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女大学生对潮州非遗文化传承情况的调研

2022-09-09 06:12罗英迪游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单选题潮州本题

罗英迪,游敏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450)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工夫茶、潮剧、美食是其标志性的城市符号[1]。广东潮州文化底蕴浓厚,目前已有17 个非遗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该文立足于高职女大学生对传承潮州非遗文化情况的调研分析,以期在做好保护传承基础工作的同时,推动更多青年大学生走进非遗文化。

1 高职女大学生对潮州非遗文化传承情况的调研

高职女大学生对潮州非遗文化传承情况的调研分为问卷调研和实地探访调研。问卷调研的对象为广东高职女大学生,采用问卷星进行随机答题,调查问卷题目为 《大学生对潮州非遗文化传承情况的调研》,共14 道题目,调查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对潮州非遗文化了解情况和传承建议,共收到有效问卷203份,由统计系统自动生成作答情况,后经核对,确保统计准确度。实地探访调研由广东高职女大学生组成项目团队,深入潮州当地,开展实地探访调研,共探访了9 个潮州非遗文化场所和多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2 调研结果及分析

2.1 问卷调查结果

第1 题:你所在的年级是?[单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显示,55.17%的学生为大三学生;35.96%的学生为大二学生;8.87%的学生为大一学生。

第2 题:您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解吗?[单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显示,44.83%的学生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了解;41.87%的学生听说过;6.90%的学生完全不知道;6.40%的学生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了解。

第3 题:您了解以下的哪些潮州非遗文化?[多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见表1)显示,78.31%的学生选择潮州刺绣文化;76.19%的学生选择潮州茶文化;50.26%的学生选择潮州木雕文化;29.10%的学生选择潮州手拉壶文化;2.12%的学生选择其他。

表1 对潮州非遗文化了解的统计

第4 题:您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吗?[单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显示,97.04%的学生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2.96%的学生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感兴趣。

第5 题:您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单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显示,82.76%的学生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是有必要传承下去;17.24%的学生认为应该了解并保存好;0 的学生认为和我关系不大;0 的学生认为任其自生自灭。

第6 题:您平时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或消息的关注程度是[单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显示,66.5%的学生平时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或消息比较关注;21.18%的学生基本不关注;11.33%的学生非常关注;0.99%的学生是完全不关注。

第7 题: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潮州文化?[多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见表2)显示,92.61%的学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潮州文化;61.58%的学生通过实地旅游了解潮州文化;41.87%的学生通过报纸书籍了解潮州文化;35.47%的学生通过亲朋好友了解潮州文化;1.97%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潮州文化。

表2 了解潮州文化途径的统计

第8 题:您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前景有何看法?[单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显示,64.53%的学生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前景看好;32.02%的学生非常看好;3.45%的学生不太看好;0 的学生完全不看好。

第9 题:如果有机会去体验潮州非遗文化,您会去体验吗? [单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显示,99.01%的学生选择会去体验;0.99%的学生选择不会去体验。

第10 题:您觉得用什么方式来传播潮州非遗文化会吸引您的注意?[多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见表3)显示,80.30%的学生认为用相关节目或纪录片的方式;76.35%的学生认为用沉浸式的现场体验创作方式;74.88%的学生认为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项目的方式;58.13%的学生认为用电视媒体的报道方式;39.41%的学生认为用网络社群的信息交互方式;0.49%的学生认为用其他的方式。

表3 传播潮州非遗文化会吸引您的注意方式的统计

第11 题:如果在学校开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您希望是以什么形式开展? [多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见表4)显示,80.79%的学生希望举办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79.31%的学生希望举办各种演出、活动展示的方式;57.64%的学生希望观看纪录片的方式;37.44%的学生希望发放宣传资料,开讲座的方式;0.49%的学生希望其他的方式。

表4 希望在学校开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形式的统计

第12 题:您认为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的原因有哪些?[多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见表5)显示,74.38%的学生认为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的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69.95%的学生认为缺乏保护机制;67.49%的学生认为是传承人老龄化严重;63.05%的学生认为是年轻人不愿接受;58.13%的学生认为是外来文化冲击;0.99%的学生认为是其他。

表5 认为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的原因统计

第13 题:您认为使用新媒体去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吗? [单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显示,71.43%的学生选择比较理想;21.18%的学生选择非常理想;7.39%的学生选择一般;0 的学生选择不理想。

第14 题:若使用新媒体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您比较支持以下哪种方式。[多选题]

