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丝巾出游:中国中年女性游客的自我呈现

2022-09-21 08:30李超然
旅游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丝巾出游旅游者

苏 静,李超然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引言

旅游正逐渐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被视为自我重塑和自我审视的经验来源。部分旅游者通过旅游与他(她)人互动,从而反视自我,在旅途中改变对自我的认知。同样,虽然大众旅游者通常被认为是受引导的游客群体,但他们相对平凡的旅游行为中也蕴含着积极的自我呈现。比如私家车激励旅游者开展旅游探险活动,呈现不一样的自我;自行车的开放性和骑行的流动性帮助骑行者不断探寻行进轨迹,强化“在路上”的自我状态,从而追求掌握自由的旅游体验;一些微观视角的研究集中分析了“背包”对背包旅行者的用途,描述了背包客借助背包进行身份建构的过程。此类研究共同点之一在于认为:旅游中所携带的物品对于特定旅游群体的自我呈现,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通过探索特定游客群体在旅游过程中携带物品所呈现的自我意义,已经逐步成为研究游客行为的路径之一。

因此,本文尝试通过以“携带丝巾行为的中年女性游客”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出游过程中所期望表达的自我类型,从而在现实层面为相关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以及企业在开拓该部分游客细分市场时提供管理和营销启示。

1 理论引介与文献综述

人类历史上,几乎从未停止过对“自我”的追问,渴望回答“我是谁”这一问题。中西方哲学都没有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虽然中西方哲学思想在自我问题的阐述上分野较大,但是从心理学层面对自我的探索却获得了中西方学者的共鸣。

1.1 自我类型与自我发展

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系统阐述自我理论的学者,James将自我(self)创造性地划分为经验自我(客我me)和纯粹自我(主我I)(表1),指出“一个人的自我就是他能够称之为他的(his)所有事物的总和”,并提出了自我的内在结构,即物质自我是基础、社会自我位于中间层次、精神自我位于最高层次。对于纯粹自我,James 则将其归入“自我同一性”的讨论,纳入哲学思考的范畴,需要注意的是,虽然James 开创性地阐述了自我的结构,但却没有解释自我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问题。

表1 James对自我的分类Tab.1 James’s classification of the self

在James 自我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社会心理学家Cooley提出“镜中我”,指明了自我是个发展过程,认为自我形成于社会的互动,本质上是社会的自我,即一个人的意见被多少不同的社群认同,这个人就有多少不同的社会自我。作为与Cooley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学家,Mead 同样认为,自我是一个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过程,他沿用了James 将自我划分为“主我”和“客我”的结构,并对二者之间的互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主我不能直接认识到客我,主我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通过感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知,才能够了解客我,进而通过心灵内部表意符号的思维互动,使得社会情境下的互动,转变为个体内部的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从而使得自我得以形成和发展。所以,在Mead的观点中,自我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带有社会互动和情境的性质,这与James 关于自我结构的观点仍有一些差别,即在Mead的自我发展及结构中,很难发现James 关于物质自我和精神自我的论述,他所关注的是主我与客我(社会自我)之间的互动。

1.2 符号互动与自我呈现

在此基础之上,Mead 的学生Blumer 正式命名了发轫于自我研究的符号互动理论,并指出该理论的3 个基本观点:(1)事物本身不存在客观的意义,它是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2)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3)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可以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Blumer将呈现自我的“符号”由原本多指“语言”拓展至“事物”,并深刻地提出了这种“事物”的意义来源于社会互动过程,明确了“符号”意义的形成,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随后,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Goffman 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了“自我呈现”的概念,指代“个体为了与他人沟通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信息而使用的一系列行为,意在建立、维持或提升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揭示了在日常生活情境下行为的表演性特征。Goffman分析了物品在人们自我呈现中的作用,他将物看作是一种道具,人们会利用衣服、配饰等道具更好地进行印象管理。但是,由于该理论过于强调“印象管理”,最终导致对自我关注的单边化处理,被批评为:“它未能关注人类交往行为的实质性内容,而只关心其表意性的形式”。因此,从理论的脉络来看,Goffman所指的自我有一个重要的“日常生活”情境,在这样一个情境下,所呈现的自我主要是为了“印象管理”,即从他人那里获得某种认可,与James、Cooley和Mead 等对于社会自我的理解一致,但却忽视了James自我理论的其余类型。

