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龙族和傣族结婚拴线仪式语言

2022-09-09 06:12茶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傣族老挝

茶娟

(铜仁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通常情况下,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社会生活背景不同,所产生的社会习俗也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老挝琅勃拉邦老龙族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但其社会习俗中的结婚拴线仪式,在仪式语言方面有很多相似点。

1 仪式语言相似性总结

该文中提到的仪式语言是拴线仪式过程中使用的祝词或者相应福经。通过研究发现,老挝老龙族的结婚拴线仪式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结婚拴线仪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生活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但是,仪式过程却体现出了共同的渊源,就仪式语言而言,可做如下总结(见表1)。

表1 老挝琅勃拉邦老龙族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结婚仪式语言中的相同点

2 两种仪式语言相似方面

2.1 参与者受鼓舞

仪式必定有相应的仪式语言,它是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的礼俗、程序的再现,而且这些仪式程序所使用的祝词对仪式参与者有极大的鼓舞性[1]。此处所说的鼓舞性,是指仪式中参与者会受某些环节仪式行为的影响而产生暂时的共鸣。仪式语言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仪式表演的一种形式,作为仪式的一部分,拴线仪式语言可以促成仪式和鼓舞参与者,形成一种暂时的情感凝结,随后借“线”这一实体传情达意。这种带有鼓舞的情感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调查中发现,仪式开始前,老挝琅勃拉邦老龙族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结婚拴线仪式受邀者都会有一定受鼓舞的心理反应,如受重视与否、身份地位头衔高低、是否受人敬仰等。首先,受邀者会有受重视的心理暗示,撇除参加仪式的繁琐程序外,会使人心情轻松愉悦;其次,对于受邀者的身份地位头衔而言,除了亲朋好友外,主人家还会邀请一些当地的名流,对于仪式而言,会邀请村寨德高望重的“Mor Phon”和“波章”,这样既表达了对受邀者的敬意又表现出仪式程序的正规[2]。这两方面的心理反应,都透露出另外一种心理反应——使参与者感到受人敬仰,由此,促成仪式,凝结集体的心理慰藉。

另一方面,仪式开始时,拴线仪式所有参与者都会倍感兴奋和团结。就婚礼仪式语言而言,受仪式语言鼓舞,所有参与者在心理上都会积极投入到仪式中,同时也会与其他参与者团结一致,表现为:仪式中参与者会有意识地融入仪式和表达个人的祝福情感。具体为:一是,参与者会附和着“Mor Phon”和“波章”的祝词颂唱,有意识地融入仪式,如模仿声调、音调等;二是,参与者在情感氛围浓郁的现场会借机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有意识地表达个人的祝福情感,如新郎新娘双方的甜蜜祝词、父母长辈的逆耳忠言等[3]。

随着仪式的进行,在仪式现场的参与者也会随着仪式语言的吟唱真正参与到仪式中,从仪式语言中也反映出,悦耳的语言能增加仪式的参与度。此外,随着仪式主持继续吟唱,参与者也力图将自己的美好祝愿随声传达,因为,他们认为灵魂可以相互沟通,拴在手上的线就是灵魂沟通的媒介,用声音语言唤回灵魂,拴上线传递好运也沟通灵魂。仪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交际方式,这种鼓舞心理式的仪式语言促进着男女双方的沟通,既表达了参与者的真实情感,也使新郎新娘收获了祝福;作为仪式过渡的程序,参与者情感的凝聚,有助于安抚人心,消除顾虑。

2.2 仪式语言文本和韵律风格

仪式语言的文本中,两个不同国家的民族在仪式中使用的祝福词句子都短小精简,能够清晰明了地表达出祝福,如同整场仪式的台词一样,既可以促成仪式,也可以带动仪式氛围,增加参与者的参与度,活跃仪式现场。

老挝老龙族结婚拴线仪式祝词(节选):

