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踝部骨折病人麻醉中的应用

2022-09-23 09:21张海华熊华平庄海滨李巧云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入路肌力麻醉

张海华 熊华平 庄海滨 李巧云

踝部骨折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运动系统疾病,多由直接或轴向暴力引发,若未及时进行骨质复位可能对髋关节的结构及功能造成不利影响[1]。麻醉阻滞是踝部骨折纠治手术的关键环节[2]。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可有效规避全麻药的使用、降低用药剂量,还可规避因椎管内麻醉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肿改变[3]。目前,临床上有腘窝上入路(popliteal approach,PA)、股骨大转子平面入路(greater trochanter approach,GTA)等不同入路,其利弊及选择方式尚缺乏明确的临床指导[4-5]。本研究在踝部骨折病人中各自使用坐骨神经阻滞的不同入路,并比较安全性与有效性。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踝部骨折病人176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P组G组两组。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纳入标准:(1)确诊为单侧踝部骨折;(2)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自愿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3)病人及家属均行术前沟通,根据自身意愿和实际病情接受麻醉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系统疾病史、畸形史或手术史;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精神疾病或恶性肿瘤;因自身原因而无法耐受研究。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

表1 两组病人术前基线资料比较

二、方法

1.麻醉方法:选用0.5%罗哌卡因30 ml进行局部麻醉,利用便携式彩超机行超声引导。所有病人均取90°侧卧位,患侧向上,选用7~14 MHz探头,P组病人置放于腘窝上5 cm中外侧,G组病人置放于股骨大转子及坐骨结节连线中点。以短轴切取法获取超声影像(图1)。

A:P组病人,1~4各代表坐骨神经、臀大肌、坐骨结节和脂肪层;B:G组病人,1~4各代表坐骨神经、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脂肪层。图1 超声下坐骨神经图像

2.观察指标:(1)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坐骨神经深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2)术后末次随访时比较以下随访指标:①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踝部疼痛进行评估[6];②体格检查对股后肌群的肌力进行评估,共6个等级,区分“≥Ⅲ级”及“<Ⅲ级”[7];③比较感染、血肿、中毒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8]。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比较见表2。两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坐骨神经深度均低于G组,神经阻滞维持时间优于G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两组随访指标比较:均行术后12小时以上随访,结果表明,P组病人的踝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G组,Ⅲ级及以上肌力占比明显优于G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随访指标比较

讨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对神经及穿刺针的部位进行精准判断,减少穿刺次数并提升麻醉成功率;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可接近神经部位,有利于麻醉药物的充分、均匀分布[9]。超声引导提高了神经阻滞的精确度与可控度,但掌握精准的穿刺针轨迹并将局麻药注射入靶向部位是手术难点,且高龄、体质指数高时手术难度增加[10]。

本研究结果表明, P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坐骨神经深度均低于G组,神经阻滞维持时间优于G组。因此,PA坐骨神经阻滞具有较快的起效速度及维持能力,具有较完善的阻滞效果;在术中、术后镇痛中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Nielsen 等[11]研究结果一致。坐骨神经在不同部位的深度存在差异,股骨大转子平面深度位于坐骨结节以外的臀大肌内侧,而位于腘窝平面时深度位于股二头肌深处,采用PA入路时具有更低的深度,即采用超声扫描时可获取更清晰的影响,利于加强神经阻滞效果并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可规避因注药点准确性差而引发的药物过量及不良反应[12-13]。股后肌群的主要作用在于屈膝关节,坐骨神经阻滞对于股后肌群肌力具有较大程度的不良影响,在踝部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中可引发运动阻滞[14]。本研究结果提示,GTA坐骨神经阻滞时对肌力的影响较大,但PA时对肌力的影响较低。采用PA进行坐骨神经阻滞可尽可能缓解运动阻滞状态,减少手术对膝关节早期活动的影响。Lee M等[15]研究表明,PA坐骨神经阻滞时血压水平波动较低,麻醉维持时间较长,且对消化、泌尿系统产生的影响较小。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可能存在选择偏倚,随访时间有限,未对远期预后效果进行随访评价。

在踝部骨折病人中采用超声引导下PA坐骨神经阻滞简便、安全、高效,在缓解疼痛症状、维持肌群肌力及规避运动阻滞等方面疗效满意。PA坐骨神经阻滞可有效简化手术操作、规避手术创伤,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入路肌力麻醉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内侧与外侧入路TLIP阻滞联合PCIA在腰椎微创TLIF术中的应用对比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