1.3 物品与游客的自我呈现

在旅游研究领域,Goffman 的自我呈现理论甚至开启了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学界最初借鉴其“前台”“后台”理论引申出旅游地舞台化,随后,借以批判“旅游凝视”理论过于强调视觉感受在旅游体验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观点,提出旅游表演是一个更好的隐喻旅游的方式,它将身体的主动参与,身体的、智力的、认知的活动以及凝视都包含在内。并由此引出游客表演、特定旅游行为的自我表征等系列研究成果,从而开启了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主张将旅游者视为“表演者”,探索旅游者行为背后的意义,以更好地理解游客行为。

按照Goffman 的观点,旅游者的自我呈现也离不开物品的选取和衬托。Hyde 和Olesen 关注到旅游者出行需要携带的行李,借助扎根理论探讨了旅游者怎样利用携带的物品,在不同旅游情境下进行自我呈现。具有摄影功能的设备是旅游的必备物品之一,人们利用摄像机观察目的地,其拍摄的照片具有高度的自我意义。Littrell则是通过了解旅游者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旅游情境中对纺织品的使用,根据纺织品的用途将其分为8类,丰富了纺织品对旅游者的符号内涵,这些研究是从旅游者整体角度,探讨了特定“物品”在旅游者自我呈现中的作用,并构成了研究旅游者类型的一个选题视角。

1.4 研究述评

任何社会理论都有令其生效的前提情境。Goffman“拟剧论”所探讨的是“日常生活情境下个体自我呈现”,是对个体在日常生活情境下的行为进行解释的微观社会学理论,涉及“印象管理”“剧本”“表演补救”等概念。旅游研究在借鉴该理论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部分旅游者如何借助物品呈现自我的问题,发现了游客行为的表演性特征,研究成果增进了学界对特定旅游者群体行为的理解,催生了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

然而,旅游研究在借鉴其他学科理论时,不能忽视理论适用的前提情境。个体身处旅游情境之下,暂时脱离了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诸多社会角色、身份,以及以重复性和惯常性为特征的日常生活。使得原本在日常生活情境下无法呈现的自我类型有可能被呈现出来。结合对该理论的溯源分析来看,学界应在游客行为的表演性特征已经获得了部分共识的基础上,对旅游情境下特定群体所呈现的自我类型做进一步的探索,以便进一步解释个体在旅游情境下的自我呈现。从而对旅游者类型进一步细分,并从对游客自我的理解出发,对一些特定的旅游行为进行解释。因此,本文作为对此类问题的一个探索性研究,通过解析部分中年女性携带丝巾出游的行为,探讨此类游客群体的自我类型,从而对该部分游客群体进行细分,以增进对该部分游客群体的认识。

2 研究方法

Blumer 主张回到经验世界中,强调“深入探索行动者内部经验”的重要性。本文基于这一研究范式,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中年女性游客携带丝巾出游,呈现了怎样的自我类型,并据此对该部分游客群体进行分类,从而增进对该部分游客群体的理解。

表2 访谈样本概况Tab.2 Profile of interview samples

资料分析过程中,第一步对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并定义文本内容,比较个体使用丝巾的不同情况,以及个体间搭配丝巾进行自我呈现的异同;第二步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属性研究;第三步探讨中年女性游客呈现了什么类型的自我,并分析中年女性游客群体如何利用丝巾进行自我呈现。

3 中年女性携带丝巾出游呈现的自我类型

根据James 关于自我结构类型的划分,通过定性分析,本文将中国中年女性携带丝巾出游所呈现的自我,划分为物质自我呈现者、游伴关系珍视者、理想自我追求者和纯粹自我表达者(表3)。

3.1 物质自我呈现者

根据James对物质自我的划分(表3),本文进一步将中年女性携带丝巾所呈现的物质自我划分为身体自我保护者和财富自我呈现者。

表3 中年女性游客携带丝巾的自我呈现Tab.3 Self-presentation with silk scarves of middle-aged female tourists