在结婚仪式语言中基本都会以这两个词结尾,尽管意思不尽相同,却都可以给听众轻松明快的感觉,也可以增加结婚场景的温馨喜悦。此外,和大多出现在很多节奏明快的乐曲中,当在婚礼仪式语言中出现时,可以轻松愉快地寄予新人结婚祝福,同时也令听众更愿意参与到仪式中,有号召力。在老挝人看来,只有悦耳的仪式语言才能够洗涤灵魂、沟通灵魂,才会有美好祝愿,才会给人带来好运,才能使接受祝福的新人感受祝福之真诚、祈福之诚恳。这两词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因为两人的结合使得生活变得更美好。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结婚拴线仪式祝词(节选):

从现在到将来[4]

傣族结婚拴线仪式的仪式语言中也存在押韵现象,从祝词中可以发现:首先,分别出现在句尾,从文本上来看是为了对照押韵,并且可以发现,这些重复出现的韵尾大多是[41],在吟唱时能够使曲调表现得更加活泼,把祝词生动传达给结婚的双方,给喜庆的氛围锦上添花。此外,欢快的仪式语言能够使参与者更好地参与到仪式中,既体会到了婚礼节庆之喜庆,也体会到了祝福之浓郁虔诚。两个人的灵魂结合需要一定的沟通,而这些仪式语言能起到联结的作用,表明通过仪式语言的诵唱两人的灵魂已达成一致,再通过拴线意即两人的灵魂已经拴在一起。其次,仪式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主持人吟唱时有曲调,具有音乐美;再次,仪式语言中体现了对人灵魂的信仰,仪式对信仰的对象进行祭拜的同时也从仪式语言中进行某种精神沟通;最后,还可以看出仪式语言与举行仪式的内容相关度很高,仪式语言对婚礼给予了极高的祝福,在为新人祈福的同时也对新人进行了说教:如何做好丈夫、妻子,如何当好媳妇、女婿,如何承担责任、义务等。

对于仪式语言的韵律风格,从文本中可以发现,仪式语句短小精简的同时朗朗上口、言简意赅地表达了祈福人的虔诚之意和祝福之语。主持人吟诵时会特意抬高或降低音调、转变声调、调整节奏,其他参与者会参与到仪式中,和着主持人的吟唱而吟唱。通过念诵美好的仪式语言来刺激参与者的情感参与,从而形成一种短暂的仪式团结,既能沟通被祝福对象,又能带动参与者的情绪,增强仪式感染力。

2.3 仪式语言与主题相关度

仪式语言与仪式活动主题相关度高,特定的仪式语言只针对相应的仪式[5]。

据调查发现,老挝常见拴线仪式包括:米缸拴线仪式、招魂仪式、钱拴线仪式、结婚拴线仪式、接待拴线仪式、分娩拴线仪式、驱邪拴线仪式、祈福拴线仪式、儿童祈福拴线仪式、病人拴线仪式、住宅拴线仪式、乔迁拴线仪式等。

对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而言,如今,拴线仪式在傣族生活中不再是看病驱邪的存在,更多的是传达祈福。拴线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仪式,包括结婚拴线仪式、乔迁拴线仪式、婴儿出生拴线仪式、婴儿满月拴线仪式等,不同的拴线仪式有不同的仪式语言,但是仪式过程大同小异。与老挝老龙族拴线仪式相比,西双版纳傣族也有特定主题的特定仪式语言,拴线仪式的仪式语言视拴线主题而定。

Stanley J·Tambiah 认为仪式和所使用的语言是权威和正统的星火相传,或口头背诵,或照本宣读,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这类词语[6]。老龙族的老挝语、傣族的老傣文,均区别于日常用语,如早期天主教使用拉丁文、穆斯林伊斯兰教使用古阿拉伯语、印度教使用梵文、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使用巴利语等,举行仪式时都会使用特定的语言表达,以此保证仪式的神圣,同时也说明这些仪式语言由来已久,并非空穴来风。

3 结语

通过简单对老挝琅勃拉邦老龙族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结婚拴线仪式语言的相似性分析可知,仪式过程中会有相应的仪式语言,仪式语言是仪式传统的结晶和仪式文化的传达,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慰藉,通过仪式语言能够沟通和安抚人心。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通过仪式掌握仪式语言文化,把文化继承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以更好地向世人传递老挝老龙族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仪式语言文化。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傣族老挝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YUNNAN
试析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教育
救救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