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审批“青岛模式”

2022-09-01 09:13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证照青岛市政务

文|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近年来,青岛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数字新技术应用,将政务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创新打造“五零”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链条,全面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信息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全力打造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现代政府新形象。

青岛市在政务信息化方面,建成青岛政务云,改造政务外网、协同办公平台,建立起面向市、区(市)、街道(镇)、社区四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围绕人、文、会、事、物五维对象,多领域多联通、多形式呈现、多层级联动的大协同政务信息系统,市级系统上云率以及自建专网、政务网站、互联网出口整合率达到100%,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为各级各部门实施数据共享服务3000 余项,数据交换39 亿次,智能办、无感办等数字化服务手段层出不穷,全面支撑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提升。

青岛市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

青岛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成效导向,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赋能政务服务申报、审查、审核、归档、审管互动全过程,创新打造政务服务“五零”服务模式,全方面提升政务服务融合创新水平,让政务服务更聪明,让城市治理更智慧。

推行“零材料+自动获取”申报模式。聚焦“项目落地年”,按照凡是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全部免于提交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启动施工许可“零材料”改革、在危化品安全生产领域率先推行“三零e 办”改革,采取系统间调取电子证照、数据共享核验、告知承诺、行政协助4 项“免提交”措施,将企业需要提交的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缩减到0。在危化品安全生产领域创新推出许可企业地图,将行政审批系统与数字危化系统对接打通,分区域、分类别、分行业、分品类、分风险、分规模统计分析比对,实现静态数据一次填报、动态数据自动采集、市区两级数据实时共享,极大提升政府部门对安全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

推行“区块链+远程刷脸”认证模式。在“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等审批业务领域,创新提供“区块链+审批授权”服务,通过“刷脸认证”和在线比对全国企业、人口基础库信息,将从业资格人员的身份认证、授权过程从“线下”搬到“线上”,从“窗口”搬到“链上”,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认证过程“全程上链、安全可控”,既减轻审批人员现场核验的负担和压力,又有效破解了可能出现的资质认定难题,实现审批端和办事端的双赢。

推行“不等待+智能审核”审批模式。推行“智能办(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改革,建成全国领先的综合性、一体化平台,具备智能审批事项“自主定制、动态调整、分级管理、自动发布、情景导服、智能表单、电子档案、成效分析”等功能。依托平台彻底重构业务流程,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全领域、标准化、一站式、秒办结”的智能审批服务,全程无人工干预。截至目前,人社、公积金、建筑业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22 个业务领域437 个事项,通过“智能办”平台实现审批办事“即报即批,即批即得”。

推行“自动化+在线归档”服务模式。探索开展全流程审批资料电子归档,打造低碳环保的“无纸化”绿色审批模式,结合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人工智能(AI)技术,在制证环节自动提取业务过程关键信息,自动录入模板,加盖电子签章,形成电子证照和电子档案。对接山东省电子印章制发系统,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领域5 类资质电子证照“全覆盖”和跨层级、跨领域全流程闭环应用,共为9121 家市场主体在线签发电子证照12691 余张。申报人通过审批系统认证授权后,即可在线获取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证照,审批、执法部门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实时查询证照详细信息验证真伪。

推行“自动推+审管联动”管理模式。创新上线“审管一体化平台”,将原来需要线下发函、手动推送业务信息的操作,搬到线上,通过授权共享、开放端口两种途径实现了审批与监管部门线上实时互动。审批业务办结后,平台将申请材料、办理意见、电子证照等主要审批业务信息自动推送至对应监管部门账户,工作人员可即时在线认领查看,并在监管过程按需共享使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双方也可依托该平台随时发起线上会商、组织联合踏勘、反馈意见建议,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协同效率。目前,青岛市、区(市)两级186 个监管部门的3563 项审批事项已全部纳入“审管一体化平台”,实现审管衔接市、区两级全覆盖,累计为行业主管部门推送审批业务信息9.1 万余次。

市民中心办事窗口

现阶段取得的成效

项目落地更便捷。“施工许可零材料”“三零e 办”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促使政府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项目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审批时限进一步缩短,为项目快速落地、有效激发市场创造力提供了数字化引擎。施工许可实现“零材料”办理后,企业需要提交材料由原来的7 项缩减到0 项,所需填写信息字段从92 个最多缩减70 个,缩减比例达到76%,先后为9 个重大项目办理“零材料”许可服务;为2000 余家企业办理了危化品经营许可,促使企业不出门就能方便快捷收到许可证。

行政审批更透明。通过推行“智能办”,将传统人工审批变成电脑审批,由系统按照约定的标准化流程,智能判断、自动执行审批决定,全程无人工干预,通过系统的刚性约束,压缩审批自由裁量权,让行政审批更透明。以建筑业企业资质(简单变更)事项为例,推行“智能办”前,企业需要携带变更前后的营业执照、企业章程等材料到办事窗口进行资质变更,窗口工作人员对企业提报的材料进行人工审核后,出具审批意见。改革后,企业不受政府办公时间、办公场所限制,可7×24 小时随时发起业务变更申请,且无需提交任何材料,全部由系统从政府内部自动拉取、核验无误后自动作出审批决定,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即可办结,全程无人工干预,自由裁量权压缩到零。该事项自2019年7月1日推行“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服务以来,智能审批办件占比达到近80%,智能审批模式从个别化变成常态化,受到了市场主体一致欢迎。

数据应用更安全。行政审批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应用,目前依托审批数据中心共汇聚了内部数据300 余万条,依托青岛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申请了国家、省、市123 类外部数据资源,确保用数安全,减少因数据滥用产生的法律纠纷问题是行政审批数字化转型的重大课题。今年以来,通过推行“区块链+审批授权”,将工程建设领域资格人员身份认证、授权过程全部搬到区块链上,全程可追溯可查证,杜绝了因身份造假产生的法律纠纷问题,确保数据应用更安全。截至目前,该服务为青岛市1870 家企业提供了6577人次的远程刷脸认证服务,减少企业群众跑腿近万次,系统上线后未发生一起因身份造假产生的法律纠纷。

对未来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智慧政府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市将牢牢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改革创新主线,坚持标准化、法治化、集成化、专业化四轮驱动,实施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六个一体化”工程,即“业务平台一体化,建设智慧审批服务平台”“大厅服务一体化,打造全场景体验中心”“数字赋能一体化,夯实政务服务数据中台”“市区共建一体化,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标准规范体系”“创新驱动一体化,打造数字化标杆应用场景”,综合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管理能力,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抓手和引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证照青岛市政务
新建核电站项目前期的证照申请与核安全监管浅析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电子证照系列基础标准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福州电子证照全流程应用开先河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