首先,部分中年女性游客在旅游中高度关注身体,表现为利用丝巾对身体进行保护的行为,类似于James 所指的“自我保护行为(self-protection)”,一方面,丝巾防风、防沙、防寒和防晒等,对旅游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预防;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构造或长期工作的原因导致很多中年女性游客出现咽喉疼痛、肩颈僵硬等症状,她们借助丝巾来缓解病痛。作为身体健康保护者,中年女性对丝巾有不同的要求和呈现方式,选择不同大小、厚薄、质感的丝巾来充当围巾、披肩、防晒衣和外套。在对身体进行防护时,很多中年女性并不在意裹缠丝巾是否有美观的外在形象,甚至出现将头脸、身体完全蒙住的情况,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身体健康。“就是那种方巾大一点的,像披肩一样的。万一起风,起那个作用,往身上一裹,或者弄成一个像小衣服一样背心那样的披在身上。”(W01)“你坐地铁,坐汽车,都有空调,天又热,一进去一冷一热,年龄大点的就得用个丝巾马上把脖子给围住。”(W27)

其次,丝巾在部分中年女性的出游过程中,也具有呈现财富自我的符号功能。“你要看那个里面(快手App),你都能看到,我在晒一条红的丝巾,其实我这条丝巾很高档的,是我表妹送我的,她的东西都是好东西。”(W11)“我原来那种五斗柜的抽屉我是两抽屉(的丝巾)。就是丝巾和围巾,各种颜色都有……反正就是能想到的颜色我也都有。”(W27)通过丝巾价值和所拥有的丝巾数量,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了部分中年女性在物质自我方面的丰富程度。

3.2 游伴关系珍视者

James、Cooley 以 及Mead 等对社会自我的定义,对理解特定社会情境下的自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旅游情境下,中年女性游客通常会和熟人(尤其是亲友、闺蜜)结伴出游时,选择集体携带丝巾,这就构成了一种由同性、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在旅游地的一种独特的社会自我(旅游中的姐妹)。此时,中年女性游客更多地体现为“游伴”的社会自我呈现,而脱离了日常生活情境下的“母亲”“妻子”“女儿”等社会自我。在旅游过程中,她们多数非常珍视与同游伙伴的社会关系,有受访者指出:与很多朋友集体出游的时候,虽然也会考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享受和同伴出游的过程。“像我们这个年龄都是好友在一起组织去,或者是跟旅行社。跟旅行社和你同行的也是一些伙伴,所以大家呢在一起主要是享受这个旅游的过程。”

(W31)

在此情境下,丝巾成为中年女性游客联结同游人员的纽带,主要表现如下:(1)建立关系。旅游者在旅途中会结识其他(她)旅游者,或者原本共同出游的群体中融入新的成员,丝巾作为一个话题或道具,成为建立友谊的媒介。“在丝巾拍照中,别的游客如果没有带丝巾……有时也会借给游客照个相。大家从不认识到认识,会互相加个微信,成为旅友,相互分享各种丝巾的戴法,从而由丝巾交上了朋友,由丝巾变成了旅友。”(W19)(2)增进感情。中年女性游客对丝巾有多种应用情境和使用方式,而个体的丝巾是相对有限的,交换丝巾并互相搭配,不仅会带来多样的呈现效果,也增进了彼此的互动和情感联结。尤其是一些携带较多丝巾的中年女性会向其他游伴分发或是赠送丝巾,她们往往会在集体中获得较高的情感支持。“我们中间有一个她,都带十几条丝巾,各种颜色她都带过去,一会这个同学需要这样,一会那个同学需要那个,有时候我们也换着丝巾、衣服穿……基本上以她为主。”(W31)(3)集体呈现。戴丝巾拍照是中年女性游客自我呈现的典型特征之一,她们会学习并设计拍照的动作,互相帮助抛举、舒展丝巾,并以丝巾为道具进行合照,展示集体形象,在共同完成拍照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增进情感的亲密程度。“到那个地方你看我们就利用上丝巾,我买的那个大红的,红色的丝巾,比较长一点的。照的时候后面有人扯着,然后往上一扔,你看那个效果就(出来了)。肯定要摆一些姿势,不摆姿势不好看。”(W15)“那种拍照要人多,5个人以上一起摆造型挺好看的。”(W33)