本题调查统计显示,94.58%的学生支持抖音短视频的方式;82.76%的学生支持微博的方式;67.00%的学生支持微信公众号的方式;2.96%的学生支持其他方式。

通过问卷调研得出,绝大多数高职女大学生对潮州非遗文化很感兴趣,并有一定地了解,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的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保护机制、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等,当前很有必要传承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具体传播上,学生们普遍认为观看节目或纪录片、现场体验创作、旅游、电视媒体报道等方式更能吸引到大学生的注意;支持使用抖音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实践活动、演出展示、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2]。

2.2 实地调研

本项目团队走访调研了潮州市潮绣研究所、潮州市湘桥区文园木雕艺术馆、潮州手拉朱泥壶传承人谢华大师工作室、明德园、潮州十大名巷、孔子庙、许驸马府、广济桥等9 个潮州非遗文化场所;采访了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朱泥壶传承人谢华大师的徒弟童文彬老师,潮绣代表性传承人、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庆先大师的夫人陈老师和儿子孙天诚老师,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韩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卢进文大师等多位非遗文化传承大师[3]。

调研围绕潮州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青年大学生如何传承潮州非遗文化等内容开展。通过调研得知,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纯手工业的冲击很大,大学生毕业后进入潮绣等非遗行业,工资待遇不好,学习难度大,打基础至少需要四五年。一个木雕师至少要学习五年才能完成一件比较好的作品。近几年绣工、木雕师等越来越少,人员老龄化,绣工多为女性。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断加快,年轻人缺乏耐心和毅力,且急于求成,使得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少。因此,受访者希望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扶持力度,推动潮州非遗文化传承发扬;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热爱传统文化、对非遗文化有浓厚兴趣、能沉得住气、虚心学习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实地探访,了解到:目前,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非遗人才出现断层;非遗文化传播手段滞后、传播渠道单一,传播手段大多数为静态传播,动态传播方式很少,一直以来非遗传承人更多依赖口耳相传、口授心传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忽略了采用新媒体技术、剧场演出等更为新颖的方式,从而削弱了潮州市非遗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非遗产品销售渠道有待拓宽,受疫情影响,游客减少,对非遗文化衍生的工艺品销售造成了一定影响,采用网络销售渠道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4]。

项目成员将实地调研情况拍摄图片和制作视频,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6 篇推文,尝试通过新媒体方式推广潮州非遗文化。受访的潮州非遗文化大师们对大学生们能关注潮州非遗文化传承表示赞赏,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路径的宣传,拓宽潮州非遗文化传承路径,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潮州非遗文化[5]。

3 对策建议

3.1 打造高校非遗文化传承学习课堂

高校可将潮州非遗文化传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课程教学体系,统筹构建学习体系,引进潮州非遗文化课程进校,邀请非遗文化大师到校授课。针对高职女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设刺绣、茶艺等课程。利用开展讲座或主题宣讲的方式来扩大潮州非遗文化在高职学校中的宣传影响力;加强师资培养和经费、场地投入,探索建立大师工作室,以“理论+实操”的方式,让大学生不用出校门就能近距离接触、了解潮州非遗文化,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育文化创新和传承意识,增进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3.2 打造非遗传承主题校园文化教育

高校应鼓励开展主题突出、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将非遗文化教育与传统节日教育相结合;发展非遗文化传承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立潮绣、茶艺等相关社团,配备专业指导老师,提供经费、场地及其他支持,为学生体验非遗文化提供平台或载体;围绕非遗传承主题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内增加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区域或建设标志性建筑,供学生近距离观赏和了解作品的魅力;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如举办“成果展”“评比会”“艺术展演”等,形成非遗传承的校园文化氛围[6]。

3.3 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活动

每学期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实地调研等形式,规划大学生团队到潮州开展沉浸式学习,近距离接触潮州非遗文化。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本领和专业知识带到粤东地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还可以让学生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开拓新的文化传承内容和形式。

3.4 打造新媒体宣传平台

当下,潮州非遗文化信息的传播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信息传播媒体平台对其进行宣传展示。当前大学生喜欢并擅长使用网络平台,高校应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易班平台、视频号、抖音号等网络平台推送学习内容,鼓励潮州本地籍学生担任校内潮州非遗文化代言人,通过定期视频拍摄、故事传播等方式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推动大学生主动为家乡的文化宣传贡献力量。从而将潮州非遗文化教育线下线上贯穿,提高潮州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猜你喜欢
单选题潮州本题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寻找潮州
蔡焕松作品选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2017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2017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一)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