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研究
——以江苏常州为例

2022-09-08 05:56钱华生
江苏商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常州城乡融合

钱华生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3)

近年来,常州市实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以及精准扶贫等战略有力地带动了常州的乡村振兴,促进了常州的城乡融合。但大部分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所关注的更多的是表层的问题,没有触及乡村振兴的根本,因而难以进一步提升常州的城乡融合。本研究在对常州的城乡融合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常州城乡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常州城乡融合指标体系构建

要对常州的城乡融合进行研究,首先一定要对常州城乡融合的现状进行调查,以发现常州城乡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对策。常州城乡融合的现状调查采取构建常州城乡融合指标体系,再通过查找历年来《常州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指标数据的方法来实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常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要遵从该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参考相关研究,如窦旺胜等在《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中构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①,项松林等在《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中构建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②,杨阿维在《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中构建的指标体系③,同时结合常州市的实际情况与数据的可获得性,对指标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本研究的城乡融合采用经济融合、人口融合、空间融合和社会融合四个一级指标(见表1)。

表1 常州城乡融合评价指标

城乡经济融合采用产业结构与农业投入两个二级指标。产业结构是用产业二元对比系数来计算的,反映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发展水平,值越大表明城乡产业差距越小,数值为1,表明城乡产业之间不存在差距。城乡空间融合指标是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乡公路里程比和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反映了城乡人口的收入差异程度,它采用非农化水平和收入水平两个二级指标。非农化水平是指农村人口从事非农业工作的比例,也称为农村人口兼业率。收入水平,指的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这个数值越高,反映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差异越小,数值为1,表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收入上无差异。城乡社会融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之比,是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都是负向指标,数值越低表明城乡居民在生活保障与食品消费上差距越小。城乡医疗保健支出比和城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反映了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与教育文化娱乐上支出的情况。

二、常州城乡融合水平测度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 《常州统计年鉴》(2008—2019年),部分少量数据来自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现对各二级指标的数据处理方式与计算方法做一个说明。产业结构采用产业二元对比系数,计算方法为:(农业产值比重/农业从业人员比重)/(非农业产值比重/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农业投入采用的是:农业支出(农业支出采用统计年鉴中的农林水指标)/财政总支出。由于常州行政区划的变动以及常州统计年鉴部分地区数据缺失的原因,该数据对应的区域有差异。但由于对应区域农业投入与财政总支出相除,得出的数值是一个比值,因此这种差异对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计算方式是城镇常居人口除以常州常居总人口。城乡公路里程比采用的是:四级公路总里程/一、二、三级公路总里程。非农化水平的计算方法是:非农业从业人员/农村实有从业人员,这里的农业指的是农林牧渔业和种植业。收入水平采用的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其比值来进行计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之比计算方法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除以农村常居总人口)/(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除以城镇常居人口)。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计算方法为:(农村城镇个人生活消费/可支配收入)/(城镇个人生活消费/可支配收入)。城乡医疗保健支出比计算方法为:(农村居民个人医疗保健支出占其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城镇居民个人医疗保健支出占其人均消费支出比例)。城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计算方法为:(农村城镇个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人均消费支出)/(城镇个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人均消费支出)。以上10个指标都是采用相对化的处理方法。只有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是唯一一个没有采用相对化处理方式来计算的指标。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1.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经过总方差解释(表2)对2007—2018年来常州城乡融合情况作一个总的时序变化分析,同时按经济融合、空间融合、人口融合和社会融合情况分指标分析,并进行对比(表3)。

表2 总方差解释

表3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2.建立评价模型

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和得分(囷1):

图1 2007—2018常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时序变化示意图

3.进一步构建经济融合、空间融合、人口融合和社会融合的评价指数。如城乡经济融合评价指数计算如下式:

F'1=-0.194Xi1-0.032Xi2,F'2=0.037Xi1+0.013Xi2,F'3=-0.063Xi1+0.606Xi2,C1=0.4372F'1+0.4145F'2+0.1483F'3。

