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人物对话中的语义组构超常及其生成动因

2022-09-09 06:12文晓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词组语义语境

文晓艺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和语言的联系是紧密的。一个时代的文学能够反映出人们在该时代的思维水平和语言特色,文学的变革和发展同时也是语言的变革和发展。《金粉世家》是通俗文学作家张恨水的代表作品,其讲述了民国时期总理金铨所在的整个大家庭的故事。小说里刻画了一百多个鲜活的人物,谱系式的人物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主仆等,其中人物角色之间的对话不仅能够体现其身份地位,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语言特色。

以往关于《金粉世家》的研究大多致力于从文学赏析的角度分析小说里的人物形象、美学思想、叙事手法等,仅有部分研究聚焦于作品中的文学语言,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现象,包括拒绝语[1]、称谓语[2]、委婉语[3]和隐性恭维语[4]等;二是从宏观层面探讨作品中的特殊词汇[5]和语言特色[6]。已有的语言研究侧重于小说里的词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关注较少,尤其是对语义组构超常的现象。本文拟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释该小说人物对话中具体的语义组构超常现象及其生成动因,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小说《金粉世家》人物对话中的语义组构超常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类?(2)这些语义组构超常现象的生成动因是什么?

1 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坚持“现实—认知—语言”这一核心原则,认为语言具有体认性,“体”则是“互动体验”,“认”则是“认知加工”,语言是人在互动体验的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认知加工形成的[7]。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或转喻的,隐喻和转喻是人们进行概念化的认知手段。Lakoff 和Johnson 认为,隐喻是用一个事物去理解另一个事物,涉及突显和隐略的问题[8];而转喻是用一个事物去指称另一个事物,其主要功能是指称,其次是理解。继而,Langacker 提出转喻实质上涉及参照点的问题,转喻的表达作为目标概念的一个参照点,能够激活目标概念,并为其提供一个心理通道[9]。基于Langacker 的观点,Kövecses 和Radden 把转喻分为两类,一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一类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10]。在语言表达时,构词和造句都离不开隐喻和转喻,但是,由于言语个体所采取的概念化和范畴化的方式各不相同,再加上客体的客观突显、主体的主观注意以及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符合句法规则而语义超常的语言现象。

语义组构是指词语之间搭配时的语义意合,同时会涉及词组和句子的构造原则。词语的搭配不仅受到逻辑规律和句法规则的制约,还受到语义内容的限制。组构式是指那些语义由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共同决定的复合表达式,反之为非组构式,也称为超常形式[11]。语言中的语义组构超常现象是言语个体运用隐喻或转喻等认知手段进行言语创新的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语用目的和修辞效果。然而,超常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的常规关系,而往往是源于现实的常规关系。

2 《金粉世家》人物对话中语义组构超常的具体表现

从整体上看,张恨水的作品具有平民化、大众化的语言特征,包含大量日常口语式的对话和方言,大多是短句,词语间的搭配灵活巧妙。根据朱德熙的《语法讲义》[12],汉语的基本结构包括六大类: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连谓结构。由于汉语中词组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因此,该文将以词组为基点分析语义组构超常的问题。

本文以小说《金粉世家》[13]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来源,筛选出31 处语义组构超常现象(见图1),包括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偏正结构四类。其中主谓结构语义组构超常有10 处,述宾结构语义组构超常有9 处,述补结构语义组构超常有2 处,偏正结构语义组构超常有10 处。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以典型性和代表性为原则,选取部分实例,描写和分析了其具体表现和生成动因。

图1 《金粉世家》人物对话中语义组构超常的具体表现

2.1 主谓结构语义组构超常

主谓结构语义组构超常是指词组中的主语和谓语的语义搭配超常,即该词组的语义不只是由其主语和谓语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决定,还由说话者基于现实的常规关系,运用自己的联想、推理、抽象等认知能力所产生的在线意义或临时意义决定。主谓结构语义组构超常主要包括主谓结构整体语义超常、主谓结构中主语成分语义超常和主谓结构中谓词性成分语义超常三类。

2.1.1 主谓结构整体语义超常

例1:“到了现在,年都到眉毛头上来了。”(第54回)

“年都到眉毛头上来了”语义组构超常,常规的应是“年都快到了”。这里涉及隐喻、联想等认知加工,把时间“年”的抽象概念具象化,与“人体”相联系。这句话是基于日常生活体验而生成的,如果人的眼部受到损害,那么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汉语中常用与“眉毛”相关的成语“迫在眉睫”来“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14]。因此,表达情况非常紧急的含义时,常用与“眉毛”“眼睛”等相关的概念。结合小说中的语境,佩芳为了催促凤举拿钱回家补贴家用而说出这句话,这是基于“迫在眉睫”等以往的知识和具体语境,巧妙地运用隐喻、联想等认知方式,更加经济、有效地表达了“情况紧急”的意思。

