通国家、省、区县生态环境部门,横向打通相关市直部门及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形成了生态环境信息资源主题库,实现对环保全业务的全面支撑。

(一)多模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提升服务水平

该模式相较其他国外模式有更好的本地化模拟效果,大幅提升了预报结果准确率,各模式经过长期学习、训练,具备未来7 天逐小时精细化预报及7—15 天中长期趋势预报、臭氧(O3)与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预报能力,为公众出行和日常活动提供更加优质的空气质量预报服务保障。

(二)道路实时遥感检测,实现精准监管

建设13 套机动车道路实时遥感检测系统,实现对道路行驶的超标车辆的识别、筛查,实时数据分析,将超标车辆列入黑名单,为实施机动车精准监管提供支撑。

(三)出租车走航监测,实现精准治理

建设大气颗粒物出租车走航监测系统。创新利用出租车为载体进行环境监测,实时监测机动车道路PM2.5、PM10 污染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制道路污染云图,直观呈现城区道路大气污染状况,有力支撑城市道路扬尘精准治理,同时对区市、街镇的路段进行污染状况统计排名及污染状况改善排名,压实属地监管责任。

(四)构建水环境综合管理系统

将各类涉水的环境监测数据、排污数据等进行整合,加强对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监控和综合评价,方便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状况,为抓好重点水体整治和水源地保护提供支撑。

图2 环保督察整改信息平台

(五)加快完善海洋监测体系

贯彻青岛市海洋发展战略、海洋攻势,汇集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海洋功能区等280个站位万余条监测数据,集中展现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提升海洋环境保护监管能力。

(六)完善环保督察整改信息平台

汇总青岛市全部整改问题,实现全闭环、过程全留痕管理,提高效率,有力促进了整改措施落地落细落实,青岛市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绩效居山东省前列。

(七)升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系统

实现企业网上申报提交材料,青岛市、区(市)审批机关人员使用审批管理端,对项目进行受理、审批、公示、办结等操作,项目办结后,可自动向生态环境部进行环评数据联网申报,从而满足环评审批信息联网报送要求。系统提供一项一档库,全市统一环评机构库、统一专家库,方便对环评机构、专家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对环评机构环评文件质量的考核。

(八)实施无人机环境监管巡查作业

针对不同业务场景,每周或每月进行常态化巡查,形成了高效的作业流程,开发了与作业流程高度匹配的技术平台,广泛应用于青岛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巡查、排污口巡查、城市扬尘污染巡查、秸秆焚烧巡查、自然保护区巡查、企业偷排偷放排查等业务场景。

三、智慧生态助力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一)完善共享资源目录

依托青岛市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建立了以生态环境部门业务数据、物联网传感器数据为主,自然资源、水务、农业、林业等市直部门数据、社交网络交互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数据等为辅的覆盖环境全业务的大数据资源体系,编制形成了《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各层级数据不断向大数据资源中心挂接,有力促进了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和信息共享服务。

(二)升级办公门户网站

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办公门户系统上线以来,月均访问次数20 万次,月均公文流转量15万次,其中,移动办公系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得到及时、高效地办理和反馈,确保了政令畅通。

(三)助力中央环保督察

青岛市探索用大数据实现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动态化管理,开发了环保督察整改调度指挥平台,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交办信访件的所有大数据分类录入系统,并即时更新整改进展。通过开发使用环保督察整改调度指挥平台,将问题整改集约管理,实现问题点位一图可见、一键可查,管理全闭环、过程全留痕,分类管理、督办提醒、分析统计、地图导航等功能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提供优质环评服务

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了环评管理相关业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存储和管理,实现了全市环境业务企业政务服务网申报、内网环评审批人员审核、外网市局网站公示闭环管理的功能,并自动向生态环境部进行数据上报,有力地支撑了环评审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了环评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能力。2021年度全市共审批项目1689 个。

(五)实施无人机环境监管巡查

解决了企业高墙遮挡、偷排手段改变“游击式死灰复燃”等问题,无论日间夜间随时抓取证据。解决了环境监管对环境基础数据资料的精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要求高的问题,每次飞行巡查数据信息录入平台,云端存储,便于管理、回溯和分析。依靠云端自动化处理,使执法依据高效、精准、直观;服务团队作业熟练、作业流程高效,无需环保人员跟队可自行巡查,而后快速出具数据和报告,提升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环保监管人力不足的问题。

(六)启用大气颗粒物出租车走航监测系统

将出租车走航大气颗粒物移动监测系统与市大数据局做了深度对接,多次现场调试,分析、确定演示场景方案。该系统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物联网将监测数据、车辆位置等信息上传至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处理绘制道路颗粒物分布图,直观呈现各道路大气污染状况,以确定何时何地有局部颗粒物污染,并形成实时局部污染报警系统,为最快治理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目前,青岛市已将其作为核心场景应用优秀案例向省、国家进行重点推荐,对全局的优质系统,总结经验,重点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图3 无人机排污口巡查

猜你喜欢
巡查青岛市监管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污水管线自主巡查系统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要创新反腐倡廉巡查方式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切实加强对网吧的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