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整理棉织物的抗菌性能研究

2022-09-16 02:16顾振宇王春梅周光华刘广贤
棉纺织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葡萄球菌壳聚糖织物

顾振宇 王春梅 周光华 刘广贤

(1.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19;2.江苏汇鸿国际集团中天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1]。但棉织物也给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棉织物上易滋生细菌、产生霉斑和霉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纺织品追求的不仅仅是舒适和时尚,纺织品的安全性也愈发受到重视。

壳聚糖是天然抗菌剂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抗菌剂,对大多数细菌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属于绿色环保的生物抗菌材料,在纺织、医疗和环保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3]。壳聚糖与纤维素分子有着相似的结构,可以通过氢键或分子间作用力与棉纤维产生共结晶,使其牢牢地附着在织物表面,从而能够达到长期抑菌的目的[4]。其抗菌机理是壳聚糖中带正电的氨基与细菌带负电细胞膜相互作用,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菌无法正常活动[5]。但是壳聚糖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溶解,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6]。壳聚糖抗菌剂SA-50DS溶解性较好,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研究整理后织物的性能。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选用的织物规格为C 14.6×14.6 524×283平纹织物。

药品有壳聚糖抗菌剂SA-50DS(工业级),牛肉浸膏、鱼粉蛋白胨、琼脂粉(生物试剂),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无水乙醇(分析纯)。

仪器有HH-S11-1型电热恒温水浴锅、JJ12BF型电子天平、JCS-31002B型电子天平、PB1型横式压染机、R-3型自动定型烘干机、YXQ-LS-50A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SW-CJ-1D型单人净化工作台、DHG-907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YG(B)026H-250型强力仪、WSB-3A型数字白度计、GYRWASH415型水洗/干洗色牢度机、NICOLET iS10型红外光谱分析仪、EM-30Plus+型扫描电镜和OCA15EC型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1.2 抗菌整理方法

配置的整理液经二浸二轧(壳聚糖抗菌剂SA-50DS质 量 浓 度20 g/L~120 g/L,轧 余 率100%左右)、预烘(100℃,3 min)、焙烘(110℃~130℃,2 min~4 min),完成整理。

1.3 测试方法

抑菌率参照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测试,测试菌种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水洗性按照GB/T 20944.3—2008《纺织品 抗菌性能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中的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洗涤法进行试样洗涤。水洗条件:水温40℃,洗涤剂质量分数0.2%,150 mL溶液,钢珠10粒,洗涤时间45 min。洗涤后取出试样,在(40±3)℃和100 mL的水中清洗两次,每次1 min。重复此程序,每洗1次相当于5次家庭洗涤。

白度参照GB/T 17644—2008《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将织物折叠8层,用WSB-3A型数字白度计测定织物不同部位的白度,测量4次取平均值。

断裂强力参照GB/T 3923.1—201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定织物经向断裂强力。

亲水性采用OCA15EC型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去离子水在整理织物表面的接触角。

采用EM-30 Plus+型扫描电镜对整理前后织物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电镜放大倍数2 000倍。

将织物剪碎,采用NICOLET iS10型红外光谱分析仪,使用KBr压片法测织物红外光谱。

2 结果与讨论

2.1 抗菌整理工艺的优化

2.1.1 抗菌剂质量浓度对整理织物抑菌率的影响

按照1.2抗菌整理方法,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3 min,改变壳聚糖抗菌剂SA-50DS的质量浓度,测得整理织物的抑菌率结果见图1。

图1 抗菌剂质量浓度对织物抑菌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壳聚糖抗菌剂SA-50DS质量浓度的增加,整理织物的抑菌率也随之增加。这是由于随着壳聚糖抗菌剂SA-50DS质量浓度增加,固着到织物上的抗菌剂增多,故整理织物的抗菌性能越好。当壳聚糖抗菌剂SA-50DS的质量浓度达到60 g/L时,整理织物的抑菌率接近100%。

2.1.2 水洗次数对整理织物抑菌率的影响

为了考察水洗次数对整理织物抑菌率的影响,不同壳聚糖抗菌剂SA-50DS质量浓度(60 g/L~120 g/L)和水洗次数(10次、20次)对织物抑菌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织物洗涤后的抑菌率

由表1可知,整理织物水洗后的抑菌率随着抗菌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壳聚糖抗菌剂SA-50DS质量浓度60 g/L整理的棉织物经过水洗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都低于50%,说明其耐洗性能较差。当壳聚糖抗菌剂SA-50DS质量浓度达到120 g/L时,整理织物经洗涤20次后依旧保持着较高的抑菌率。

2.1.3 正交试验

为了进一步优化整理工艺,选取抗菌剂质量浓度(因素A)、焙烘温度(因素B)、焙烘时间(因素C)3个因素,以整理织物经水洗10次后的抑菌率为评判指标进行L9(3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2,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3,极差分析见表4和表5。

表2 因素水平表

表3 正交试验方案与测试结果

表4 对大肠杆菌抑菌率的极差分析

表5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的极差分析

由表4可知,各因素对整理织物抑菌率的影响顺序为抗菌剂质量浓度>焙烘时间>焙烘温度。采用A3B2C2工艺整理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最高,即抗菌剂质量浓度120 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3 min。由表5可知,各因素对整理织物抑菌率的影响顺序为抗菌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采用A2B2C1工艺整理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最高,即抗菌剂质量浓度110 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4 min。

采用上述得出的两种最优方案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测试整理织物断裂强力、白度、接触角和水洗10次后的抑菌率,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工艺整理织物的性能对比

由表6可知,方案A3B2C2整理棉织物经水洗10次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0%,方案A2B2C1整理棉织物经水洗10次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达到99.9%;与未整理织物相比,两种工艺整理织物的白度变化不大,接触角增加;方案A3B2C2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变化不大,但方案A2B2C1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度有所降低。综合考虑,确定方案A2B2C1为最佳整理工艺,即壳聚糖抗菌剂SA-50DS质量浓度110 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4 min。

2.2 整理织物的表征

2.2.1 红外光谱

图2为整理织物的红外光谱图。3 340.6 cm-1为O—H和N—H的重叠伸缩振动峰,2 900.4 cm-1为C—H伸缩振动峰,1 651.2 cm-1为酰胺基中NH—CO(Ⅰ)谱带,1 314.7 cm-1为酰胺Ⅲ谱带,1 053.9 cm-1为C—O伸缩振动峰。由此可见,壳聚糖抗菌剂SA-50DS被整理到了棉织物上。

图2 整理织物红外光谱图

2.2.2 表面形态

整理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貌见图3。

图3 织物扫描电镜图(放大2 000倍)

由图3可知,未整理的棉织物纤维表面光滑,经壳聚糖抗菌剂SA-50DS整理后纤维表面有一层物质附着,略显粗糙,表明壳聚糖抗菌剂SA-50DS被整理到了织物上。

3 结论

(1)采用壳聚糖抗菌剂SA-50DS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当抗菌剂质量浓度在60 g/L以上时,整理织物的抑菌率接近100%。

(2)壳聚糖抗菌剂SA-50DS对棉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为抗菌剂质量浓度110 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4 min。最佳工艺整理的织物经皂洗10次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达到99.9%。

猜你喜欢
葡萄球菌壳聚糖织物
pH敏感型紫番茄花青素在壳聚糖膜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有机酸溶剂体系中壳聚糖膜性能的研究进展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武汉纺织大学研发神奇织物 可精确感知人体温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MSSA的耐药比较研究
猪腹泻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壳聚糖可防治早红考密斯梨虎皮病
图说纺织
混纺比和组织结构对棉混纺织物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