3.3 理想自我实现者

理想自我是个体希望呈现出的自我状态,通过努力成为期望的自我。中年女性游客,在旅游情境下通过丝巾这一工具,追求理想化自我的呈现,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中年女性游客希望呈现年轻、苗条、有活力的理想化女性形象。她们借助丝巾隐藏衰老的痕迹,具体表现为用丝巾遮挡身材走样的部位(通常为腰部、颈部、肩膀等)、松弛的皮肤、皱纹和暗沉的气色,并通过“舞姿”等较为夸张的动作姿态来呈现身体活力,展现自己仍然青春的形象。“丝巾在照相的时候可以遮丑……有的不想露出来的地方,比如说肩膀,用丝巾遮着就比较好看。”(W05)“主要就是遮脸上的皱纹,这样能显得年轻一点。”(W18)“人到中年,觉得自己气色不佳,需要亮色来提亮,不知道怎么摆动作,手里拿条丝巾,会觉得比较安心。”(W23)

其次,表现在对“女性美”的独特追求上。中年女性对美的理解是多样的,一方面认为美在于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旅游目的地对中年女性游客是相对陌生的环境和活动空间,通过丝巾的装饰建立起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迅速适应环境,展现自我形象。为此,她们会携带不同款式和颜色的丝巾,识别每个情境的着装要求,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丝巾进行搭配,注重人物和景观的协调以实现最好的呈现效果。一些受访者结合具体情境对如何选择丝巾进行了详细描述:“就是丝巾的用处主要要看在什么环境下使用丝巾,比如说在山上,那肯定是裹严实一点,(山上)紫外线多。要是在海边,戴那个丝巾主要就是像披风一样的,就是这样的感觉。或者你看丝巾的颜色都不一样吧,拍照的时候可以把它摊开,然后这样弄那样弄一下。”(W16)除此之外,也会根据季节特点选择丝巾的材质,使个体的形象与气候特征相协调。“春天带丝绸类丝巾……用这种材质制成的丝巾不仅焕发出迷人的光泽,而且具有天然的褶皱,看起来自然、漂亮;秋季适合带棉质丝巾,在凉风渐起的秋季,棉质丝巾既能帮抵御瑟瑟秋风,其轻盈的面料又不会将你的魅力掩盖在厚重的材质下。”(W23)另一方面,在实现个体与环境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尽可能展现自我多元化的魅力。因而,有一些中年女性游客会携带10条以上丝巾出游,通过改变丝巾的颜色和造型丰富自己的形象。“丝巾每一种颜色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W20)

此外,中年女性游客通过丝巾来展示目前较为幸福的生活状态。她们通过生动的表情和挥舞丝巾来呈现青春活力以及她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此时丝巾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实用道具或配饰,而是被赋予了生活幸福的符号意义,以鲜艳多彩的丝巾来隐喻现阶段没有过多琐事牵绊、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那一条条飞扬的丝巾正是我们对青春的眷恋,对现实幸福生活的展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W10)“就是秀一下幸福,你看我还出去玩,我还很幸福,很漂亮,丝巾还得搭配着。”(W36)

综上,中年女性游客的理想化自我更多是为了获得或展示某种特质,包括美、青春、幸福的生活等,在呈现理想自我的过程中建构自我认同。

3.4 纯粹自我表达者

James以个人同一性问题为基础论述了纯粹自我,他认为人们的思想之流具有私人性,并且可以随时空的变迁发生改变。纯粹的自我思考和反思自身的情感、知觉等一切经验自我的集合,在纯粹自我的驱使下,个体呈现的是内心最本质的感受,即“当下的思想”。一些中年女性游客通过反思个体的生命历程,借助丝巾将“当下的思想”呈现出来。