计算每年各一级指标的得分(图2)。

图2 2007—2018常州城乡各一级指标时序变化示意图

(三)常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

从2007—2018年常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时序变化示意图来看,常州城乡融合的发展水平在总体上是不断提升的,但到了2016年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常州以前的城乡融合模式已出现问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变化。从常州城乡融合的各一级指标来看,城乡经济融合整体效果总体不理想,自2016年开始,下降趋势明显。常州城乡空间融合呈现出波浪式发展,其中2012—2013年上升速度最快,2013年之后,常州城乡空间融合速度缓慢下降,然后趋于平稳。城乡空间融合的二级指标城镇化率2018年达到72.5%,高于江苏省69.61%的城镇化率和全国59.58%的城镇化率。常州城乡公路里程比值除2007年外,均在1以上,这表明常州每年修建的乡村道路(四级公路)比城市公路(一、二、三级公路)要多。拉低常州城乡空间融合一级指标的主要是常州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数,乡村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数不断降低,这与拆村建镇的政策有关。常州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于城乡人口融合,常州城乡人口融合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2018年农村人口兼业率达到68.1%,但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2%。常州城乡社会融合总体上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但二级指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之比不容乐观,2018年乡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系数之比为5.185;其他二级指标如城乡医疗保健支出比、城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虽趋近于1,但这些公共品供给对于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来说确实存在均等化的问题。

三、常州城乡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007—2018年常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发现常州城乡融合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经济融合和人口融合问题。经济融合问题在二级指标上表现为产业结构问题,实质上是农业生产力过低的问题。人口融合问题在二级指标上表现为收入问题,实质上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和农村长效增收机制欠缺的问题④。另外,城乡社会融合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公共品供给难以均等化。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2007—2018年间,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并没有缩小,变化不大。2007年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7%,2018年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2%。

(二)农业生产力过低

2007—2018年期间,常州农业产值不断增长,增长速度与非农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相当。这说明,2007—2018年期间,常州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这种提高与非农产业的生产力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就很好地说明了常州农业产值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农业从业人员的可支配收入与非农产业人员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在下降。农业生产力过低,一方面导致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不重视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也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从事农业活动。

(三)农村长效增收机制欠缺

常州农村居民中从事农业活动的部分人员由于年龄、自身文化素质的原因缺少技术支持,难以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部分有想法的农民采用改善农业产品品种的方式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后,收入有所增加,但难以准确的把握市场信息。因此,小农户会存在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难题。电子商务虽然为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提供了一个销售渠道,但小农户缺乏网络营销的意识和能力,以次充好占顾客便宜的心理泛滥,导致该条销售渠道也难以做好市场。因此,从长期来看,收入的增加是难以持久的。对于这些小农户而言,长效增收机制欠缺。

(四)城乡公共品供给均等化任务艰巨

近年来,常州市对农村的道路修建、环境治理、公交镇村通、医保并轨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促进了常州的城乡社会融合,但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城乡社会融合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2007—2018年《常州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数字比较好,如城乡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的数值都在1左右。这表明常州的城乡社会融合做得很好,但这种比较的只是表面的数字,并不能反映内在的质量。如农村医院的医疗卫生水平根本就不能与城市相比,教育亦是如此。

四、常州城乡融合进一步提升的路径

(一)对常州城乡融合进行统筹规划

常州城乡融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由政府对各地农村发展进行规划,以发挥强项,避免无序竞争。政府在规划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各地农村的资源、产业分布状况。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于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但除此之外,农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的特点,如武进雪堰镇阖闾城遗址、横山桥白龙观的白龙圣母传说等。另外,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经过开发,通过农旅融合,激发活力可以助推乡村振兴,如溧阳的南山竹海。

(二)提高农业生产力

农村的发展在于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但特色绿色生态农产品一般单价都比较高,在长三角快递一日到达的区域,能够保持新鲜度,因而适合在互联网销售。这种特色绿色生态农产品在耕种、施肥、除草到管理、收获、加工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保持原生态的方式,因而对种植者的要求较高。

(三)加强三产融合

常州城乡融合过程也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的过程。常州农村发展经济的过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第一,资源型乡村可以采用农旅融合的方式,以历史文化资源或自然风光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农业的发展。第二,无资源型乡村可以采取转型的方式,种植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通过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成功的实现三产融合。

(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乡村在发展合作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时碰到一个难题就是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因此,要促使农户加入合作社等类似组织⑤。同时,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田园综合体时,还会遇到宅基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合理解决。只有合理配置农业土地资源,才能提升农业效益,提高农业生产力。

(五)城乡公共品供给实现“数量”“质量”双均等

常州的城乡公共品供给在“数量”上已逐渐实现均等化,下一步需进一步促进“质量”的均等化。以医疗和教育为例,可以逐年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与乡村的定期互换,这不仅可以直接提升乡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还间接地培养了乡村的医疗人才和教育人才。在其他的公共品供给方面,亦可以采取同样的策略。

注释:

①窦旺胜等.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2019(11):3.

②项松林等.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9):54.

③杨阿维.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21(2):190.

④唐琼.乡村振兴战略下稳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J].湖湘论坛,2020(2):93.

⑤郑淋议等.农村土地确权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0(11):18.

猜你喜欢
常州城乡融合
常州的早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