2.1.2 主谓结构中主语成分语义超常

例2:“这年头儿,乳着孩子结婚的也多着啦。”(第84 回)

“乳着孩子”和“结婚”的搭配属于语义组构超常,常规的应是“怀了孩子结婚”。“乳”意为“奶汁”,也可引申为“生殖”。根据生活经验,应是生育孩子以后再喂乳,这里用“乳着孩子”表示“怀孕”,涉及转喻的认知加工手段,在“生育”这个知识结构里,用“生育以后的状态”指称“生育之前的状态”,是为了更加隐晦、婉转地表达“未婚先孕”的含义。结合小说中的语境,这是金太太对道之说的话,她委婉地表达了金燕西和冷清秋是因为未婚先孕才着急结婚的,在当时的背景下,未婚先孕是很难被接受的,因此,这里体现了委婉表达的语用目的。

2.1.3 主谓结构中谓词性成分语义超常

例3:“总也算是有人还阳了,真气死人! ”(第105 回)

“有人”与“还阳”搭配属于语义组构超常,常规的应是“有人来了”。“还阳”意为“死而复活,因迷信认为这是灵魂从阴间回到了阳间”。“人” 是有生命的,不可能死而复生,“阳”的概念来于中国古代,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其是指存在于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这句话的生成是基于日常的生活经验,也受制于汉语的文化模式。古时,人们认为活着的人生活在一个世界,而死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结合小说中的语境,这是燕西在自言自语,他半夜生病十分难受而没有仆人回应他,因此情绪十分恶劣,便骂仆人们和死人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这里表现了讽刺的语用效果。

2.2 述宾结构语义组构超常

述宾结构语义组构超常是指词组中的谓语和宾语的语义搭配超常,即该词组的语义不只是由其谓语和宾语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决定的。述宾结构语义组构超常主要包括述宾结构整体语义超常和述宾结构中宾语语义超常两类。

2.2.1 述宾结构整体语义超常

例4:“这算什么! 我明天票一出戏给你看看。”(第4 回)

“票一出戏”属于语义组构超常,常规的应是“用钱买票看一出戏”。“票”意为“作凭证用的纸片;钞票,纸币”。这里涉及转喻的认知操作,“票”指代“用钱买票”,并且“票”后接宾语,一方面为了表达更加经济省力,一方面为了突显重要的要素。这句话是基于日常生活经验而生成的,看戏需要买票,而票是作为进入剧院的有效凭证。结合小说中的语境,玉芬说请燕西看戏,用“票一出戏”更加经济省力。

2.2.2 述宾结构中宾语语义超常

例5:“我耽搁了好几出戏没听,这时刚要走,又碰到了你这个路劫的。”(第12 回)

“这个路劫的”语义超常,常规的应是“这个在半路上拦截的人”。“路”意为“道路;路程”,“劫”意为“抢夺;用暴力取得”,两个词组成新的词组“路劫”,意为“拦路抢劫”,而在此话语中,与“抢劫”的含义相差甚远,这里只是表达了“拦截”的含义。这句话的生成是基于生活经验,“抢劫”的人一般都会在路上“拦截”,之后再是抢夺物品。这里涉及转喻、谐音等认知加工手段,“劫”与“截”音同,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拦截的状态。结合小说中的语境,这是燕西对玉芬说的话,为了表达他是被玉芬半路拦截而来的,而不是他自愿的,一方面是为了达到生动形象、夸张的语用效果,一方面是为了表达经济。

2.3 述补结构语义组构超常

述补结构语义组构超常是指词组中的谓语和补语的语义搭配超常,即该词组的语义不只是由其谓语和补语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决定的。

例6:“你也不必阴一句阳一句地说,我知道你有母亲和许多人做后援,我是斗争你不过的,但是我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未必……”(第94 回)

“阴一句阳一句地” 用作副词属于语义超常,常规的应是“委婉地说一句,直白地说一句”。“阴”意为“不光明、诡诈”,“阳”意为“显露于外的;表面的”。这里涉及转喻的认知加工手段,“阴”和“阳”涉及所指代的属性特征,“阴”和“阳”相较于“委婉”和“直白”来说更加委婉和隐晦。结合小说中的语境,这是燕西对清秋说的话,面对清秋的批评,燕西虽然十分不认可,但是为了不发生正面冲突,不惹清秋生气,他选择用“阴”和“阳”这种更加委婉的方式表达他的反驳。

2.4 偏正结构语义组构超常

偏正结构语义组构超常是指词组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语的语义搭配超常,即该词组的语义不只是由其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决定的。偏正结构语义组构超常主要包括偏正结构整体语义超常、偏正结构中修饰语语义超常和偏正结构中中心语语义超常三类。