受访者对丝巾最多的形容就是“飘逸”,这体现出丝巾带给人自由的感受,而追求自由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即时表达。丝巾的灵动飘逸承载着中年女性对于自由、能够尽情展现自我的向往。“她为什么喜欢挥起来,当你挥丝巾的时候,丝巾有一种飘逸的感觉。你看那个挥丝巾,你能不能想到那个京剧舞台上的舞水袖。当那个水袖舞起来的时候,就有一种水袖在飘而你的心在飞扬的感觉。”(W27)大多数中年女性在生活中扮演多重社会角色,而中国长期以来的文化价值观规定了个体不同角色的伦理要求和秩序,对不同对象的行为准则都有固定的标准,文化观念和关系型的社会结构使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遵循社会的规则和约束。此外,“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贤妻良母”的传统女性美德等性别差异,也促使中年女性在过去的多个生命阶段中表现出家庭取向而不是自我取向。她们在过去数十年的人生中为了工作和家庭勤恳付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突破社会角色的框架,缺乏展示纯粹自我的途径和空间,因而在现阶段的旅游情境中通过挥舞丝巾实现对自我的释放和补偿。“我可以理解拿着丝巾在旋转挥舞的这种人的,特别是现在这种大妈们,一直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有着普普通通的工作和家庭,就没有过舞台,你说她们能没有向往舞台的心吗……只有拿丝巾才能有这种飘飘的感觉。有时候丝巾它就是一个道具,这个道具让大妈短暂地找到了舞台,那一会就体会到了主角快乐的心态。”(W27)

最后,对“大妈”身份的自我阐释。Giddens 指出,一个人的身份不是存在于其行为和他人的反应中,而是从他们特定叙述的能力中体现出来。人们常用“中国大妈”来指代热衷购物、挥舞丝巾、跳广场舞的中老年女性,并且对该词语及其指代的群体抱有较多负面的印象和评价。在调研中谈到“戴丝巾的中年女性”,部分受访者立刻直言:“中国大妈!是的,中国大妈是这样的。”(W11,W25,W29)且乐于接受自己作为“大妈”的身份。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年女性对“大妈”的理解并非是大众视野中喧哗、花哨的形象,而是出于年龄阶段的划分。她们接纳自己正在变老、不再年轻的事实,能够正视自己最本质的需要,用她们的话来说即:“现在人们都想开了。”(W07,W28)通过随心所欲地使用丝巾实现自我的同一性。“你自己要看你自己的心情。你喜欢什么样,你不要考虑别人怎么看你。外面我到哪里,人家都说我,戴个丝巾,中国大妈,那我就是中国大妈,我都50多岁了我还不是中国大妈吗?不管别人,我自己感觉到戴丝巾我很自信,我就天天戴。”(W11)

4 结论与启示

目前,大多数的学者在探讨旅游中的自我呈现问题时,多将冒险旅游者、背包旅游者等特殊的亚文化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而展开。本文关注大众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年女性游客,根据James 的自我结构类型为分析框架,对中年女性游客携带丝巾出游的行为开展探索性研究。

4.1 结论

本文基于James 的理论基础,通过追溯发轫于心理学自我研究的拟剧理论,对研究日常生活情境下自我呈现的“拟剧论”,是否适用于游客所处的旅游情境提出疑问。进而,聚焦“丝巾”这一道具符号,研究中年女性游客的自我呈现类型。研究发现,中年女性携带丝巾出游,呈现了4 种自我类型,即物质自我呈现者(身体自我保护者和财富自我呈现者)、游伴关系珍视者、理想自我追求者和纯粹自我表达者。相对于Goffman“拟剧论”指出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多以获取他人的认可为目的,本研究发现,在旅游情境下,中年女性借助丝巾呈现自我的行为,包括关注自我感受和获取她人认同的多元目标,旅游者不完全都是“表演者”,也有可能是主我的直观呈现。因此,学界在使用Goffman“拟剧论”开展研究时,应注意理论应用的情境变化,关注旅游情境下游客自我呈现的特殊性。具体结论如下。

(1)携带丝巾呈现了中年女性多元化的自我类型,体现了该游客群体注重身心感受和面向“游伴”印象管理的特征。

从研究过程来看,携带丝巾出游的中年女性游客群体,突出地体现了注重自我感受和面向游伴间印象管理的自我特征。一是,以身体自我保护者来看,她们主要关注丝巾在多变的旅游情境下,对于自我身体的防护作用(包括防寒、防风和防晒等),注重旅游情境下的体验;而纯粹自我表达者关注携带丝巾随风飘逸时,所感受到的“自由感”和对自我的界定,关注的是旅游情境下的内心感受。这两种类型的自我呈现,很难将其归类于为了获得他(她)人认同而进行的“印象管理”行为策略。二是,财富自我呈现者、游伴关系珍视者、理想自我实现者都表现出明显的“印象管理”特征,只不过在旅游情境下的“印象管理”,更多地关注同游群体,即“姐妹”(游伴:“同性、同年龄段”在旅游地构建的社会自我)。而至于其他社会自我身份,如妻子、女儿、母亲等,都因为暂时处于旅游情境之下而得以逃离,从而呈现出与这些身份形象不一致的自我类型。这也可以从侧面解释本文前言提到的“为什么该行为并没有得到普遍理解和认同,在现象层面却仍然屡见不鲜”的现象。

(2)丝巾在游伴之间互动的媒介性特征,使得携带丝巾成为较为普遍的中年女性游客行为。

由以上可以看出(表3),作为“游伴关系珍视者”的自我呈现类型,由携带丝巾所构成的“游伴群体”内部,丝巾成为了互动的“话题”、互动的“礼物”以及集体呈现的“道具”。在游伴互动过程中,中年女性游客携带的丝巾在数量、款式、花样上有所区别,她们会相互交换丝巾,并互相搭配、提出建议,丝巾成为中年女性游客集体互动的桥梁,从而维持和增进彼此的感情。在这种情境下,携带较多丝巾并具有搭配经验的中年女性游客,甚至会获得较高的集体认可和情感支持。部分对丝巾没有偏好的中年女性游客,为了获得集体认同,也会借助丝巾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互动,从而获得集体归属感。

另外,任何一位携带丝巾出游的中年女性,至少属于物质自我呈现型、游伴关系珍视型、理想自我实现型和纯粹自我表达型,4 种类型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及以上类型的复合,因此,在与“游伴”互动过程中,即使内部成员之间有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丝巾都可以呈现她们的自我,满足某一类型的自我需要,而这是其他饰物不可代替的,就像受访者反馈的信息:“要是单从保暖上来讲,手套子也保暖,但是为什么人没有弄一抽屉手套子?”(W27)

4.2 管理和营销启示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女性逐渐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家庭角色和社会地位都在改变和提高,她们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备受关注。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将这种全球经济现象命名为“女性经济”,甚至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隐形发动机”。随着进入中年,女性闲暇时间增多,具备外出旅游的时间条件;此外,从经济上看,经过年轻时期的奋斗,部分中年女性事业已获得一定成功,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一定的积蓄,可支配收入较为宽裕。因此,无论从旅游的内部动力以及旅游的现实条件,中年女性游客都是当今中国重要的游客细分市场。结合本研究发现,针对中年女性游客的市场营销,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从而抓住市场“痛点”。

(2)更适宜中年女性自我呈现空间的营造,应是相关旅游景区(点)、目的地的发展思路。旅游本质上是一种人地关系,任何类型的自我呈现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才能得以实现,旅游景区(点)、旅游目的地如若将该部分市场作为重要目标市场,应该关注相关空间“舞台”的打造,更加有利于中年女性对于自我的展示。因此,在针对该群体的营销中考虑融入友情、自由、女性美等要素,在宣传册、广告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中可以利用丝巾展现无拘无束、飘逸的形象,激发该群体的出游动机和出游行为;其次,针对本研究对象中的游伴关系珍视者,游伴(姐妹)作为其印象管理的对象,在呈现空间打造的同时,对于一些旅游产品的打造,应进一步考虑该群体的需求,比如针对该部分游客群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集体记忆,开发相应的文旅产品(旅游演艺)、特色民宿等。

(3)本研究尚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首先,研究目标群体主要为“有携带丝巾出游经历”的中年女性,只是中年女性总体中的样本研究,研究结论并不能代表所有中年女性群体;其次,按照James关于自我类型的划分为研究框架,虽然研究过程中考虑了中国集体主义自我的文化情境,但在具体研究成果应用时,仍需要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对于各类自我的形成过程,尤其是从时间性的维度探讨这部分中年女性群体自我的形成过程及原因,仍有待下一步讨论。

猜你喜欢
丝巾出游旅游者
你出游,我出油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未来出游大作战
瞬间打结的丝巾
假期带娃出游防走失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漂亮的丝巾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丝巾发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