2.4.1 偏正结构整体语义超常

例7:“那倒是真的,那个时候,老大有些红楼迷,专门学贾宝玉。”(第7 回)

“红楼迷”语义超常,常规的应是“沉迷于《红楼梦》的情节”。“红楼”是指《红楼梦》,这里涉及转喻,“红楼”指称“《红楼梦》”,再指称“小说中的某些情节”。“迷”意为“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与“红楼”组合成词组“红楼迷”作小句的谓词,与字面意义相差甚远。结合小说中的语境,这是燕西对佩芳说的话,为了回应佩芳提到的凤举喜欢使唤丫头这件事,顺应语境,委婉表达。

2.4.2 偏正结构中修饰语语义超常

例8:“是吧,你是处女式的小爷们,知道什么病不病? ”(第39 回)

“处女式的小爷们”属于语义搭配超常,常规的应是“没有结过婚的小爷们”。“处女”意为“没有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子”,这里涉及转喻,用“处女”来指称“没有结过婚的”,属于用所属来指称所属的属性特征,主要目的是为了委婉表达。结合小说中的语境,这是佩芳对燕西说的话,佩芳拜托燕西转告金凤举说自己生病了,而燕西反驳她为何谎称自己生病了,佩芳为了避免直接回答燕西的问题,就采用委婉的方式表达燕西不懂婚姻生活。

2.4.3 偏正结构中中心语语义超常

例9:“你就得了吧。到了这个时候,还端个什么哥哥牌子? ”(第47 回)

“哥哥”和“牌子”搭配属于语义组构超常,常规的应是“哥哥的身份”。“牌子”意为“用木板、塑料等做成的板状物,用来张贴文告、广告、标语等”,用来指称“身份”,这是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的,一般来说,广告牌的作用是用来宣传和解释内容的,这里涉及复杂转喻,“牌子” 先指称其作用和功能 “宣传、解释”,再指称宣传和解释的内容“身份、地位、属性”等要素。结合小说中的语境,这是梅丽对燕西说的话,达到了调侃、幽默的语用效果。

3 《金粉世家》人物对话中语义组构超常的生成动因

人物对话中的语义组构超常的生成动因可以从小说刻画的人物本身来谈,本文主要把语义组构超常的生成动因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说话者基于自己以往的知识结构和顺应语境与文化模式;(2)说话者为了实现一定的语用目的,比如经济、委婉、隐晦等,或者为了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比如夸张、讽刺、挖苦、调侃、幽默等。

第一种生成动因的具体表现包括基于人的身体构造的知识所生成的语义超常表达,比如“年都到眉毛头上来了”“肚皮叫屈”“乳着孩子结婚”等;基于汉语的文化模式的相关知识所生成的语义超常表达,比如“有人还阳”“出洋出阴”“阴一句阳一句地”“红楼迷”“笑脸曹操”等;基于日常生活常识和具体语境所生成的语义超常表达,比如“票一出戏”“路劫的”“处女式的小爷们”“吃瓦片”等。

第二种生成动因的具体表现包括为了表达经济、委婉、隐晦等语用目的所生成的语义超常表达,比如 “前途”“这样爱人”“红楼迷”“乳着孩子结婚”“吃瓦片的生活”等;为了产生一定语用效果所生成的语义超常表达,比如夸张、生动形象的表达“年都到眉毛头上来了”“肚皮叫屈”“这个路劫的”等,比如讽刺、挖苦的表达“有人还阳了”“出洋出阴”“文明种子”等,比如幽默、调侃的表达“哥哥牌子”“处女式的小爷们”“笑脸曹操”等。

语义组构超常的生成动因是多因素的,是说话者根据自身以往的知识结构和具体的语境知识生成的,在语言表达时,说话者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对客观世界感知之后的经验基础、以往的知识结构、语境知识等,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隐喻、转喻、抽象、联想等认知加工手段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并且有时还会附加一定的情感、态度等主观色彩,从而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达到一定的语义目的。

4 结语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释了小说《金粉世家》人物对话中语义组构超常的具体表现及其生成动因,并发现在该小说的人物对话中只有四类汉语词组基本结构存在语义组构超常的现象,包括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偏正结构。其中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和偏正结构这三类的语义组构超常所占比例较大,还包括不同的小类,原因之一在于这些结构的中心成分包含大量的名词和动词,而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是由动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名词性成分构成的。

此外,本文还从小说刻画的人物角色本身出发,探究了《金粉世家》人物对话中语义组构超常的生成动因,其主要表现为说话者基于以往的知识结构和具体的语境知识生成的,为了达到一定的语用目的或者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在此过程中,说话者除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外,还会运用各种认知加工手段,包括隐喻、转喻、抽象、联想等,使得表达更加经济、生动形象。

猜你喜欢
词组语义语境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跟踪导练(三)2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